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沙头角街道沙头角社区的推动下,一个四十多年无物业老旧小区“无人管”的难题终于得到有效化解。沙头角社区积极推动小区建立组织、汇聚资源和化解难题,小区的治理和服务效能显著提升。这在沙头角街道并不是孤例,记者了解到,通过辐射带动,周边无物业小区实现连片管理,形成规模效应,降低整体治理成本,走出了一条党建引领无物业小区共建共治共享新路径。
据悉,盐田区沙头角街道沙头角社区山泉小区建于1980年,共有楼栋17栋,现有住户1470人,是典型的无物业老旧小区。此前,因小区设施老化、管理成本高、居民收费意愿难以统一等因素,专业物业不愿进驻,小区内环境卫生差、安全消防隐患多、停车秩序混乱等问题曾让居民苦不堪言。
在“引领”上破题,夯实党建根基
“无人管”的症结在人心不齐、组织涣散,社区党委先在“引领”上破题。
沙头角社区介绍,社区党委发动鼓励小区优秀党员业主担任职务,改选建强小区党支部,推动完成小区第五届业主委员会换届工作,实现党支部书记与业委会主任“一肩挑”。业委会成立后,支部书记带领团队逐户走访323家住户,直击物业管理痛点。
为解决资金匮乏这一首要难题,小区党支部与业委会牵头,深入调研后创新提出“1元/平方米微费自治”方案。方案虽小,凝聚共识不易。通过挨家挨户沟通宣讲,向群众耐心讲解资金使用途径,最终方案经居民代表大会表决通过。
挨家挨户沟通宣讲。
如今,小区物业费收缴率从32%跃升至90%以上,通过使用该资金,小区完成了地面坑洼不整、公共区域照明改造等九项民生工程。“花小钱办大事,居民事居民定”,居民真正成为小区治理的主体和决策者。
动员多元主体参与治理,小区六方面100%达标
小区党支部广泛动员多元主体参与小区治理,组建以热心业主为主体的小区自治“小管家”团队,明确“四定”工作法,具体为定岗设置服务专员、定责编制服务清单、定时公示工作进度、定期召开党群联席会。此外,小区设置居民意见建议反馈箱,建立治理难题库,运用“社区吹哨,部门报到”“政协微协商”……通过“小区事居民议”的形式,让热点问题件件有回音、事事见成效。
“住得舒服,住得舒心。”小区环境发生显著改善,甚至吸引了此前搬离的业主纷纷回来居住。经过多番努力,山泉小区消防通道堵塞、停车秩序混乱、消防管网改造等33个热点难题得到有效解决,道路平整硬化、楼栋监控覆盖、楼层灭火器配备、楼梯照明亮灯、道路微循环通行、问题纠纷化解等六个方面100%达标。除了肉眼可见的积极变化,小区还积极推进居民共享空间建设,开展“左邻右里”系列文化惠民进小区等活动,获得居民一致好评。
“左邻右里”系列文化惠民活动进小区。
品牌效益持续释放,基层治理效能显著提升
山泉小区的成功实践经过系统提炼与广泛推广,点燃了居民自主参与的热情,有效激发了周边社区的治理活力。
在社区党委的牵头下,山泉小区党支部、业委会与“小管家”治理团队主动作为,联合周边无物业小区常态化开展“大排查、大整治、大提升”系列志愿服务,组织消防实战演练、安全知识讲座、垃圾分类宣传等多样化活动,深入排查整治小区内不文明现象以及各类隐患,切实筑牢基层安全防线。
组织垃圾分类志愿服务宣传活动。
目前,该模式已产生显著的辐射带动效应。周边多个无物业小区相继成立业委会,并成功纳入山泉小区“小管家”治理体系,实现连片管理、协同治理。这一创新举措进一步降低了治理成本,提升了服务效能,实现“小切口”推动“大治理”的良性循环。
山泉小区的成功实践,走出了一条“党建引领、能人带头、居民参与”的社区治理新路径,展现了基层创新的蓬勃生命力。这一模式充分体现了从“管理”到“治理”的深刻转变,是走好新时代群众路线、推进基层治理现代化的生动实践和优秀样本,为破解无物业小区治理难题提供了可复制、可推广的宝贵经验。
采写:奥一新闻记者 詹越慧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