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钠的基本档案
钠的元素符号是 Na,源自拉丁文 “natrium” 。它在元素周期表中位于第三周期第 ⅠA 族,原子序数为 11 。纯净的钠在常温下是一种质地软、轻且呈蜡状的银白色金属固体,就像一块可以随意塑形的银色软糖,用小刀就能轻松切开,展现出它极为柔软的特性。它的密度为 0.968 g/cm³,比水略轻,熔点也比较低,只有 97.72℃,沸点则是 881.4℃ 。而且,钠还有个有趣的特点,它可溶于液氨、汞,却对苯、石脑油、煤油等 “敬而远之”,不与之相融。
二、钠的 “火爆脾气”—— 化学性质
钠的化学性质活泼到让人咋舌。在空气中,它就像个 “急性子”,迅速与氧气发生反应,原本光亮的银白色表面很快就会被氧化,变得暗淡无光,生成白色的氧化钠(4Na+O2=2Na2O)。要是加热,那场面就更 “劲爆” 了,钠会剧烈燃烧起来,发出耀眼的黄色火焰,生成淡黄色的过氧化钠(2Na+O2===Na2O2) 。
钠与水的反应堪称化学实验中的经典 “大片”。把一小块钠放入水中,你会看到钠像个疯狂的 “舞者”,在水面上四处游动,发出 “嘶嘶” 的响声,还会熔化成一个闪亮的小球,这是因为钠与水反应剧烈,放出大量的热,使钠瞬间熔化(2Na+2H2O=2NaOH+H2↑) 。反应生成的氢氧化钠让滴有酚酞的水变成红色,仿佛给这场 “表演” 添上了一抹绚丽的色彩。
它与其他非金属元素反应时也毫不含糊。和氯气相遇,会剧烈燃烧,产生大量白烟,生成氯化钠(2Na+Cl2===2NaCl) ;与硫研磨时,甚至可能引发爆炸,生成硫化钠(2Na+S=Na2S) 。
三、钠在自然界的存在形式
尽管钠的化学性质如此活泼,但在自然界中,它却没有 “自由身”,仅以化合物的形式广泛分布于陆地和海洋。它是地壳中含量排名第六的元素,海水里大量的氯化钠(食盐的主要成分)、陆地上的岩盐、芒硝等矿物,都是钠的 “藏身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