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新华社发起“讨贼檄文”:中国正式宣布,中美认知战正式开打

0
分享至

9月7日,新华社研究院推出了一份重磅研究报告《思想殖民——美国认知战的手段与危害》,这是中国首次系统性、全面性地公开揭示美国在全球范围内实施认知战的操作机制及其深远影响。



这份文件释放了一个明确信号:中国已从被动防御转向主动揭露与应对,中美之间的认知博弈正日益走向公开化、系统化与技术化。虽然没有硝烟与枪炮,但这场较量直接关系到国家安全与民族未来。

那么,这份报告具体揭示了哪些关键内容?中美是否已经迈入认知战的新阶段?



美国认知战六大体系

近日,新华社研究院发布了一份长达两万余字的研究报告,详细揭露了美国长期以来在全球范围内推行“思想殖民”的隐蔽手段,让世人看清其如何通过思想层面影响其他国家。



这并非普通的学术分析,更像是一份公开宣示的“认知战宣言”,直指美国企图借助软实力构建一个无形但极具控制力的“思想帝国”。

报告明确指出,美国主要依靠三大支柱维持其全球影响力:文化传播、精英塑造与技术操控。其中,文化输出是其最先部署、也最难察觉的“思想武器”。



美国通过电影、音乐、综艺、游戏等看似无害的文化产品,逐步影响受众的思想观念,使他们潜移默化地认同美国为世界中心,将美国社会的生活方式视为理想模板。

据统计,今年全球票房前二十的影片中,好莱坞占据了十二部,其中美军形象始终是正义的化身,美国主角总能拯救世界,这种反复强化的叙事模式,正悄然塑造全球观众的认知。



更值得注意的是,这些影视作品不断展现美国的富裕生活与所谓“普世价值”,使发展中国家的年轻人产生心理落差,甚至开始质疑本国文化,认为本土传统“过时”或“落后”。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一项调查显示,部分发展中国家中,高达42%的年轻人更倾向于认同西方文化,这种影响不仅限于娱乐偏好,更深入到价值观和身份认同层面。



如果这种趋势持续下去,这些年轻人可能会逐渐否定本土文化传统,评判事物的标准也逐步向西方靠拢,这种无形的文化侵蚀,正在动摇民族认同的根基。

这种文化渗透无需口号,也不依赖强制,它借助娱乐、潮流与消费主义包装出一个看似美好的世界,将人们逐步引入其叙事体系。一旦习惯了以美国视角看待问题,便可能在潜移默化中为其价值观辩护。



报告指出,这正是美国“不战而胜”的战略,通过思想层面的改造,使他国自愿接受其规则体系。

美国用留学项目塑造“内部认同者”

如果说文化输出是对大众的长期影响,那么美国推行的“精英塑造”策略则是精准打击,专门锁定未来可能掌握决策权的人群。



早在1946年,美国便启动了“福布莱特计划”,每年投入数十亿美元,邀请全球优秀青年赴美学习与交流。表面上看是文化交流,实则另有深意。

该项目本质在于筛选出易于接受美国理念的人群,并通过教育体系逐步改变其思维方式,最终使其内化美国价值观,并融入美国主导的全球体系。



这些学员回国后,往往进入政府、企业、学术机构等关键领域,成为政策制定与舆论引导的重要力量。

由于在美国长期学习与生活,他们在潜意识中更倾向于认同美国立场,当面临重大决策时,可能更偏向于维护美国利益。



这并非臆测,而是有现实案例。苏联时期的亚克夫列夫曾赴美留学,回国后成为高层官员,推动了一系列导致苏联解体的改革,被广泛视为“内部瓦解”的典型案例。

当前,美国对中国的类似操作仍在继续。仅2023年,就有超过2.8万名中国学者赴美深造,未来他们可能成为高校教授、企业管理者或政策制定者。



如果他们被完全“重塑”思想,在关键时刻可能将美国利益置于首位,这种影响具有长期性与系统性,一旦形成网络,极难逆转。

更令人警惕的是,美国并非单兵作战,而是构建了一整套协同机制,从国会、国务院到各大智库、基金会与非政府组织,分工明确、协作紧密。



他们首先将政治与经济理念包装为“科学真理”,再通过资金支持将留学生、研究机构与媒体纳入体系,最终推动具体行动。

例如在拉美地区推行新自由主义改革,表面是推动经济现代化,实则导致贫富差距加剧、本土产业崩溃、社会矛盾激化,多个国家因此陷入长期动荡。



相较于军事冲突,这种“内部培养”的方式成本更低、效率更高,且能长期影响目标国家的政策走向。等到问题显现,往往已难以挽回。

美国掌控全球信息命脉威慑世界

除了文化渗透与精英塑造,美国维护全球主导地位的真正底牌,是其在技术领域的绝对控制力,这在信息时代成为最关键的“总开关”。



目前全球通信的关键基础设施,如通信卫星、海底光缆、互联网根服务器等,绝大多数被美国及其盟友掌控,其他国家几乎无法插足。

从理论上讲,若发生极端冲突,美国完全有能力使某国网络瞬间瘫痪,切断其与外界的联系,这种能力构成了数字时代最强的威慑手段,足以影响一国的经济、金融与社会稳定。

更隐蔽的是对软件层面的操控。社交媒体平台的算法决定着用户看到什么、忽略什么,它会不断推送用户偏好的内容,同时屏蔽不同声音。



这导致人们逐渐生活在“信息回音室”中,误以为世界就是自己所看到的模样,思维被悄然引导。更具风险的是,这种技术还可被用于激化社会内部矛盾。

美国一些机构雇佣网络水军炒作诸如生育率、性别对立、民族关系等敏感议题,引发社会内部持续争论甚至分裂。

如此一来,无需动用武力,便能引发国家内部混乱。这种由内而外的瓦解方式,比外部入侵更具破坏力,也更难修复。



正因为如此,中国及多个全球南方国家正加速反制措施:教育方面调整课程结构,减少英语比重,强化本土文化认同;政府与国企提高对留学背景人员的审查标准,防范关键岗位被渗透;技术方面全力突破“卡脖子”环节,大力发展自主芯片、操作系统与人工智能算法。

2023年上半年,中国在人工智能领域的专利申请数量首次超越美国,标志着全球科技竞争进入新阶段。



对中国而言,这场认知博弈的目标并非取代美国成为新霸权,而是打破单一叙事垄断,推动多元声音共存,使各国能在平等基础上自由选择发展道路,而非被迫接受某种既定价值体系。

参考信息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古史青云啊 incentive-icons
古史青云啊
热爱文学、热爱写作、热爱生命
3280文章数 153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专题推荐

洞天福地 花海毕节 山水馈赠里的“诗与远方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