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TI杯+21项国奖!西电电赛获奖总数全国第一!

0
分享至



近日

2025年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

(简称全国电赛)

获奖名单公布

学校参赛成果再创新高

斩获国家一等奖7项国家二等奖14项

共计21项国家级奖项

并捧得陕西赛区最高奖TI杯

此次我校获全国电赛国奖总数

首次突破20项

获奖总数位列全国参赛高校第一

创下我校自参加该项赛事以来的

历史最好成绩



在全国电赛陕西区赛中

我校成绩突出

108支参赛队获省奖

其中一等奖28支

(全部获推参评国奖)

二等奖35支

三等奖45支

我校参赛队在竞赛各赛题中

均有优异表现

A题(能量回馈的变流器负载试验装置)获一等奖4项

C题(基于单目视觉的目标物测量装置)获一等奖3项

D题(简易以太网双绞线测试仪)

获一等奖1项

E题(简易自行瞄准装置)

获一等奖9项

F题(简易自动接收机)

获一等奖3项

G题(电路模型探究装置)

获一等奖6项

H题(野生动物巡查系统)

获一等奖2项

其中

由王水平、王新怀老师指导的

马璐瑶队凭借A题作品

勇夺陕西赛区最高奖——TI杯


据全国电赛校聘教练组长王新怀介绍

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两年一届

是由教育部高等教育司

工业和信息化部人事教育司主办

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组委会承办的

极具影响力的全国性大赛

本届电赛于7月30日开赛

历时四天三夜

陕西赛区共有西安交通大学、

西北工业大学、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等

62所院校的1149支队伍参加

全省共有543项省奖

(一等奖109支,二等奖183支

三等奖251支)

其中我校获108项省奖

占全省获奖总数19.9%

我校国赛获奖总数、省赛获奖总数、

推国综测总数均位列全省第一

赛区评出的13名“省优秀指导教师”中

我校5位老师王水平、何先灯、

康海燕、徐茵、王新怀获此荣誉


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

是西电参加的传统赛事

成绩的背后

是电子设计竞赛基地教练组

系统化、阶梯式的备赛培养体系

自2024年10月起

西电启动电赛队伍选拔与培训

通过“考试选拔——新技术讲座——

理论培训——专题研讨——

单人单练——每周集训”

等多环节层层打磨

最终遴选我校163支队伍(488人)

晋级陕西赛区赛

备赛期间

我校以多项配套赛事为“练兵场”

坚持以赛促学、以赛促练

并在赛后举办经验交流分享活动

全方位助推选手能力提升

其中,2025年5月

创新创业学院、电子设计竞赛实训基地、

电工电子国家级示范中心

联合德州仪器(TI)

半导体技术(上海)有限公司

陕西省电源学会

西安无线电通信学会

共同主办

2025年TI杯模拟电子线路设计赛暨电赛校赛

普源精电(RIGOL)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协办该赛事

赛事特别针对大一、大二学生

及卓越工程师班设置模拟专题赛道

采用“实际制作 + 以赛促学”模式

强化学生基础能力

吸引全校212支队伍、629名同学参赛

在校赛中

共有20支参赛队获特等奖

26支参赛队获一等奖

38支参赛队获二等奖

62支参赛队获三等奖

在2025年陕西省工科高校校际联赛中

我校斩获特等奖11项

一等奖15项、二等奖23项

三等奖24项

其中特等奖数量与获奖总数

均位列全省第一


一起听听国家一等奖获奖队员们的感想吧~


03103A

能量回馈的变流器负载试验装置(A题)

奖项:国家一等奖,陕西省TI杯


本作品是针对新能源、储能及节能等领域对高效双向能量转换技术的需求而设计开发的一款高性能变流器装置。系统采用三相三线拓扑结构,以TI C2000系列高性能微控制器TMS320F280049C为核心,构建了先进的“三环+SPWM”控制算法,实现了能量的高效、稳定、低失真双向流动。

该装置解决了双向能量回馈中的电压波动、谐波失真等关键技术问题,在新能源发电、智能电网、电动汽车测试等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马璐瑶


电子工程学院 2022级本科生

作为负责系统联调的队员,这次电赛于我而言是一次将理论模块整合为可靠实物的深刻历练。从最初的各模块分调,到最后的整机联调,过程中遇到了无数次的波形畸变、系统振荡和意外保护。每一次问题的解决,都依赖于对系统整体的深刻理解和对细节的精准把控。我学会了如何用科学的方法定位问题,是电源扰动、地线干扰还是算法参数失配?与队友们的紧密协作至关重要,我的调试结果为他们优化算法和硬件提供了直接依据。当最终看到屏幕上显示出纯净的正弦波和优异的测试数据时,所有的艰辛都化为了无比的成就感。

