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试来了个大专小伙,上来就要月薪17万

分享至

创作声明:本文为虚构创作,请勿与现实关联
声明:本文根据真实社会事件改编,为保护当事人隐私,部分姓名、地点已做化名处理。

"你们人事部是怎么筛选的?大专学历也敢开口要17万?"

"李总,这小伙确实有些特别......"

"特别?我看是不知天高地厚!"

会议室里火药味十足。几位高管围坐在64岁的女总裁周围,桌上放着一份简历。这是深圳一家知名科技公司的高管会议,却因为一个面试者吵得不可开交。

女总裁李梅静静地听着争论,目光落在那份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简历上。22岁,大专学历,无任何工作经验,却要求月薪17万的基本薪酬。

"让他进来吧。"李梅终于开口。



01

三月的深圳,春意盎然。位于南山科技园的鸿达科技大厦里,人事部经理王萍正拿着一份简历发愁。

"又是一个要17万的。"王萍叹了口气,将简历递给助理小林,"这已经是第三份了。"

小林接过简历,眉头立刻皱了起来。张强,22岁,深圳某职业技术学院计算机应用专业毕业,无工作经验,期望薪资17万每月。

"王姐,这是不是搞错了?17万一个月?"小林不敢置信。

"我也以为是搞错了,特意打电话确认过。"王萍摇摇头,"人家态度很坚决,说就是要这个数。"

鸿达科技是深圳知名的互联网公司,年营收超过十亿。公司的薪资待遇在行业内也算不错,但17万的月薪,即使是部门总监级别也不一定能拿到。

"那这种简历直接拒绝不就行了?"小林说。

"本来我也是这么想的。"王萩顿了顿,"但昨天李总说,所有应聘者都要面试,不能因为薪资要求就直接拒绝。"

李梅,鸿达科技的创始人兼总裁,今年64岁。她白手起家,从一个小公司发展到现在的规模,在深圳商界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李总的意思是?"

"她说要看看现在的年轻人到底在想什么。"

就在这时,前台的电话响了。张强到了。

王萍来到前台,看到一个穿着简单白T恤和牛仔裤的年轻人。他个子不高,大概一米七五,面容清秀,眼神很镇定。

"你就是张强?"王萍问。

"是的。"张强的声音很平静。

"跟我来吧。"

路上,王萍忍不住多看了张强几眼。这个年轻人走路很稳,表情也很淡然,完全不像其他应聘者那样紧张兴奋。

"你知道我们公司的情况吗?"王萍试探性地问。

"知道一些。鸿达科技,主要做企业级软件解决方案,年营收十个亿左右,员工大概三千人。"张强的回答很简洁。

王萍有些意外。大部分应聘者来面试前都会准备很多华丽的词汇来形容公司,但张强只说了最基本的数据。

"那你为什么想来我们公司?"

"离家近。"

王萍差点被这个回答给噎住。她见过各种奇葩的应聘者,但如此直接的还是第一次遇到。

很快,他们来到了20楼的面试区。王萍让张强在等候区坐下,自己则去了旁边的高管会议室。

会议室里,三位副总正在讨论今天的面试安排。

"听说有个小伙子要17万?"技术副总陈磊开口问道。

"是的,而且还是大专学历。"王萍点点头。

"现在的年轻人真是......"市场副总刘华摇头,"我们当年大学毕业才拿多少钱?"

"时代不同了。"人力副总张文说,"但17万确实离谱了点。"

就在这时,李梅推门进来。她穿着一件深蓝色的西装,头发梳得很整齐,虽然64岁了,但精神状态很好。

"都在讨论那个年轻人?"李梅坐下问道。

"李总,您真的要见他?"陈磊问。

"为什么不见?"李梅反问,"我很好奇,一个22岁的大专生,哪来的勇气开口要17万。"

"估计是被网上那些毒鸡汤洗脑了。"刘华说,"现在网上到处都是什么'年轻人要有野心'、'工资低就是不尊重人才'之类的。"

李梅没有接话,而是拿起张强的简历仔细看了看。

简历很简单,就一页纸。基本信息、教育经历、实习经历,没有任何花哨的装饰。实习经历也很普通,在一家小软件公司做了三个月的程序员助理。

"有什么特别的技能吗?"李梅问。

"没有特别提到。"王萍回答,"就是基本的编程能力,Java、Python这些。"

"那就见见吧。"李梅放下简历,"我想听听他的理由。"

