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从“工程史诗”到“百姓故事”——《龙腾伶仃洋》如何成为“文化新基建”

0
分享至


自2019年10月在珠海首演以来,话剧《龙腾伶仃洋》凭借其独特的工业题材、深刻的精神内涵与精湛的舞台呈现,迅速成为现象级舞台作品。该剧以港珠澳大桥建设为叙事核心,是一部反映当代中国工程奇迹和大桥建设者群像的现实主义力作,先后荣获中宣部、广东省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优秀作品奖,成为诠释时代精神、传播大湾区文化的一张闪亮文艺名片。

如今,《龙腾伶仃洋》作为2025年度国家艺术基金传播交流推广资助项目,将再次启动跨海大桥工程沿线城市巡演,以话剧艺术的形式,走进更多城市,向广大观众讲述这座“国之重器”背后的热血故事,传递中国工匠精神的磅礴力量。

一座桥和一群人:伟大的桥,可爱的人

跨海大桥,是国家基建实力的重要象征,从东海到南海,从长江到珠江,一座座“海上天路”是“中国智造”的闪亮名片。被誉为“超级工程”的港珠澳大桥,则是中国建设史上里程最长、投资最多、施工难度最大的跨海大桥,建设者们攻克世界级技术难题,创下多项世界之最,提升了中国桥梁工程技术的国际话语权,激扬了勇创世界一流的民族志气。

珠海和宁波同为“甬城”,作为同样拥有跨海大桥的沿海城市,将发生在家门口的大事件搬上舞台,是两地文艺院团责无旁贷的选择。宁波推出反映杭州湾跨海大桥建设的音乐剧《告诉海》获中宣部第十二届“五个一工程”奖,珠海推出反映港珠澳大桥建设的话剧《龙腾伶仃洋》获中宣部第十六届“五个一工程”奖,两部原创剧目聚焦用舞台艺术记录令世人瞩目、令国人骄傲的大工业项目,用原创故事再现跨海大桥艰辛宏伟、惊心动魄的建设过程,用倾情演绎塑造生动鲜活、可爱可敬的大桥建设者群像。

正如《龙腾伶仃洋》和《告诉海》将跨海大桥工程背后真实动人的故事一幕幕具象化展示在观众眼前,无论是总工程师、总协调、还是农民工、技术员,他们有血有肉、有情有爱,他们洋溢着满腔热血,他们是工程师、“大国工匠”、建设者和参与者,是新时代最可爱的人。

著名戏剧评论家欧阳逸冰曾在珠海观演后点评道,“最直观的感受是八个字:伟大的桥,可爱的人。《龙腾伶仃洋》的创作是与沸腾的现实生活同步进行的,剧中即便是无名无姓的角色都非常可爱,在他们的身上我看到了未来,看到了一种敢于创造的民族精神。”

一部剧与一座城:青春之团、活力之城

2019年初,珠海演艺集团筹建与《龙腾伶仃洋》的创作同步启动,在还没有演员团队的情况下,汇聚国内一线创作力量:艺术总监邹建红、编剧王俭、导演李伯男、舞美戴延年、灯光周正平等名家组成主创团队,迎难而上。

回顾创排过程,导演李伯男认为,最大的困难是同时完成建团和创排任务。“我们是边安顿生活,边搞创作,边修炼自己,边打磨戏剧。珠海话剧团是当时最年轻的一个话剧团体,他们排的是建桥故事,也是建团历程,当建团跟建桥的情感合二为一,是非常动人的,观众也能感受到演员朝气蓬勃的青春力量。这部作品既是‘立团之作’,是珠海文艺院团建设的一个重要见证,也是每一位年轻演员人生的重要足印。”

2019年底,珠海演艺集团正式揭牌成立,并以《龙腾伶仃洋》作为首演之作,次年即获广东省艺术节剧目一等奖及优秀表演奖等5个单项奖,实现“当年建团、当年获奖”。此后三年间,该剧持续收集观众反馈与专家意见,不断打磨提升,先后荣获中宣部和广东省“五个一工程”奖,入选文旅部“新时代舞台艺术作品优秀剧目展演”,完成从“新作”到“典范”的跨越。

珠海演艺集团从《龙腾伶仃洋》开始,短短六年间,推出了民族歌剧《侨批》、舞剧《水上新娘》、大型民族交响组曲《簕杜鹃与金莲花》、粤剧《无声的功勋》等20余部本土题材原创精品,不断夯实城市文化的地基,提升城市的文化品质,为城市高质量发展注入文化活力。

