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发现没?军方明显越来越“不耐烦”了,说的都是外国人能听懂的话

0
分享至

作品声明:内容取材于网络

近年来,很多人都有一种感觉,中国军方在国际舞台上那种惯有的含蓄与委婉正在褪去,取而代之的是一种前所未有的战略自信,这种自信不仅体现在不断刷新的装备列表上,更体现在越来越直白的话语之中。

尤其是在九三阅兵之后,西方各国反而觉得中国军方直来直去的发言才让他们感到放心。那么,中国军方发言为何会有这样的转变?西方国家又到底在怕什么?



改变态度的底气

要理解这种话语上的转变,得先看看底气来自哪里。中国军事力量正在经历一场由“精准强军”战略驱动的深刻转型,其核心逻辑已经不再是单纯的规模,而是向着攻防一体的尖端能力跃升。

国防预算连续25年保持着个位数增长,这听起来似乎很克制,但钱花在哪儿才是关键。装备费用的占比,已经从2015年的33%悄然攀升至如今的43%。这笔钱没有白花,成果是肉眼可见的。



中国海军新舰艇的列装速度,被外界形象地称为“下饺子”,如今主战舰艇总数已稳稳突破400艘大关。辽宁舰、山东舰,以及配备了尖端电磁弹射系统的福建舰,三艘航母构成了远海作战的核心。身边还有成群结队的055型万吨级导弹驱逐舰,早已形成规模战斗力。

珠海航展上,歼-20战斗机双机编队呼啸着进行超音速通场,攻击-11无人机则演示了令人震撼的蜂群作战概念。这已经不是在谈论“数量制胜”的旧剧本了,而是体系化作战能力的直接展示。



这种实力带来的直接后果,就是战略态势的改变。美军印太司令部的高官也不得不承认,解放军如今在台海周边已经构建起纵深达1600至2000公里的“杀伤链”,这极大地压缩了美国航母的活动空间和生存几率。

所以,当解放军宣言“不会给敌人开第二枪机会”时,这已不仅仅是一句口号,而是从战略防御向攻防一体范式转变的明确宣告。



谁都听得懂的红线

有了这样的实力基础,中国军方的话语风格也随之变得日益直截了当。这是一种不容置疑的实力投射,旨在有效挑战西方长期以来的话语权垄断,并划定清晰得不能再清晰的红线。

今年3月,美国印太司令部副司令在悉尼,将中国军方拒绝对话的行为形容为“危险的傲慢”。但就在此前68天,中方发言人早已严厉批评美国常年“渲染中国威胁论”的行径。



当中国海军一支由055型遵义舰领衔的编队,首次在南半球的塔斯曼海域进行为期两天的实弹射击演练时,面对外界的质疑,中方的反问干脆利落:澳大利亚的军舰在中国周边活动时,是否也曾提前通报?

对于台军的汉光演习,中方发言人更是直斥其为“劳民伤财的政治作秀”,并一针见血地指出其“绑架台湾同胞”的本质。

在回应美国制裁中国防长和对台军售时,中方用行动证明什么叫做“尊严只在剑锋之上,真理永远在大炮射程之内”,更是将态度展现得淋漓尽致。



从2021年阿拉斯加对话中那句振聋发聩的“美国没有资格居高临下同中国说话”,到如今军事外交领域的强硬姿态,背后是综合国力支撑下的战略自信。

这种话语革新,蕴含着《孙子兵法》中“不战而屈人之兵”的古老智慧,其目标并非寻求冲突,而是要重建一套更公平的对话规则。



不一样的迷彩服

然而,强大的军事力量并不必然与霸权划等号,中国军队在积极承担国际责任的同时,其行动逻辑和价值观,与西方存在着根本性的差异,并正在探索一种超越零和博弈的“军事+”模式。

海南台风灾区,解放军战士徒手清理街道的场景,让被救的老人发自内心地说出“看到迷彩服,心就安了”。这种中国人特有的安全感宣言,在西方语境中却常常难以被理解。



一个鲜明的对比是,美军在新奥尔良飓风灾区,是荷枪实弹地出现,执行所谓的“维稳”任务。而在汶川地震的废墟上,中国战士是用自己的身体搭建起“人链”来输送伤员。这背后,是两种截然不同的军事文化和人民军队的本色。

在南京陆军指挥学院,有一面由236个不同字体的“和”字组成的文化墙,它成了外军军官们理解中国军事哲学的关键窗口。



这所学院每年为来自上百个国家的军官提供培训,他们在这里可以接触到歼-20的模拟器,可以了解“东方-2024”演习的数据链系统。他们亲眼看到、亲手摸到之后,才真正理解了中国“不惹事也不怕事”的底气从何而来。

霸权已到黄昏

面对中国军力的快速崛起,西方世界,特别是美国,似乎陷入了一种战略认知上的错位和霸权衰落的深层困境。



美国一边抱怨中国拒绝军事对话,一边却又对中国的国防部长实施制裁,并持续对台军售,这种自相矛盾的行为,让对话从何谈起?

五角大楼的《中国军力报告》年复一年地膨胀,极力渲染威胁,却刻意回避自身高达37万亿美元的国债重负。这种“既要…又要…”的逻辑困境,暴露了其霸权衰落的本质。



美国将其60%的海军力量部署在亚太地区,并试图通过在澳大利亚建立高超音速导弹基地来围堵中国,结果却陷入了“十个锅五个盖”的兵力捉襟见肘的局面。更具讽刺意味的是,其11艘航母中,竟有5艘因各种问题处于维修状态。

澳大利亚的心态则更为复杂,其总理在记者会上反复强调对华贸易的重要性,而国防部长又不得不坦承,澳方军舰在中国周边活动的频率,远超中方舰艇在澳洲附近海域的行动。这种经济上依赖、安全上对峙的矛盾,正是许多地区国家的真实写照。



西方舆论场常年炒作“中国威胁论”,但一个有趣的数据是,高达95%的来华外军留学生,在通过实地考察后,都认同中国的国防政策本质上是防御性的。

某些国家似乎仍固执地用19世纪的思维,来应对21世纪的大国博弈,这种认知错位是危险的,“修昔底德陷阱”可能正因此成为一个自我实现的预言。



结语

回望这一系列变化,中国军方的话语转变,就像一艘破冰船,坚决地切开了国际舆论场上那层冰封已久的冻土。这不是一时的意气用事,而是综合国力达到一定阶段后,战略自信的必然体现。其目的,是为和平划定底线,而非主动寻求战端。

一个有趣的现象是,当歼-20与F-35在西太平洋上空形成力量均势时,台湾海峡反而迎来了几十年来最长的一段平静期。这或许说明,真正的和平,从来不是靠谁的施舍,而是建立在力量的平衡之上,不是吗?



信息来源:
环球时报2025-02-24《澳炒作中国在公海实弹演训,国防部驳斥》
新华网2025-07-08《「双语」国防部:“汉光”演习虚张声势 自欺欺人》

声明:取材网络,谨慎辨别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肖兹探秘说 incentive-icons
肖兹探秘说
轻轻细雨,绵绵长音。
3850文章数 819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专题推荐

洞天福地 花海毕节 山水馈赠里的“诗与远方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