十分钟后,张强被带进了会议室。

面对四位公司高管,张强的表现依然很镇定。他礼貌地和每个人打招呼,然后坐在了指定的位置上。

"自我介绍一下吧。"李梅说。

"我叫张强,今年22岁,深圳职业技术学院计算机应用专业毕业。有三个月的实习经验,主要做Java开发。"张强的自我介绍非常简洁。

"就这些?"陈磊问。

"还需要说什么?"张强反问。

陈磊被这个反问弄得有些尴尬。一般来说,应聘者会在自我介绍中展现自己的能力、性格、理想等等,但张强就说了最基本的信息。

"那你为什么觉得自己值17万?"刘华直接问了核心问题。

"我没说过自己值17万。"张强的回答出乎所有人的意料。

"什么意思?"

"我只是说我需要17万。"张强的语气依然很平静,"值不值是你们判断的,需要多少是我的要求。"

会议室里安静了几秒。李梅若有所思地看着张强,其他几位高管则有些不知道该怎么接话。

"那你为什么需要17万?"张文问。

"因为我算过账。"张强说,"在深圳生活,租房、吃饭、交通、保险,加上给家里的钱,还有存款,一个月至少需要17万。"

"17万?"陈磊忍不住笑了,"你是不是对深圳的消费水平有什么误解?一个月17万,你当自己是什么人?"

"我当自己是一个需要17万的人。"张强依然很平静。

"你知道我们公司应届生的薪资水平吗?"刘华问。

"不知道,也不关心。"张强摇头,"我只关心能不能拿到17万。"

"那如果拿不到呢?"

"那就去别的地方。"



张强的回答让几位高管面面相觑。他们见过各种类型的应聘者,有紧张的、有表现欲强的、有谦虚的、有自负的,但像张强这样冷静到近乎冷漠的,还是第一次遇到。

"你有什么特别的能力吗?"李梅开口问道。

"没有。"张强摇头,"我就是一个普通的大专毕业生,会一些基本的编程,没有特别的能力。"

"那你凭什么觉得自己能拿到17万?"

"我没觉得自己能拿到。"张强说,"我只是在试。"

"试?"

"对,试试能不能遇到愿意给我17万的公司。试试能不能遇到能看出我价值的人。"

李梅眼中闪过一丝兴趣。她创业这么多年,见过无数应聘者,但张强的表现确实很特别。

"那如果所有公司都不愿意给你17万呢?"

"那说明我想错了。"张强说,"或者说明我还没遇到对的人。"

"你觉得什么样的人是对的人?"

张强想了想,说:"能理解我为什么要17万的人。"

"那你能解释一下为什么要17万吗?"李梅追问。

"我刚才不是说了吗?生活成本。"

"但你说的成本加起来绝对不会超过两万。"陈磊插话道,"你把我们当傻子吗?"

张强看了陈磊一眼,没有生气,也没有辩解,只是说:"我说的是我的账,不是你们的账。"

"你的账?"

"每个人的账都不一样。"张强说,"你们的两万是两万,我的17万是17万。"

这句话让会议室再次安静下来。几位高管都在思考张强这句话的含义,但没人能完全理解。

"你是不是觉得我们不会给你这个薪资,所以就随便应付?"刘华有些不满。

"我没有随便应付。"张强说,"我认真地回答了每一个问题。"

"但你的回答根本没有说服力。"

"我没想说服你们。"张强说,"我只是在表达我的想法。"

"那你来面试的目的是什么?"

"看看你们能不能理解我的想法。"

张文忍不住笑了:"你把面试当成什么了?思想交流会?"

"不是吗?"张强反问,"面试不就是双方了解的过程吗?你们了解我,我也了解你们。"

"那你了解到什么了?"李梅问。

张强环视了一圈,说:"你们都觉得我的要求很荒谬。"

"难道不荒谬吗?"陈磊说。

"对你们来说荒谬,对我来说合理。"张强说,"这就是不同。"

李梅若有所思。她感觉这个年轻人有些不一样,但具体哪里不一样,她还说不清楚。

"你学的是计算机,对编程有什么看法?"李梅换了个话题。

"编程就是解决问题。"张强说,"用代码解决现实中的问题。"

"那你觉得你能解决什么问题?"

"我能解决的问题很有限。"张强很诚实,"但我会不断学习,解决更多的问题。"

"有什么计划吗?"