刘晅润


电子工程学院 2022级本科生

我的工作是负责软件算法设计与实现。这次比赛让我将课堂上学到的控制理论真正付诸实践。从双闭环PI到同步坐标系变换,再到QPR控制器,每一个算法的代码实现和参数整定都充满了挑战。特别是在高开关频率下实现算法的精确性和实时性,是对微控制器运算能力和编程技巧的极大考验。当我看到通过注入QPR控制器后,系统的THD从百分之几优化到不足1%时,我深切感受到了先进控制算法的魅力。这次经历极大地提升了我解决复杂工程算法问题的能力,也让我认识到,软件算法是赋予硬件灵魂的关键,是实现高性能的核心。

肇方卓


集成电路学部 2022级本科生

我主要负责硬件电路的设计与实现。从主功率拓扑的选型计算、MOSFET驱动电路的隔离设计,到采样调理电路的精密度保证,每一个环节都需要严谨的理论计算和充分的仿真验证。在选择器件时,不仅要考虑性能参数,还要权衡成本、体积和可靠性。PCB布局布线阶段,如何减少高频开关带来的电磁干扰,确保功率地和信号地分离,是决定系统能否稳定运行的基础。当焊接完成的第一版板子上电测试成功时,内心的激动难以言表。虽然过程中因为一个电容的选择不当导致电源波动,排查了整整一天,但这个教训让我对硬件设计的“细节决定成败”有了刻骨铭心的认识。这次比赛夯实了我的硬件设计功底,锻炼了我的工程实践能力。

03016F

简易自动接收机(F题)

奖项:国家一等奖


本设计实现了一种具备自动调制识别与频率搜索功能的简易模拟调幅/调频(AM/FM)接收机系统。系统采用模块化结构,以STM32H7微控制器为核心,结合低噪声放大器(LNA)、混频器IAM-81008、LMX2571本振、10.7 MHz晶体滤波器及AD8310功率检测器完成信号的前端处理与频率扫描。信号调制方式通过能量检测与解调输出特性联合判别,优先判断是否为FM信号,若失败则尝试AM解调。FM解调采用RDA5820模块,AM解调则基于ADL5511包络检波器与低通滤波器。最终输出信号经过MAX9814自动增益控制模块驱动音频负载,从而实现输出到负载电压稳定。




卢思怡


通信工程学院 2023级本科生

回想起备赛,真像一场硬仗。我们团队整天泡在实验室,查资料、调电路,反复验证方案。遇到难题时,大家围在一起讨论,常常为一个细节争得面红耳赤。比赛那几天,精神高度紧绷,每分每秒都不敢松懈。面对突发状况,我们相互鼓励、冷静处理。这次经历让我明白,团队的力量无穷。我会带着这份荣誉继续前行!

李成林


通信工程学院 2022级本科生

无数次,我们被难题困住,感觉像是走进了黑暗的迷宫,找不到出路。但“唯有忍耐到底的,必然得救”这句话一直激励着我们。每当想要放弃时,我们就互相打气,告诉自己再坚持一下。这次电赛经历,是我大学生活中最宝贵的财富。

方志嘉


集成电路学部 2023级本科生

当宣布获奖结果的那一刻,团队成员相拥而泣。这份荣誉背后,是无数个日夜的坚守和付出。在追求梦想的道路上,只要坚持不懈、勇于钻研,就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未来,我会带着这份宝贵的经验,继续在电子领域勇攀高峰!

03026A

能量回馈的变流器负载试验装置(A题)

奖项:国家一等奖


该系统以高效率能量回馈为核心目标,具备完整的变流与负载试验功能,实现了电能的双向流动与高效复用。

装置主体由主电路、测量电路、辅助电源、控制电路及保护电路构成。主电路采用两级式拓扑:前级变流器1作为三相桥式逆变器,将直流电逆变为可控的交流电;后级变流器2作为三相PWM整流器,将交流电高效整流回直流,并将能量回馈至变流器1的输入端,与直流电源并联供电,显著提高系统整体能效。主控采用TI高性能微控制器TMS320F280049C,充分发挥其高精度PWM输出与高速ADC采样能力,为复杂控制算法的实现提供硬件基础。

控制策略上,电流环采用比例谐振(PR)控制器,通过在基波频率处形成高增益谐振峰,实现了对交流电流的无静差跟踪。该方案直接在静止坐标系下运行,既有效抑制了特定次谐波,又避免了传统dq解耦控制中的旋转变换与参数敏感性问题,提高了系统的稳定性和鲁棒性。

此外,系统集成高精度采样与故障检测功能,可实时监测交流电压、交流电流等关键参数,具备完善的过流与短路保护机制,确保装置工作安全可靠。整套系统结构紧凑、响应迅速、节能效果显著,是一款高性能变流器负载试验平台。


