9月12日,江苏常州,中国农药发展与应用协会信息传播工作委员会(以下简称“工委会”)顺利完成换届。这一看似常规的组织调整,背后却蕴含着农药行业在新时代语境下的重大命题:信息,正在成为与研发、生产、销售同等重要的产业要素。
中国农药发展与应用协会会长周普国、秘书长花荣军,农业农村部农药检定所药情信息处处长傅桂平,以及来自全国二十余家涉农媒体的代表共同参与此次会议。会议选举协会秘书长花荣军兼任新一届信息传播工作委员会主任委员,周普国会长现场为主任委员及副主任委员颁发聘书。这标志着农药行业信息传播工作迈入新阶段。
PART \ 01
不是一次普通换届,而是一次战略升级
随着农药产业走向规模化、绿色化、国际化,行业形象与舆论环境已成为影响其健康发展的重要软实力。工委会自2014年成立以来,始终致力于构建农药行业的信息桥梁,推动舆论环境从“被动澄清”走向“主动塑造”。
此次换届,既是对过去近十年工作的系统总结,更是应对新传播格局的主动布局。正如秘书长花荣军所说,工委会要打造成“特色、特别、特清”的专业分支机构,为农药行业的高质量发展注入信息动能。
PART \ 02
产业根基:从制造大国到创新强国的蜕变
在本次工委会换届会议上,周普国会长系统阐述了中国农药产业的发展现状与取得的成就。
我国农药产业已形成覆盖原药合成、制剂加工、研发推广的完整产业链,产业集聚效应显著。全国农药企业数量超过1800家,主要生产基地分布在山东、江苏、浙江、安徽、河北、河南等省份,形成了长三角地区依托技术人才优势成为创新中心,中西部地区侧重原药生产和规模化制造的产业格局。
“中国作为全球最大的农药生产国和出口国,占全球产能的60%以上。”周会长强调,通过兼并重组、环保安全整治和“退城进园”政策,产能逐渐向大型优势企业和化工园区集中,涌现出先正达、扬农化工、润丰股份、北京颖泰、利尔化学等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龙头企业。
在全球地位方面,中国农药产业占据主导地位,供应全球180多个国家和地区。出口量占生产总量的90%左右,连续多年稳居世界第一,已成为全球农药供应链的核心环节,对保障全球粮食安全具有重要影响。
周会长特别介绍了农药登记工作取得的进展。截至今年6月底,农药登记品种790多种(含仅限出口40多种),登记产品数量50325个(含仅限出口851个),登记数量保持全球领先。2025年上半年新增登记产品2092个,其中低毒产品占比83.6%,微毒产品占12.7%,无高毒剧毒产品,完全符合绿色发展导向。登记管理实现数字化升级,全流程线上办理为企业创新提供了高效服务。
在出口方面,周会长提供了详细数据:2023年农药出口量(折百量)156万吨,2024年出口量205.3万吨,同比增长31.8%;2025年上半年出口量112.09万吨,金额612.08亿元,呈现量价齐升的良好态势。他特别指出,2024年制剂出口首次在数量和金额上双双超过原药,标志着出口结构优化升级。
创新方面,我国农药产业已经形成仿制与自主创新相结合的格局。自2010年以来,成功自主研发并商业化多个原创农药品种,如氰烯菌酯、双唑草酮、环吡氟草酮、喹草酮等,打破了跨国公司的长期垄断。领先企业研发投入持续增加,已将研发投入提升至销售额的4%-10%,甚至更高,逐渐接近国际水平。
“产学研深度融合是我们创新的重要特色。”周会长强调,形成了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贵州大学、南开大学、华东理工大学、中国农科院等高校和科研机构成为重要的创新源头。生物农药与天然源农药逐步崛起,2025年上半年共登记13个新有效成分,其中微生物农药10个。
同时指出,当前产业面临政策调整、供需结构矛盾、环境风险凸显、抗性持续加剧等挑战。他强调,农药产业必须立足服务粮食等主要农产品有效供给,遵循绿色植保、公共植保理念,尊重市场经济和行业发展规律,发挥市场主体的关键作用,坚持稳进创新、生态友好、诚信规范、智能高效、高质发展之路。
周会长的全面介绍为工委会今后的工作指明了方向,新一届工委会将以此为基础,更好地开展农药行业信息传播工作,为产业正名,为发展赋能。
PART \ 03
采编行八年八站,走出了一条行业媒体深度融合之路
工委会最为人称道的工作之一,是连续多年组织开展的“采编行”活动。八年来,这支由专业媒体组成的队伍深入江苏、山东、上海、四川、河南、武汉、安徽等多地的农药生产企业、经营单位、科研院所和主管部门,不仅完成了大量一线报道,更建立了媒体与行业之间深厚的互信关系。
每一场采编行均设立临时党支部和工作组,纪律严明、组织有序。通过实地参观、专题报告和座谈交流,媒体真正走入农药行业的真实场景,理解产业逻辑和技术进展,从而产出更客观、深入、有说服力的报道。
PART \ 04
六大方向锁定未来,信息传播委员会的新使命
在换届会议上,周普国会长为新一届工委会明确提出六点工作意见:
1.聚焦政策导向,明确宣传重点。将国家农药管理政策、行业标准规范作为传播核心,争取权威发布,引导全行业准确理解政策、严格执行法规。
2.加强行业研判,有效引导舆论。紧盯行业新形势、新问题,对热点事件和突发情况做到及时分析、客观报道,防止误导和污名化。
3.促进交流互鉴,提升专业能力。通过搭建平台、组织培训、分享案例,持续提升涉农媒体的专业水平和自律意识。
4.创新活动形式,组织媒体调研。继续开展“采编行”等品牌活动,鼓励媒体深入产业一线,反映行业真实进展和成就。
5.强化行业自律,弘扬求真求实。坚守新闻职业道德,规范稿源处理,杜绝不实信息和夸大宣传,巩固行业公信力。
6.落实协会部署,完成交办任务。积极承担协会分配的工作,协同其他分支机构共同推动农药行业可持续、高质量发展。
PART \ 05
为农药行业“发声”,就是在为农业现代化铺路
农药是现代农业不可或缺的生产资料,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农产品有效供给的重要支撑。然而长期以来,行业却频频遭遇污名化和误解困境。信息传播委员会的使命,正是通过权威、准确、及时的信息公开和传播,打破认知壁垒,营造理性客观的舆论环境。
正如农业农村部农药检定所药情信息处处长傅桂平所言,工委会的存在极大促进了行业政策、法规、标准等内容的有效传播和价值释放。
换届,既是交接,更是进发。新一届工委会将继续凝聚媒体、企业、专家和政府部门的多方力量,用信息为农药行业赋能,用传播为农业现代化助力。
关注生物有机肥行业前沿资讯/最新热点,点击下方名片关注:
作者/编辑/责编:张亚静
监制:张博群
转载:请注明作者及出处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