"没有详细的计划。"张强摇头,"我觉得计划往往没有变化快。"

"那你怎么保证自己的成长?"张文问。

"我不能保证。"张强说,"我只能保证我会努力。"

"但这种保证有什么意义?"

"对我有意义。"张强说,"我不为别人的期望负责,但我为自己的努力负责。"

这句话又让几位高管愣了一下。张强的逻辑很奇特,他总是从自己的角度出发,而不是从面试官期望的角度出发。

"你有什么问题要问我们吗?"李梅问。

"有。"张强点头,"你们为什么要见我?"

"什么意思?"

"按理说,一个大专生要17万,直接拒绝就行了。但你们还是安排了面试,我想知道为什么。"

李梅笑了笑:"因为我好奇。"

"好奇什么?"

"好奇你哪来的勇气。"

"我没有勇气。"张强说,"我只是觉得应该试试。"

"为什么觉得应该试试?"

张强想了想,说:"因为不试的话,永远不知道结果。"

"但明知道结果不好,为什么还要试?"

"谁说结果不好?"张强反问,"至少我现在坐在这里,和你们聊天。这本身就是一个结果。"



李梅眼中的兴趣更浓了。这个年轻人的思维方式确实很特别。

"那你觉得这次面试的结果会是什么?"陈磊问。

"我不知道。"张强说,"但不管是什么结果,我都能接受。"

"如果我们拒绝你呢?"

"那说明我们不合适。"

"如果我们录用你但不给17万呢?"

"那也说明我们不合适。"

"你就这么固执?"刘华有些不解。

"我不觉得这是固执。"张强说,"我觉得这是坚持。"

"坚持什么?"

"坚持我的需要。"张强说,"我需要17万,这是事实。如果拿不到17万,我就不能接受这份工作,这也是事实。"

"但你可以降低需要啊。"张文说。

"为什么要降低?"张强反问,"需要就是需要,为什么要因为外界的反应而改变?"

"因为需要适应现实啊。"

"那如果现实适应我呢?"张强说,"为什么一定是我适应现实,而不是现实适应我?"

这个问题让所有人都愣住了。在他们的认知里,个人当然要适应环境,而不是环境适应个人。但张强的逻辑却是反的。

"你觉得现实会适应你?"李梅问。

"为什么不会?"张强说,"现实也是人创造的。如果有人愿意给我17万,那现实就适应我了。"

"但大部分人都不会给你17万。"

"我只需要一个人给我就行了。"张强说,"大部分人的想法对我来说不重要。"

李梅沉默了一会儿。她在思考张强的话。从某种角度来说,张强的逻辑是对的。创业者往往就是这样,坚持自己的想法,直到现实适应他们。

"你对我们公司有什么了解?"李梅问。

"我知道你是创始人。"张强看着李梅,"我也知道你64岁了,但还在工作。"

"你觉得我为什么还在工作?"

"因为你热爱工作,或者因为你离不开工作。"

"哪种可能性更大?"

"我觉得都有。"张强说,"热爱和依赖往往是分不开的。"

李梅点点头。这个年轻人的观察力很敏锐。

"如果你来我们公司,你想做什么?"

"我想解决问题。"张强说,"用我的能力解决公司遇到的问题。"

"但你的能力很有限。"

"现在是的。"张强承认,"但能力是可以提升的。"

"提升需要时间。"

"我有时间。"张强说,"我才22岁。"

"但我们需要的是现在就能发挥作用的人。"陈磊说。

"那我不合适。"张强很直接,"我现在确实不能发挥太大作用。"

"那你凭什么要17万?"

"我凭我的潜力。"张强说,"我凭我的未来。"

"潜力和未来都是不确定的。"

"但现实也是不确定的。"张强说,"谁能保证确定的事情?"

面试进行了将近一个小时。几位高管从最初的不屑,到后来的疑惑,再到现在的沉思。张强的表现确实出乎他们的意料。

"你还有什么想说的吗?"李梅问。

"没有了。"张强摇头,"我该说的都说了。"

"那你觉得这次面试怎么样?"

"很有趣。"张强说,"我从你们的反应中学到了一些东西。"

"学到了什么?"

"学到了不同的思维方式。"张强说,"你们的思维方式和我的不一样。"

"那你会改变吗?"

