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贝与罗永浩之间的对轰已经霸榜热搜,热度持续蔓延,舆论风波逐渐波及整个餐饮行业,以及预制菜的国家标准制定。
这个事儿起始于9月10日罗永浩发的微博,罗永浩作为一个拥有巨大流量的公众人物,很多媒体都喜欢罗永浩,因为老罗每次对轰都能带来一大波流量,各大媒体们一天都愁的没话题可写,现在来活儿了!
罗永浩发博主要想表达两点:第一,自己可以坐飞机了,只是这个话题没人关注,可能后者更有流量。第二,罗永浩说西贝几乎全是预制菜,而且不好吃,还贵!
注意,罗永浩对西贝提出了三点感受,但是西贝老板贾国龙将舆论关注点全部引导至预制菜上面,而刻意避开价格贵和口味的问题。
贾国龙坚持声称:西贝没有任何一道菜是预制菜,而罗永浩引用了人民网在2023年转发的行业协会发布的预制菜报告,这篇报告中有这样一段描述:西贝等连锁餐饮企业的预制菜使用率达到80%。
有了行业协会发布的权威报告,再加上人民网的转发,看似罗永浩已经稳赢。但是,贾国龙却丝毫不慌,因为在这位餐饮老板看来,下面这个通知才是真正的“杀手锏”。
2024年3月,市场监管总局联合六部门发布了一则通知:第一次明确了预制菜的含义和范围,成品包装运输,加热或者熟制后可以食用的预包装菜肴为预制菜,其中还提到由中央厨房预加工,配送到门店现场烹调的不属于预制菜。
贾国龙可以理直气壮的说:罗永浩转发的内容已经过时,根据最新的《通知》,西贝没有一道预制菜,因为西贝就是中央厨房的模式,这也是贾国龙对媒体说一定要起诉罗永浩的最大底气。
在这个过程中,贾国龙可能咨询过律师,咨询过行业专家,和餐饮同行老板协商应对办法,却唯独没有倾听消费者的声音,赢了法理,失了民意,对于餐饮企业来说就是失败公关。
更绝的是,西贝的后厨直播将这场失败公关推向了高潮,可谓是史诗级公关翻车。西贝的后厨没有看到明火,而是清一色的电磁炉,还明确强调电磁炉和明火炒出来的味道一样。
直播中在西贝后厨记者还看到了保质期2年的西兰花,西兰花是西贝的儿童套餐中的一种,这个儿童套餐已经卖出1000多万份,冷冻鱼保质期18个月,羊肉串隔夜可以卖两天……
这样的直播翻车事件,也带来了更为直接的后果,西贝线下门店的营收一天掉100万、200万,整体收入在下滑,这样的结果也在意料之中。
有人说商场里面的餐饮不允许明火,事实上,全国大部分商场都有明火餐饮,只不过明火餐饮一方面是需要申报,建立物理隔离,另一方面是有明火的餐饮需要招聘更多更专业的厨师,人工成本就会上涨。
试想一下,西贝后厨电磁炉加热的方式需要招聘专业厨师吗?不用招聘专业厨师一个人就能节省几千块钱的工资支出,一个西贝门店要节省多少钱,全国300多家门店要节省多少钱,这样做大幅降低了门店的人工成本,再加上中央厨房供应链的方式,也可以降低成本。
企业的本质是为了盈利,通过各种方式降低成本是无可厚非的,尤其是这两年餐饮行业本来就艰难前行,想方设法降低成本是活下去的重要保障,但是对消费者的态度才决定了能够走多远!
事实上,消费者并不拒绝预制菜,但不能将预制菜说成是现做的,而且比现炒的价格还贵,餐饮企业应该主动对消费者公开哪些是预制菜,哪些是现炒现做,供消费者自由选择,消费者有知情权。
在这方面,老乡鸡就做得不错!老乡鸡2024年发布了119个正餐菜品,其中包括了餐厅现做、半预制、复热预制,预制类大约占29.4%,剩余的70.6%属于餐厅现做,我们暂且抛开老乡鸡的价格和口味儿不谈,至少人家做到了预制信息的公开,保障了消费者的知情权。
西贝可以凭借国家去年发布的通知为自己辩解,也可以起诉罗永浩损害了企业声誉,这是法律框架内很合理的行为,但是舆论场不是法庭,消费者更关心自己的真实感受和情感认知。
西贝本来可以借着这个机会公开、透明、大方、坦白的展示自己中央厨房及供应链的配送和预加工的方式,这本来就是当下众多餐饮企业的普遍模式,可以重点强调自己在食材品质方面的投入,同时公开认错,强调今后将标明预制类的菜品,更好保障消费者知情权。
但是,西贝却走了一条不同寻常的路,就是教育消费者,用自己史诗级公关翻车事件,给中国消费者上了一课,其结果注定是惨痛的。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