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地时间9月11日,美国财政部长贝森特向记者证实,中美很快将在西班牙马德里迎来第四次经贸高层会面。
这已经是中美经贸会谈第四次选择欧洲作为谈判地点,从日内瓦、伦敦、斯德哥尔摩再到马德里,欧洲俨然成了中美贸易博弈的“中立擂台”。
中方代表团将在9月14日至17日前往西班牙与美方举行会谈,但与以往不同的是,中方此次提前公布了谈判内容,包括美对华关税、出口管制和TikTok问题三大议题。
中美贸易战打打停停已多年,2025年更是交锋激烈。
5月在日内瓦的第一轮谈判,双方剑拔弩张,美国对华加征关税一度飙升至245%(特定产品),最终以互撤关税暂时画上句号。
6月伦敦第二轮谈判,美方人为制造了“EDA断供”、“C919发动机断供”等议题;7月斯德哥尔摩第三轮谈判,则围绕“中方购买俄油就加重税”展开交锋,结果几乎谈崩了。
第四轮谈判原预计在10月底亚太经合组织峰会前夕举行,但美方明显等不及了。这次谈判提前举行,而且地点再次选在欧洲,不是没有道理。
欧洲在全球经贸秩序中扮演重要角色,中方也重视与欧洲的关系。中美的谈判结果,很可能将决定欧洲在美国关税政策下采取何种应对态度。
此次谈判有三个关键议题:美对华暂缓的24%关税是否撤销、能否停止出口管制限制,以及新增的TikTok运营问题。
特朗普政府如此急切地推动第四轮谈判,背后是美国国内日益增长的经济压力。
美国8月份的经济数据实在不怎么好看。消费者物价指数(CPI)同比上涨2.9%,核心CPI保持在3.1%的高位。这意味着美国国内通胀压力仍在抬头。
更糟糕的是就业市场。8月美国非农就业新增仅2.2万个,远低于市场预期,失业率上升到4.3%,创下近几年新高。通胀高企与就业不振这两个指标叠加,直接形成了“滞胀”的阴影。
再加上,供应链危机持续、债务问题悬而未决……这些烂摊子,单靠美联储加息根本解决不了。
要知道,中期选举眼看就要来了,共和党的选情并不乐观。
而农业州是特朗普的重要票仓,现在正面临严重危机。美国大豆进入9月收获季,但曾经的最大买家——中国却“未下一单”,几乎全部订单都转移到了巴西等南美国家。
美国大豆协会表示,即使中国买家未来恢复购买,美国农民也已错失数十亿美元的订单。特朗普早在8月初就在社交媒体上要求中方立即购买大豆,并且给定了一个数额:增加至四倍。
除了大豆,美国还希望中国能调停乌克兰冲突、购买波音飞机、确保稀土供应。这些诉求件件都不简单,暴露了美国在外交政策上的实用主义倾向。
所以,特朗普急需要一场“胜利”来告诉选民:我能搞定中国。
与美方的急切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中方的冷静与定力。
中方此次提前透露谈判内容,一改往日的“言简意赅”和“高深莫测”,打了场“有准备之仗”。
对于TikTok问题,中方态度坚决:要求美方应为中国企业在美经营提供开放、公平、公正和非歧视的营商环境。如果美方执意禁用TikTok,中方也将依据法律法规处理相关问题。
在大豆问题上,中方同样淡定。
中国已经将大豆进口中心转向了巴西、阿根廷等南美国家,不再依赖美国供应。这意味着特朗普手中的筹码已大大减少。
中方的底气来自哪里?一方面是国内市场的强大韧性,另一方面是多元化的国际贸易布局。
中国通过与其他国家的合作,已基本摆脱对美能源依赖。
而在稀土领域,中国掌握着全球稀土精炼核心环节,美国制造业在新能源车、军工芯片等领域都严重依赖稀土。
中美贸易战开打以来,中方的立场始终一致:对磋商、对话持开放态度,但任何形式的磋商谈判都必须在相互尊重基础上,以平等方式进行。
中方不惹事,但也不怕事,施压、威胁、讹诈不是同中方打交道的正确方式。
而特朗普的急切与中方的冷静,美国农民的焦虑与中国市场的从容,这些反差勾勒出当今中美关系的真实图景。
可以确定的是,四轮交锋过后,中美关系可能不会回到“既合作又互补”的旧框架,而将进入“长期竞争、有限合作、局部脱钩”的新常态。
但无论怎样,贸易战没有赢家,中国愿意合作,但前提美国必须摆正态度,若一直不明白“中美两国合则两利,斗则俱伤”的道理,中国将会继续坚定守护应得利益!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