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美援朝中国得到了什么?美国很难理解:
为什么刚成立的新中国敢和世界第一强国正面硬刚?这场看似实力悬殊的战争,到底给我们带来了什么?
直到今天才知道,这一切都是毛主席的高瞻远瞩。
1950年10月,朝鲜战场战火纷飞。美军总司令麦克阿瑟信心满满地向美国总统杜鲁门保证:“中国人绝对不敢出兵。”
那个时候,中美两国的实力差距巨大:美军一个军就有1400多门大炮,中国一个军只有200门。更不用说美国拥有原子弹和强大的海军空军,而中国的空军才刚刚起步。
当美军越过三八线向北推进时,中南海怀仁堂里正在举行一场重要会议。据毛主席身边工作人员回忆,会议室里烟雾弥漫,将领们争论得很激烈。
不少人都担心:我们连国内建设都顾不上,为什么要去国外打仗?万一打不赢怎么办?
争论最激烈的时候,毛主席用一句生动的话打破了僵局:“打得一拳开,免得百拳来!”
这个决定做得特别艰难。据毛主席的警卫员回忆,那段时间主席经常整夜失眠,书房里的烟灰缸总是堆得满满的。
他曾经对周总理说:“如果我们不出兵,让美国人在我们家门口架起大炮,东北还怎么安心搞建设?”
1950年10月,志愿军悄悄渡过鸭绿江。战士们穿着薄棉衣,每人只带着不到50发子弹和6天的干粮。他们白天隐蔽,晚上行军,悄无声息地进入朝鲜北部山区。
11月1日,云山战役打响。志愿军39军用落后的武器装备重创美军骑兵第一师,消灭敌军2000多人。
美国兵惊讶地发现,这些中国军人打仗不按常理出牌:总是在晚上进攻,吹着刺耳的军号,从四面八方包围过来。
在长津湖战役中,志愿军战士在零下40度的严寒中坚守阵地,很多保持战斗姿势的战士被冻成了冰雕。
在上甘岭战役中,美军投下了190万发炮弹,把山头都炸平了,可就是打不垮我们的战士。
经过两年零九个月的浴血奋战,志愿军最终将美军打退到了三八线以南。1953年7月,美军司令克拉克垂头丧气地在停战协定上签字。
战争虽然结束了,但美国始终想不明白:中国为什么愿意付出这么大代价帮助朝鲜?这个疑问直到14年后才得到解答。
1967年,美国智库兰徳公司发布了一份报告,报告中写道:“1950年中国出兵朝鲜,不仅保护了东北工业基地,更重要的是获得了三大战略利益:第一,确立了在亚洲的领导地位;第二,得到了苏联全面的军事和经济援助;第三,在发展中国家中间树立了反殖民主义的旗帜。”
报告特别指出:“毛泽东的决定让中国获得的地缘政治利益,远远超过了战争损失。我们现在才明白,那不是一个轻率的决定,而是一个深谋远虑的战略布局。”
如今再回望那场战争,才真正理解“高瞻远瞩”这四个字的分量。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