“打造中国式现代化城市的样本,它的经济发展有速度、城市建设有高度,文化发展也要有厚度。我们需要彰显“中国梦”的跨海大桥基建奇迹,也需要“讲好中国故事、弘扬中国精神”的文艺作品,通过文艺创作来实现“文化新基建”,以精品力作坚守本土特色、坚定文化自信,这是文艺院团的使命,也是我们文艺工作者的责任与担当。”邹建红表示。

一股精神加一番志气:逢山开路、遇水架桥

当“现代世界七大奇迹之一”的港珠澳大桥超越“不可能完成的奇迹”杭州湾跨海大桥成为世界最长跨海大桥,正在建设中的杭州湾跨海铁路大桥再创“世界最长高铁跨海大桥”纪录。

9月10日晚,国家艺术基金2025年度传播交流推广资助项目——话剧《龙腾伶仃洋》巡演在宁波大剧院首演亮相,特邀中国三代跨海大桥——杭州湾跨海大桥、港珠澳大桥和杭州湾跨海铁路大桥的总指挥、总工程师、建桥工人等建设者代表共同观演,完成了一场跨越时空的精神对话。演出中,建设者们仿佛重遇当年的自己,无论是人工岛上的台风抢险、工程船上的困苦煎熬,还是创始团队的坚守攻坚、海底隧道的务期必成,都直击每一位亲历者心底最柔软的记忆。

“这座桥是钢铁的史诗,更是中华儿女‘逢山开路、遇水架桥’的民族禀赋!”在演出后举办的“大桥建设与时代精神”专家座谈会上,三代建桥人共忆往昔,珠海、宁波两地艺术家分享了大桥题材作品的创作心得与感悟。从杭州湾大桥“穿越沧海”的豪情,到港珠澳大桥“天堑变通途”的宏图,从被人认为做不成到做成了,还做到了世界一流,正是“大桥精神”引领着一代又一代中国建设者不断攀登下一个“工程珠峰”。

珠海话剧团团长徐经纬表示,“这种‘大桥精神’一直激励着我们,扎根本土文化,勇攀文艺高峰。”《龙腾伶仃洋》《告诉海》的出圈一方面得益于深耕本土文化的题材挖掘,另一方面得益于现实主义题材作品创作的迅速反应,艺术家的创作充满了对当代世界的理解、对本土人民的热爱和对未来的憧憬,以文化自信为根基,为新时代写下生动注脚。

一类题材的一种创新:大工业题材、小人物故事

今年5月,珠海和宁波联合推出的歌曲《海中央》唱响央视“五一”晚会,这首以中交二航局承建的杭州湾跨海铁路大桥为背景的歌曲被收录在中华全国总工会成立100周年献礼典藏《我们的歌声》中。9月12日,话剧《龙腾伶仃洋》剧组及三代大桥建设者代表赴杭州湾跨海铁路大桥工地开展慰问演出活动,当演员与工友们的齐唱汇成一句“倒下的是海浪,站起英雄一行行”,动人的歌声响彻大桥跨越的海湾。

从2012年“五个一工程”获奖音乐剧《告诉海》,到2022年“五个一工程”获奖话剧《龙腾伶仃洋》,再到2025年入选总工会成立百年典藏“百年百首歌”的歌曲《海中央》,工业题材文艺作品成功的背后,离不开主创团队扎根人民生活的创作采风。通过翻阅大量工程资料,实地走访建设现场,与工人、技术管理人员深入交流,甚至就专业问题咨询桥梁界专家,每一次采风涌现出的真实故事,都是伟大背后的平凡,坚硬背后的柔软,奇迹背后的琐碎。在无数个日夜里,大桥建设者的默默坚守,是每一次创作最动人的素材来源。

“工业题材剧本创作不是简单地表现成就,而是触及了大桥建设者所遭遇的重大挑战、艰难险阻,挖掘人物承受巨大压力,经受内心煎熬过程的故事。”《龙腾伶仃洋》《告诉海》两部剧的编剧王俭认为,“虽然写的是反映大桥建设这个题材,但是真正深层次的立意,是在写人精神之桥的构建、心灵之桥的架设、情感之桥的跨越。”

特别是港珠澳大桥,作为大湾区最具代表性的地标,它跨越的不只是海洋,更是时空与人心,它筑起了粤港澳三地民众心灵沟通的桥梁,连接了“一国两制”下中国人的共同情感。

大工业题材的创作是最能够表达这个时代的整个国家、民族、人的精神发展的戏,正如《龙腾伶仃洋》演绎的那样,用小人物的故事为钢铁奇迹镀上人性的金边,关注那些被忽略的、不被记载的声音,是舞台艺术创作中真正的情怀。

(中国日报浙江记者站 陈烨)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中国日报 incentive-icons
中国日报
中国日报官方网易号
32032文章数 371325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专题推荐

洞天福地 花海毕节 山水馈赠里的“诗与远方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