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在祖国最需要的地方》精彩回顾(附直播回放)

0
分享至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回信精神,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引导和鼓励高校毕业生到基层就业的决策部署,由教育部高校学生司(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司)、教育部学生服务与素质发展中心共同指导,中国长江三峡集团有限公司捐资,中国教育发展基金会设立“高校毕业生基层就业卓越奖学(教)金”项目。设立以来,已有近千名高校毕业生和教师获得表彰。他们有的扎根高原近十年,与雪域高原人民群众融为一体;有的走村入户,投身乡村振兴一线;有的在产业一线开拓创新,带领团队获得国家级成果十余项;他们用汗水书写不悔青春,为强国建设挺膺担当。

为进一步强化基层就业导向,充分发挥获奖人员的示范效应,鼓励引导更多高校毕业生到基层建功立业,9月12日—13日,由教育部、中央广播电视总台联合制作《在祖国最需要的地方》2期专题电视节目,于17:00在央视频平台上线首播,并于当晚在中央电视台科教频道(CCTV-10)晚间21:20档播出,央视网同步直播,讲述了吴嘉楠、肖瑶、姚熠飞和谢冰梅奋斗在基层一线的生动故事。跟教育小微一起回顾精彩时刻——

《在祖国最需要的地方》第一集回放↑↑↑

《在祖国最需要的地方》第二集回放↑↑↑

高原上的“电力木兰”——吴嘉楠

吴嘉楠从华北电力大学毕业后,扎根青藏高原清洁能源产业建设十余年,以全国劳动模范、新时代青年先锋奖等荣誉,见证了她从超高压变电站值班员到全省超高压变电站运维管理专责的奋斗足迹。


2009年吴嘉楠考入华北电力大学,四年后以优异成绩毕业。她毅然放弃留在家乡河北的机会,奔赴千里之外的青海,开启电网人生。

2014年初,吴嘉楠开启驻站工作的第一站,便是海拔3700多米的330千伏玉树变电站。那里昼夜温差接近30摄氏度,她还没来得及适应高原反应和高强度工作,又突然发起了持续的高烧。


如今,吴嘉楠以国网青海超高压公司专责身份,肩负全省超高压变电站运维重任,管辖范围扩展至60多座超高压变电站,统筹协调复杂度显著升级。


吴嘉楠也将一部分工作重心,转向技术传承,致力于培养新一代高原电力人。从一线实操到专业指导的角色转换,恰似她职业生涯的华丽蜕变。

桃源绣梦——肖瑶

湖南工艺美术职业学院毕业生肖瑶,扎根湘西创办“非遗”绣庄,培训近百名刺绣工匠,开展刺绣体验活动超百场、授课近千小时,带动80余名村民就业,年产值突破800万元。她和村民一起助力梨子岗村获评2023年湖南省“非遗”村镇示范点,让湘绣技艺焕发现代生机,成为文化赋能乡村振兴的鲜活样本。


肖瑶是桃源刺绣最年轻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5年前回乡创业,在当地推广传承桃源刺绣。


为深入探究桃源刺绣技艺,肖瑶系统研读典籍专著、实地探访博物馆展品、寻访资深藏家求教。


功夫不负有心人,回乡的一年后,肖瑶终于创作出几幅自己满意的作品,然而肖瑶并不满足于此,她想让更多的人看到桃源刺绣,让桃源刺绣的作品走入人们的生活。

传统的桃源刺绣教学,往往要靠老师口传身教,并没有用可视化的图谱让初学者一目了然地掌握。于是肖瑶决定绘制整理出一套针法,方便村民学习。


一根针,一缕线,绣出的是山水的灵秀,织就的是乡愁的绵长。肖瑶用她的坚持与热爱,让桃源刺绣从濒临失传的技艺,重新焕发了光彩。而这份光彩,不仅照亮了非遗传承的路,也点亮了乡村振兴的希望。

雪域高原上的健康守护者——姚熠飞

姚熠飞是2017届新疆医科大学毕业生,他用专业和坚守为边疆群众筑起健康防线,展现了新时代青年医者的担当。

2012年,姚熠飞以定向就业免费医学生的身份,考入新疆医科大学中医学专业。2020年,在结束了5年大学学业和3年三甲医院规范化培训后,他被分配到了富蕴县最偏远的乡镇杜热镇卫生院。


回想起刚到镇卫生院的时候,姚熠飞真切地感受到了大家对他的需要和尊重。更深受触动的,是患者对他毫无保留的信任与肯定。

从2020年到2023年,在镇卫生院工作的三年里,姚熠飞在院长支持下,针对当地常见病,创新开展了电针、小针刀等中医特色治疗。他带头成立中医馆,把这些疗法发展成优势项目,来看病的人多了,口碑也越来越好。


2024年,姚熠飞基层服务期满,他又有了回到大城市的机会。然而他最终选择来到了另一个叫可可托海的镇子,担任卫生院院长,继续在基层提供医疗服务。


凡向上生长,必先向下扎根,姚熠飞扎根基层广袤大地,以萤火微光守护百姓健康,用青春热血践行使命担当。

书写振兴家乡新篇章——谢冰梅

暨南大学毕业生谢冰梅,用扎根乡村的实践书写新解。她放弃高薪工作,“洄游”家乡,成为乡村带头人。五年间,她以满腔热忱和实干精神,带领家乡从“落后村”变成了远近闻名的“明星村”。


在乡村振兴的大潮中,各地对有文化、有抱负的年轻干部求贤若渴。2018年,谢冰梅研究生毕业后,在广东做大学教师,在大部分人看来,这是一份光鲜又安稳的好工作。2020年,谢冰梅辞去了教师的工作,回到了家乡的小村庄。


从最初修路项目艰难地孤军奋战后,谢冰梅开始按生产队组,搭建大贤村的网格化管理体系。


村里的建设项目由村干部牵头;队组组长、村民代表、村民层层落实,共同推进;并形成良性竞争,提升了村民的自主性和凝聚力。


在这片土地上生活了一辈子的村民,他们的“钱袋子”该怎么鼓起来呢?谢冰梅利用大贤村特色农业种植园,在这里试验新品种、新种植方式,效果好再推广给村民。


通过短视频和直播这些“数字新农具”,大贤村的特色农产品被销往越来越远的地方。新的生机在这片土地上渐渐延伸开来。

谢冰梅将带领大贤村继续拓展特色农业,进一步提升村容村貌,并布局农旅融合。这位“洄游”青年,将继续在家乡的田野间,续写振兴的诗行。

2024-2025年度“高校毕业生基层就业卓越奖学(教)金”推荐工作已在9月10日启动。基层有广阔的舞台和丰富的养分,希望广大高校毕业生勇担时代使命,扎根基层,志存高远,把个人的理想追求融入党和国家事业之中,在基层广阔天地施展青年才华。

来源 |央视网

更多教育信息

关注微言教育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微言教育 incentive-icons
微言教育
教育部新闻办公室官方账号
12489文章数 239526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专题推荐

洞天福地 花海毕节 山水馈赠里的“诗与远方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