"不会。"张强很坚决,"我觉得我的思维方式没问题。"

李梅最后看了张强一眼,然后对其他人说:"先到这里吧。张强,你在外面等一下,我们商量一下。"

张强点点头,站起身离开了会议室。

02

张强离开后,会议室里陷入了短暂的沉默。

"这小子真是......"陈磊摇摇头,"我从来没见过这样的应聘者。"

"确实很特别。"刘华也点头,"但我总觉得他有些不食人间烟火。"

"他的思维方式很奇特。"张文分析道,"完全不按常理出牌。"

李梅一直没有说话,她在回想刚才的对话。张强的每一个回答都出乎她的意料,但仔细想想,又都有一定的道理。

"李总,您觉得呢?"王萍问。

"你们觉得他是装的,还是真的?"李梅反问。

"什么意思?"

"他的那种淡然,那种坚持,你们觉得是装出来的,还是真实的?"

几个人想了想。

"我觉得应该是真的。"陈磊说,"如果是装的,不可能装这么久,而且没有破绽。"

"我也觉得是真的。"刘华附和,"而且装成这样对他也没什么好处。"

"问题是,这种人能用吗?"张文提出了关键问题,"他这么固执,将来怎么管理?"

"是啊,而且他明确说了不会改变自己的想法。"王萍也担心,"这种员工会不会很难相处?"

李梅思考了一会儿,说:"你们觉得他像谁?"

"像谁?"几个人都有些疑惑。

"像年轻时候的我。"李梅说。

这句话让所有人都愣住了。

"李总,您是说......"

"我25岁创业的时候,也是这样。"李梅回忆道,"别人都说我的想法不现实,都劝我放弃,但我就是不听。"

"但那时候的情况不一样啊。"陈磊说,"是创业,他是求职。"

"本质是一样的。"李梅说,"都是坚持自己的想法,不愿意妥协。"

"可是坚持也要有道理啊。"刘华说,"17万的薪资要求确实太离谱了。"

"为什么离谱?"李梅反问,"你们觉得他不值17万?"

"当然不值。"陈磊直接说,"一个大专生,没有经验,没有特殊技能,凭什么值17万?"

"那我问你们一个问题。"李梅说,"当年你们觉得我的公司能做到现在这个规模吗?"

几个人都不说话了。他们都是后来加入公司的,当时鸿达科技还很小。



"当年也有很多人说我不自量力,说一个女人做不成大事。"李梅继续说,"但现在呢?"

"李总,这不一样......"张文想解释。

"哪里不一样?"李梅打断了他,"都是别人觉得不可能的事情。区别只是我成功了,他还没开始。"

"但成功的概率太低了。"王萍说,"像您这样成功的人毕竟是少数。"

"那又怎样?"李梅说,"如果因为成功的人是少数,就不允许人们追求成功,那还有什么意思?"

几个人面面相觑。李梅的观点让他们有些意外。

"李总,您的意思是要录用他?"陈磊小心地问。

"我还没决定。"李梅说,"但我觉得他有趣。"

"有趣能当饭吃吗?"刘华忍不住说。

"为什么不能?"李梅笑了,"有趣的人往往能做出有趣的事情。"

"但17万的薪资......"

"钱不是问题。"李梅摆摆手,"关键是值不值得。"

"那您觉得值得吗?"

李梅想了想,说:"我觉得可以试试。"

"试试?"

"给他一个机会,也给我们一个机会。"李梅说,"看看他到底能做出什么。"

"但万一他做不出成绩呢?"张文担心,"17万可不是小数目。"

"那就当交学费了。"李梅说,"我这辈子交过的学费多了去了。"

几个人还想说什么,但看到李梅的表情,都闭上了嘴。他们知道,李梅一旦下定决心,就很难改变。

"但是......"陈磊还是想争取一下,"我们总得有个考核标准吧?不能就这么给钱。"

"当然要有标准。"李梅点头,"但标准不是我们定的,是他自己定的。"

"什么意思?"

"让他自己提出考核标准。"李梅说,"既然他要17万,那就让他说清楚,17万能做什么。"

"这个想法不错。"王萍赞同,"让他自己承担责任。"

"对,自己定标准,自己承担后果。"李梅说,"这样公平。"

"那如果他定的标准太低呢?"刘华问。

"那说明他确实不值17万。"李梅说,"那时候再拒绝也不迟。"

"如果他定的标准太高呢?"

"那说明他有野心。"李梅说,"有野心的人我喜欢。"

几个人不再反对了。他们知道,李梅的想法已经很明确了。

"那我去叫他进来?"王萍问。

"等等。"李梅站起身,走到茶水台前,"我想先问他一个问题。"

"什么问题?"

