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不少地方推育儿补贴,本是帮大家减轻养娃负担的好事,可有些地方把“婚生”设成领取门槛,非婚生家庭领不到。这事让不少人犯嘀咕:同样是养娃,凭啥婚生和非婚生差别这么大?这到底公不公平?
先搞清楚现状,不是所有地方都这样。比如有的城市规定,只要是本地户籍、符合生育政策的家庭,不管是不是婚生,都能领补贴;但也有地方明确要求,必须提供结婚证才能申请。就像有网友反映,自己没领证但独自带娃,去申请补贴时被工作人员告知“不符合条件”,只能看着身边已婚朋友领钱,心里挺不是滋味。
从法律层面看,这事儿其实有明确说法。《民法典》里早就规定,非婚生子女享有与婚生子女同等的权利,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加以危害和歧视。养娃的成本不会因为父母是否结婚就减少,奶粉、早教、医疗这些开支,非婚生家庭一样要承担。如果补贴只给婚生家庭,相当于间接把非婚生子女排除在外,这和法律里“同等权利”的规定其实是有冲突的。
再说说实际影响,最直接的就是增加了非婚生家庭的养娃压力。现在养个孩子多贵啊,一个月奶粉钱好几千,早教课一节几百块,对单身妈妈、单亲家庭来说,本就经济压力更大,补贴虽然不多,但至少能帮衬一点。要是因为没领证就拿不到,反而会让这些家庭的日子更难。还有些家庭可能因为担心领不到补贴,不得不匆匆结婚,反而可能引发更多家庭矛盾。
也有人觉得设婚生门槛是为了鼓励结婚、稳定家庭,但靠限制补贴来达到这个目的,效果可能适得其反。真正想让大家愿意结婚、放心生娃,关键是解决住房、教育、医疗这些实际问题,而不是通过“区别对待”来倒逼。而且现在社会观念越来越开放,非婚生家庭虽然不是主流,但他们的合法权益也该得到保障。
更重要的是,育儿补贴的核心目的是:减轻养娃负担、提高生育意愿,不管是婚生还是非婚生,孩子都是社会未来的一部分,都需要得到呵护。如果因为父母的婚姻状况就把孩子排除在补贴之外,既违背了补贴的初衷,也不符合:公平对待每一个孩子的原则。
当然,也有人担心取消“婚生门槛”后,可能会出现骗取补贴的情况,但这可以通过完善审核机制来解决,比如核查亲子关系、确认实际抚养情况等,而不是简单地用“结婚证”来一刀切。
大家对这事怎么看?你觉得育儿补贴该设婚生门槛吗?如果非婚生家庭也能领补贴,该怎么避免有人钻空子?欢迎在评论区聊聊你的想法。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