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作声明:本文为虚构创作,请勿与现实关联
承圣四年(555年)九月,陈霸先袭杀王僧辩。
不久,陈霸先传檄天下:王僧辩图谋不轨,已被我诛杀。除王氏父子外,其余人等不予追究。
同年十月,在陈霸先的安排下,梁闵帝萧渊明退位,年仅十三岁的萧方智登基,改元绍泰,是为梁敬帝。
陈霸先则被加封为尚书令、都督中外诸军事、扬州、南徐州二州刺史。
从此,陈霸先取代王僧辩,成为建康朝廷的实际控制人。
然而,话事人的椅子并不好坐。
一来,萧渊明的后台是北齐。他退位了,齐主高洋肯定要借此发难。
二来,王僧辩虽死,但他的亲戚子弟、部将故吏,依旧手握重兵,随时可能叛乱。
为避免多线作战,陈霸先主动向高洋称臣。
由于事发突然,高洋也没做好准备,便与南梁订立盟约。
陈霸先杀王僧辩,一个重要理由就是王僧辩“屈事北齐”。
现在他也向北齐屈服,王僧辩的部下顿时就炸锅了!
好你个陈霸先,说一套做一套。咱老大不能白死,必须得盘他!
绍泰元年(555年)十月,王僧辩的女婿、吴兴(今浙江湖州)太守杜龛率先发难。
紧接着,王僧辩之弟、吴郡(今江苏苏州)太守王僧志联合义兴(今江苏宜兴)太守韦载等人响应。
一时间,江南三吴地区纷纷易帜,陈霸先所能控制的地盘,只有京口(今江苏镇江京口区)和建康(今江苏南京)两座孤城。
鉴于形势危急,陈霸先命大将侯安都留守建康,自己亲率大军征讨。
他先是设计招降了韦载,随后又攻克吴郡。
但就在陈霸先准备一鼓作气,准备拿下吴兴时,建康突然传来噩耗——谯(今安徽滁州)、秦(今江苏六合)二州刺史徐嗣徽联合南豫州刺史任约,起兵作乱,占领石头城。
更严重的是,徐嗣徽还投靠了北齐。高洋已经派大将柳达摩率五千齐军渡过了长江。
555年底形势
建康岌岌可危,不能不救,陈霸先只好罢兵。
回援途中,陈霸先找来韦载询问对策。
韦载是南梁名将韦睿的孙子,自幼熟读兵书,很有战略头脑。
他分析道:如果让齐军分兵攻略东南,切断建康与三吴地区的联系,那咱就完了。现在必须马上切断齐军粮道。只要按住柳达摩,徐嗣徽、任约之流,不足为惧。
陈霸先深以为然,随即派韦载在秦淮河以南筑城,阻挡叛军东进;另派大将周铁虎率军切断齐军的粮道;又派侯安都趁夜渡江,烧毁齐军在江北的一千余艘战船。
徐嗣徽、任约得知陈霸先亲自杀过来了,留柳达摩镇守石头城,二人前往采石,打算与北齐的后续援军会和后,再杀回建康。
陈霸先抓住这个难得的空隙,一边组织人马包围石头城,一边派遣侯安都偷袭秦州。
侯安都不负众望,不仅抄了徐嗣徽的老窝,还俘虏其妻儿。
徐嗣徽见秦州失陷,勃然大怒,带着本部人马和北齐援军攻打建康。
陈霸先派侯安中道设伏,大获全胜。
徐嗣徽兵败后,与任约逃到江北,投靠了北齐。
这俩带路党逃走,可苦了留守石头城的柳达摩。
石头城中粮草不足,周铁虎又切断了补给线,齐军坚持不了多久。
柳达摩不敢再战,便主动求和。表示只要陈霸先派自己的侄子入齐,他就撤回江北。
陈霸先本来不打算谈判。
因为形势对北齐有利,求和没有意义,高洋早晚会背信弃义。
并且,陈家人丁不旺。
陈霸先唯一活着的儿子陈昌,当初被萧绎扣在江陵当人质,后来宇文泰派于谨攻破江陵,陈昌被魏军掳到了关中。
一同被掳走的还有陈霸先的长兄、始兴王陈道谭的次子陈顼。
现如今,陈霸先身边只有两个侄子。即陈道谭的长子陈蒨和陈霸先三弟、南康王陈休先之子陈昙朗。
要是再把两个侄子也送出去,陈家怕是后继无人了。
但建康城内的文武百官担心重蹈江陵陷落的一幕,纷纷要求陈霸先讲和。
迫于群臣的压力,陈霸先只好妥协,与柳达摩会盟,各自退兵。并将陈昙朗和萧绎的孙子萧庄送到北齐作为人质。
当然,讲和对陈霸先也有利。他可以腾出手来稳定内部。
绍泰二年(556年)正月,陈霸先派陈蒨和大将周文育率兵猛攻吴兴,斩杀杜龛。
二月,陈蒨与周文育又率军攻克会稽(今浙江绍兴),斩扬州刺史张彪。
王僧智等人兵败,逃奔北齐。
至此,除了王僧辩的部将、江州刺史侯瑱占据的江西外,王僧辩余部基本被平定。江南迎来短暂的和平。
但正如陈霸先所料,柳达摩退兵仅三个月,高洋就撕毁撕毁盟约,以大将萧轨为大都督,侍中裴英起为军师,率十万齐军浩浩荡荡从濡须口(今安徽无为东南)渡过长江,抵达梁山(今安徽当涂西南)。
这次征江南,北齐的鲜卑名将,一个都没来。来的都是汉将。
除了萧轨和裴英起,还有李希光、东方老和王敬宝等。
高洋晚年精神不正常,早年还是有一番作为的。
为了制衡六镇武勋集团,高洋精心培养了一批汉军新势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