"一个很有趣的问题。"李梅笑了笑,开始为在场的三位副总倒咖啡。

03

李梅的动作很优雅。她先是检查了一下咖啡机,然后选择了最好的咖啡豆,亲自为三位副总倒了咖啡。整个过程用了大概五分钟。

三杯咖啡整齐地摆在会议桌上,香味弥漫在空气中。

"李总,您这是......"陈磊有些疑惑。

"等会儿你们就知道了。"李梅神秘地笑了笑,"叫张强进来吧。"

王萍去叫张强。几分钟后,张强再次走进了会议室。

他的表情依然很平静,仿佛刚才的面试对他没有任何影响。他坐回原来的位置,等待着接下来的安排。

"张强,我们商量了一下。"李梅开口说,"有个想法想和你交流。"

"请说。"张强点头。

"如果我们给你17万的薪资,你觉得你应该承担什么责任?"

张强想了想,说:"承担相应的工作责任。"

"具体呢?"

"具体的我不知道。"张强很诚实,"因为我不知道你们会安排我做什么工作。"

"那如果让你自己定标准呢?"李梅问,"你觉得拿17万应该完成什么目标?"

张强沉默了一会儿。这个问题比刚才的所有问题都要难。

"我需要了解公司的情况才能回答这个问题。"张强最终说道。

"比如呢?"

"比如公司现在面临什么问题,需要解决什么困难,我的岗位职责是什么。"张强分析道,"不了解这些,我没法定标准。"

"那假设你了解了这些情况,你觉得自己能做到什么程度?"

"我觉得我能尽全力。"张强说,"但结果我不能保证。"

"为什么不能保证?"

"因为结果受很多因素影响,不是我一个人能决定的。"张强解释,"我只能保证过程,不能保证结果。"

"但公司要的是结果,不是过程。"陈磊插话道。

"我理解。"张强点头,"但如果要我保证结果,那我只能拒绝。"

"为什么?"

"因为我保证不了。"张强很坦率,"我不会为了得到这份工作而做出不切实际的承诺。"

李梅眼中闪过一丝赞赏。这个年轻人的诚实让她印象深刻。

"那你觉得17万的价值体现在哪里?"李梅继续问。

"体现在我的努力程度上。"张强说,"17万的薪资,我会付出17万薪资对应的努力。"

"什么叫17万薪资对应的努力?"

"就是全力以赴。"张强说,"把工作当成自己的事业来做。"

"那如果薪资是5万呢?"

"那我会付出5万薪资对应的努力。"张强的回答很直接。

"这样不是很功利吗?"刘华问。

"这很现实。"张强说,"人的精力是有限的,我会根据回报来分配精力。"

"那你觉得这样公平吗?"

"很公平。"张强点头,"你们付多少,我做多少。这是等价交换。"

几位高管再次被张强的逻辑惊到了。大部分应聘者都会说自己无论薪资多少都会全力以赴,但张强却明确表示会根据薪资来调整努力程度。

"那我们怎么知道你说的是真的?"张文问。

"你们可以观察。"张强说,"时间会证明一切。"

"如果你做不到呢?"

"那你们可以炒掉我。"张强说,"我不会有任何怨言。"

"你就这么自信?"

"我不是自信,我是诚实。"张强纠正道,"我只是如实说出了我的想法。"



李梅觉得这个年轻人越来越有趣了。他的每个回答都很真实,没有任何虚假的成分。

"好,我再问你一个问题。"李梅站起身,指着桌上的三杯咖啡,"现在桌上有三杯咖啡,但在场有四位领导,包括我。你说,这三杯咖啡该怎么分?"

会议室瞬间安静下来。三位副总互相对视,他们都明白这个问题的陷阱所在。无论怎么回答,都必然得罪其中一人。这是李梅的经典难题,曾经让无数求职者败下阵来。

陈磊、刘华、张文都紧张地看着张强,想看看这个年轻人会如何应对。

张强看了看桌上的三杯咖啡,又看了看四位领导。他的表情依然很平静,仿佛这只是一个很普通的问题。

房间里的空气仿佛凝固了。所有人都在等待张强的回答。

几秒钟后,张强缓缓站起身...

而张强的回答将会震惊整个房间里的所有人...也改变了张强的人生轨迹..

付费解锁全篇
购买本篇
《购买须知》  支付遇到问题 提交反馈
相关推荐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