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人民网-北京频道
人民网北京9月14日电 (记者李博)9月12日,“‘开放创新 绿动未来’绿色价格认证研究成果发布会”在北京城市副中心举办。记者获悉,北京城市副中心“两区”建设五年,探索形成80余项制度创新成果,7项获评国家级案例、12项获评市级案例,其中“京津冀政务服务‘同事同标’”是商务部五批自由贸易试验区案例中北京自贸试验区唯一入选案例。
通州区相关负责人表示,北京城市副中心紧抓建设国家绿色发展示范区、国家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示范区、中国(北京)自由贸易试验区等政策叠加机遇,聚焦绿色建筑、绿色交通、绿色产业“三大关键领域”,强化绿色能源、绿色环境、绿色文化“三个重要支撑”,激发绿色创新活力,深挖绿色发展动能,全力打造具有国内引领性、国际影响力、全面开放的绿色标杆。
国家发改委价格成本和认证中心相关负责人表示,绿色发展是北京城市副中心的核心优势,价格机制对资源配置很关键,对推动绿色转型至关重要。作为国家重点建设的绿色发展“试验田”,北京城市副中心探索构建覆盖生态成本、市场激励与政策协同的绿色价格体系,将环境成本纳入经济运行全周期,吸引社会资本参与绿色项目,发挥绿色价格认证研究中心作用,聚焦绿色成本核算和绿色价格形成机制相关研究工作,推动绿色价格认证体系广泛应用,为绿色发展提供助力。
国家发改委价格成本和认证中心服务价格成本处相关负责人说,绿色价格机制是推动绿色发展的关键因素之一,能将环境成本与收益内化到经济活动,其核心是构建激励相容体系,引导绿色生产要素高效配置。未来要以北京城市副中心为试点,研究完善财税、金融、投资、价格的协同驱动机制,更好从价格领域为“两碳”战略、生态文明建设做出贡献。
通州区运河商务区党工委书记、管委会主任张妍介绍了城市副中心“两区”建设五年发展取得的成果:引入全国首家外商独资货币经纪公司(上田八木)、全球最大的IT信息咨询公司(IDC咨询)、世界知名数据采集系统制造商(德威斯特中国总部)、世界第二大飞机租赁商(渤海租赁)等代表性外资项目;2021—2024年,北京自贸试验区通州组团新设外资企业数年均增长率达10.4%,实际使用外资年均增长率达27.0%,通州组团以占通州区1.12%的面积贡献了通州区24.0%的新设外资企业数及32.5%的实际使用外资额。打造“绿色自贸”“创意自贸”“协同自贸”特色自贸品牌,树立高质量开放发展标杆;聚焦“绿色自贸”,围绕绿色示范平台及试点建设、绿色标准制定及政策引领、绿色产品及场景应用、绿色产业链延链强链补链等方面开展探索,以“绿色金融”赋能绿色产业转型发展。
在成果发布环节,发布了《环境、社会、治理(ESG)信息披露操作手册》,“中国企业绿色发展社会贡献数据平台”及“中国上市公司绿色发展社会贡献指数”等绿色发展研究成果。
其中,《环境、社会、治理(ESG)信息披露操作手册》涵盖435个ESG指标,覆盖企业全产业链,为企业提供标准化披露框架。
中国企业绿色发展社会贡献数据平台通过货币化测算企业绿色贡献,实现全国层面、各省份层面、行业层面、上市公司层面企业绿色发展社会贡献的年度数据、系列排名及其可视化展示。据悉,平台已接入超5000余家上市公司数据,未来将服务政府监管、企业转型与绿色投资。
“中国上市公司绿色发展社会贡献指数”以ESG理念为核心,构建包含16个一级指标、54个二级指标的评价体系,以沪深300为基准进行市值中性化处理。测试数据显示,2022年7月至2025年6月期间,指数样本组合年化收益率达12.3%,验证了绿色投资的经济价值。
发布会还通过视频形式启动了绿色发展案例征集活动,面向全国征集低碳技术、绿色金融等领域的创新实践,旨在深度挖掘全国企业在绿色发展方面的经验,将代表性案例编入《2025绿色发展案例征集成果集》,为未来的政策制定提供参考。
在圆桌讨论环节,与会嘉宾围绕“绿色发展与社会贡献”展开深度对话与研讨。嘉宾一致认为,绿色价格认证需政府、市场、社会多方协同,通过标准制定、技术创新与资本引导,推动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良性互动。
主办方表示,此次发布会的举办标志着北京城市副中心在绿色发展领域再进一步。从理论框架到实践工具,从政策设计到市场应用,城市副中心正以创新之力探索中国式现代化绿色发展路径。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