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声明:内容取材于网络
2015年,军事评论员张召忠在央视《防务新观察》中表示,中美差距巨大,就算美国躺着不动20年,我们也很难追上!
此话一出,舆论哗然,虽然不愿相信,但10年前的中国,在军事力量方面确实和美国有着不小的差距,可现在似乎完全不同了。
九三阅兵,新型武器层出不穷,直接挑动西方国家最敏感的神经,就连一向将中国视为头号“劲敌”的美国总统特朗普,也罕见表态:中美关系很好!
难道说,10年过去,我们真的已经追上了和美国的军事差距?还是说西方国家在刻意夸大我们的实力,让我们陷入一种“自我强大”的幻想中呢?
那年,差距肉眼可见
时间拨回到2015年,张召忠的这番话,其实并非危言耸听,而是基于冰冷现实的冷静判断。
那会儿,我们引以为傲的海军,能拿得出手的航母仅有一艘,还是用旧船体改造过来的常规动力平台。
而美国海军呢?他们部署在全球的,是整整十一艘核动力航母,每一艘都是一个具备全球打击能力的移动堡垒,动力系统上存在着代际差异。
天空的态势同样不容乐观,当时我们的空中主力,仍然是大量的第三代战斗机。
而美军早已将F-22这种顶级的隐身战机玩得炉火纯青,装备数量达到了惊人的187架,并且已经开始大规模列装F-35。
当时的计算机模拟对抗结果,残酷得让人难以接受:一架F-22的作战效能,可能远远超过我们一个大编队的第四代战机。
张召忠一再强调,第五代战机比的早就不是单纯的飞行性能,而是背后一整套由数据链、雷达、后勤保障构成的综合体系。这种体系化的差距,才是最难追赶的。
更不用说水下了,美国拥有着一支由71艘核潜艇组成的庞大舰队,其中一部分还能携带足以改变世界格局的战略导弹。而我们当时最新的核潜艇,在静音技术和深海作战经验上,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这一切差距的背后,是悬殊的投入。2015年,美国的军事预算是我们的四倍还多,他们遍布全球的800多个军事基地,构成了一张密不透风的全球作战网络。反观我们,军队的现代化转型才刚刚起步,机械化和信息化建设尚处于初级阶段。
只能说张召忠看得十分透彻,美国那套百年积累起来的军事体系,绝非一朝一夕就能打破的。他提醒大家,不能因为一两项技术的局部突破,就忽视了整体体系上的巨大鸿沟。
不是追赶,是换赛道
然而,历史的有趣之处就在于它的非线性发展。
谁也没想到,中国并没有选择在美国划定的赛道上进行一场绝望的追逐赛,而是开启了一场轰轰烈烈的“换道超车”。从2015年到今天,这十年间的变化,足以让世界重新审视当初的判断。
最直观的变化来自海洋,中国的造船厂如同下饺子一般,年均下水的驱护舰总吨位连续多年稳居世界第一。
更具标志性意义的是,在2022年6月,我们第一艘采用电磁弹射技术的航空母舰下水了。这条技术路线,直接跳过了传统的蒸汽弹射,一步到位对标世界最先进水平。这不仅仅是技术的突破,更是一种战略思想的跃迁。
与此同时,被誉为“中华神盾”的055型万吨级驱逐舰,已经有8艘服役。这种配备了双波段雷达和高超音速导弹的战舰,被外界评估为全球领先的水平。
天空之上,歼-20隐身战机的量产速度也远远超出了所有人的预期,列装数量已经超过了200架。
更关键的是,长期以来困扰我们的“心脏病”问题,随着涡扇-15发动机的突破而迎刃而解。装备了新“心脏”的歼-20,其超音速巡航能力已经可以与某些国际顶尖战机相媲美。这种核心技术的自主可控,比单纯的数量增加意义更为深远。
长安街上的新答案
这种脱胎换骨的变化,在今年九三阅兵现场得到了最集中的展现。
当由26架直-19武装直升机组成的“80”字样飞过天安门上空时,拉开了这场视觉盛宴的序幕。紧随其后的,是前所未见的混合编队——歼-20S双座型与歼-35A首次公开亮相。
军事专家将歼-20S增加的第二名飞行员比作球队的“中场指挥官”,他不再专注于驾驶,而是负责指挥整个无人机编队协同作战,这是一种全新的空战理念。
在地面,战略打击方队中出现了一个让世界军事观察家屏息凝神的身影:巨浪-3潜射洲际导弹,首次以车载形式公开亮相。
官方介绍其射程超过12000公里,可搭载分导式多弹头,打击精度圆概率误差小于100米。这意味着,它的性能已经与美国海军的三叉戟导弹不相上下,中国的战略核反击能力补上了最关键的一环。
但最让人震撼的,还是首次设立的“无人作战体系方队”。
这里没有飞行员,只有一排排造型科幻的察打一体无人机、隐身无人机和忠诚僚机。它们可以实现从侦察到打击再到协同的无缝衔接。翼龙-4的续航时间超过40小时,而无侦-10则被认为具备穿透美国现役防空系统的能力。这种“低成本消耗高端防空”的新思路,正在重塑战争的逻辑。
结语
回过头来再看张召忠将军十年前那句“20年也追不上”的论断,我们或许会有更深的理解。这个论断的价值,从来不在于“20年”这个数字的精确性,而在于它在那个举国上下略显亢奋的时刻,提供了一剂宝贵的清醒剂。
中国用十年时间证明,后发国家完全可以通过“换赛道”来实现突破。正如张召忠近年修正的观点:“追赶不是复制,而是创造新赛道”。
当然,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今天的美国依然保有其传统的军事优势,尤其是在战略轰炸机、加油机等远程投送能力上,仍有代际优势,其现役第五代战机的总数也依然庞大。军事发展是一场考验耐力的马拉松,而非短跑冲刺。
然而,不可否认的是,2015年那个看似遥不可及的“20年”差距,已经在部分领域被惊人的中国速度所改写。中美军力的对比,已经超越了传统的“数量赶超”框架,进入了一个美国保有传统优势、而中国在某些新兴军事领域已形成局部领先的新格局。
信息来源:
中国青年网2025-09-08《解码九三阅兵多个突破》
看看新闻Knews《特朗普承认看了中国阅兵 美防长宣布重振军队》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