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首发于微公号:在日寻唐2
每回“预制菜”登上国内热点新闻的时候,顺带被牵扯上的都有日本。
究其缘由,无外乎批评日本是预制菜的“始作俑者”,指责日本预制菜在市场上的泛滥,顺带牵连上了俺们。所以追本溯源,矛头该朝向谁?一目了然了吧!
别看我可爱
我也是预制菜鸭~
是的,自北海道建立第一座冷冻工厂开始,预制菜在日本历经发展,至今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
预制菜,第一次成功走入日本民众视野,是自1923年关东大地震。当时,震后灾区物资短缺,食物补给供应不畅,一批冷冻食品被紧急运往东京,从而解了灾区民众吃饭困难的燃眉之急。
这时候,日本国民意识到,冷冻食品和保存技术的重要性,不是营不营养和好不好吃的问题,是关键时刻可以救命!
随后,日本着重研究冷冻食品的存储技术,除了冷冻简易食品外,冷冻水果,冷冻成套的西餐和中餐,也开始投放市场。
经过冷冻技术的不断完善,预制菜逐渐成了日本餐饮供应系统中的重要一环,物美、价廉、便利性,都成了其不可代替的突出特点。
日本超市种类多样的预制菜
如今预制菜,早已成为走进日本民众千家万户的寻常食物。五颜六色的便当,各种风味的中华料理,甚至披萨可以挑选多种口味…预制菜的市场逐渐走向精致与高端。
那同样的预制菜,无论是在中国还是日本,都是只需加热一下,就可直接食用的便携食物。而观察两国民众,对待预制菜的态度,为何有着如此强烈的反差呢?
剖开其他细枝末节的原因不谈,之所以两国民众对待预制菜的态度截然不同,无外乎就是一个关乎信任的问题。
被信任,是预制菜得以在日本蓬勃发展,并走进千家万户,占领广大餐饮市场的基石。什么方便、快捷、廉价等等,都是推动预制菜发展的客观因素,但究其根本,是源自民众的信任。
日本民众,是全然信任预制菜吗?
NO!
冷冻保质期以“年”为单位的脱水食物,有什么可值得托付的。民众信任的是,建立在日本诚信社会体系下的预制菜市场。
可能很多读者,还模糊不知何谓诚信社会?我在往期文章《他山之石:从“被信任”谈起,看日本社会的诚信体系》,有我在日本生活以来,结合亲身经历的一些详细介绍,个人对“诚信社会”的感悟,此文可做了解。
正是因为有整个社会的诚信体系背书,才使得预制菜自身的诸多优点被放大,得以在消费市场被广泛接纳和认可。
因为人们对预制菜有着相互对应的心理预期,花着远低于手工便当和新鲜果蔬的价格,吃上一份预制菜,在口感上,肯定比不上现场手工烹饪的料理美味,但是便捷又成了其突出的一大优点。大量节约了都市白领,在解决一日三餐问题上,所投入的时间成本。
话还是说回来,消费者之所以认可预制菜,是基于诚信社会体系下的那份信任。我曾在另一篇文章:《日本,一个底线很高的国家》,有过介绍关于“底线”的问题。而预制菜的底线,不是美味,不是价廉,而是食物的健康和安全。
鸡蛋上也标注有赏味期限
过了赏味期限不意味着不可食用,而是错过了最佳口感
尽管如此,商家就会及时下架超过赏味期限的商品
只要能保证预制菜吃下肚子能够果腹,如同方便面一样,在不天天食用的情况下,不影响消费者的个人健康,其商品价值同消费体验形成正比,别把预制菜,标榜成宫廷秘制的祖传配方。那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多吃一顿预制菜,少吃一顿预制菜,既不影响健康,又不影响心情,还能节约时间,带来生活上的便利。从这一角度看待问题,预制菜在市场流通,不是一件方便大家的好事吗?
所以,日本预制菜消费市场,为人们带来了极大的便捷和舒适的消费体验。以日本餐饮巨头サイゼリヤ(萨莉亚)为例,全国已开设1400多家直营店,可见其火爆程度深受消费者喜爱,就餐高峰时间进店,大概率还要排队等位。
萨莉亚也不藏着掖着,菜单上的所有食物供应,统一由中央厨房提供,告诉大家就是预制菜。人们只需花费1-1.5小时的平均工资,即可在此饱餐一顿,既有烤鸡翅,又有意大利面,也有口味多样,芝士拉丝的现烤披萨。萨莉亚,并没有因为提供预制菜,就遭到市场冷遇。
在日本诚信社会体系下,预制菜得以被市场接纳并得到发展。同样,各大预制菜供应商,也承担着巨大的社会责任。
企业,不依靠良心和道德的自我约束,而是以完善的法律法规,来规范其行为准则。
在日本各大便利店出售的冷冻食品,便当、饭团或三明治,商品标签处贴有的赏味期限,通常按小时计算。店员每隔一段时间,就要对货架上的食品进行检查,过了赏味期限的食物,就会被下架处理。
赏味期限前,超市里被半价紧急出售的便当
当然无论在任何国家,诚信社会体系是相对的,而并非绝对。也有个别不诚信的商家,会偷偷为便当“赏味期限”延长几个小时,以减少货损。
近期日本一家连锁便利店,就被媒体爆出修改“赏味期限”的不诚信行为。赏味期限过后,并不是食品变质不可食用,而是过去了品尝食物的最佳口感时间。尽管如此,这件事在日本还是引起轩然大波。涉事店铺被责令闭店整改,后续还会面对罚款、失信,消费者流失等一系列影响,实在是犯错成本高昂,得不偿失。
延长“赏味期限”涉事便利店,被媒体曝光
日本政府一直致力于,推动预制菜食品安全和产业链的完善,出台严苛的食品卫生法规,以及制定规范化的预制菜加工和生产标准。预制菜在选材、加工、保鲜、配送、销售等诸多环节,都有着严苛,接近极致的食品安全规则。
政府与民众,商家和消费者,都呈现出相互依存,相互信赖的关系。这为消费者对预制菜的信任和接受度,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保障作用。
有个视频,在一家提供预制菜原材料的冷冻工厂拍摄。在此单看日本的冷冻技术,有冷冻四年以上的葱花,有2018年冷冻的龙虾和五花肉,有2019年冷冻的牛排,有冷冻十年以上的草莓,在如此长的存储时间里,食物得以保鲜而不被氧化。
预制菜,断然不是一个仅仅依靠良心,即可做到规范的工程项目。试想,如果在新鲜果蔬,都可能存在农药残留超标的环境里,又谁会敢信任一家看不见摸不到的预制菜工厂,生产出来的食物是保证安全的呢?
预制菜的安全保障,一定是建立在一个诚信社会体系之下,从而加以严格的制作、配送、存储、运输的规定,整个行业,才能得到消费者的普遍认可。
预制菜,本没有错的,也并非原罪。
预制菜做好了,吃吃试试,美味。
预制菜做不好,吃吃逝世,节哀。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