雷宏毅


光电工程学院 2022级本科生

我主要负责系统硬件部分的设计与实现,包括开关电源的功率电路设计与采样调理电路搭建。我不仅进一步掌握了开关电源与采样电路的设计要领,更锻炼了在实际环境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从最初的噪声干扰到最终的稳定运行,每一步调试都加深了我对硬件工程性的理解。这段经历不仅巩固了我的专业基础,更培养了我作为一名硬件设计者所必需的严谨与耐心,这将对我未来的职业发展产生深远影响。

张晨辉


机电工程学院 2022级本科生

我主要负责仿真模型的搭建和整体控制策略的实现。通过仿真,我们能在一个环境下同时观察系统的电压、电流特性和能量回馈效果。这大大减少了我们在后续硬件调试中的困难,也让我深刻体会到仿真在工程项目中的重要性。通过这次竞赛,我不仅巩固了专业知识,更锻炼了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从最初的失败尝试到最终的成功实现,我们学会了在面对困难时调整思路,寻找更优的解决方案这段经历将成为我未来学习和职业生涯中宝贵的财富。

张辰泽


电子工程学院 2022级本科生

我主要负责系统的Simulink仿真工作。通过本次项目,我深刻体会到仿真在电力电子系统设计中的关键作用。在Simulink中搭建三相逆变与PWM整流联合仿真模型,不仅验证了PR控制在静止坐标系下对基波和谐波的良好跟踪性能,还提前预测了系统在多种工况下的动态响应与稳定性,为硬件实现提供了重要参考。未来,我将继续强化建模仿真与系统文档整合能力,力求在复杂工程系统中实现更高效、更可靠的设计与验证。

03098G

电路模型探究装置(G题)

奖项:国家一等奖


基于 MSPM0G3507 主板,设计并制作了一款高精度的电路模型探究装置。该装置由输入,输出端信号调理电路、波形重建系统、上位机显示三部分组成。对电压传递函数分析后,利用 DAC 输出对应正弦波使已知模型电路输出峰峰值逼近设定值,误差小于 1%。对于未知模型电路,通过整周期采样以及 FFT 变换,得到非常精准的幅频和相频特性,从而获知未知电路的滤波类型。经过软件锁相后,探究装置可对周期信号稳定同频显示,幅值误差为 3%。使用 DDS 模块作为外部时钟触发源,实现任意频率信号的 ADC 整周期采样且可达 0.0001Hz 频率步进的 DAC 输出。


赵政


集成电路学部 2024级本科生

电赛告一段落,几个月的学习比赛过程磨练了我的学习能力和抗压能力,其中不乏低谷与落寞。但是队友们从不缺乏从头再来的勇气,在一次次的电路失败中不停修正,终于成就我们从校三到国一的蜕变。虽然比赛结束了,但是团队的精神,学习的毅力,以及遇到困难执着追求正解的坚持将继续伴随着我一路走下去。

郁传程


通信工程学院 2024级本科生

面对各种程序的报错,现象的不理想,硬件的噪声与误差等等,当时的我们感到了很多的无力与迷失,不知道下一步如何纠错,不知道找谁能帮帮忙。后来,我们学着看技术手册,看开源项目,自己模仿着画 PCB 等等,逐渐在探索中进步。软件方面,我们执着于提升自己的基础实力,发现代码现象中的每一点不合理,从底层逻辑去理解、去解决遇到的问题。面对挑战,我们没有退缩。我们学会了如何快速学习新知识,如何高效地进行团队协作,以及如何在压力下保持冷静和专注。每一次的失败都是一次学习的机会,每一次的成功都是对我们努力的回报。通过这次电赛,我不仅提升了自己的专业技能,更重要的是,我学会了如何面对挑战,如何从失败中站起来。

潘果


通信工程学院 2024级本科生

四月到六月,我们学习了电赛相关的基础知识,打下一个良好的电赛基础。同时,我们小组在这段时间内都在实验室一起学习,不仅磨砺各自的能力更加培养了成员之间的配合和默契。在六月中旬过后,暑假到来,这时才是我们电赛旅程的真正开始。在六月中旬到七月下旬,我开始学习TI板的开发,与小组成员们一起攻克历年电赛题。这段时间内,我们一同进步,面对各种难题,不畏困难,纵使是花上半个月,我们也要将其解决,最终让它化作我们电赛道路上的踏脚石。我们的电赛练习,并不是对前人方案的复现,而是将学到的知识融会贯通,并做出创新而运用到实践当中。最后,在竞赛月——八月份,我们也没有放弃自己的这一股创新劲儿,在短短的四天当中,持续学习,写出了独属于自己的算法,并凭借它交出了一份让自己满意的作品。

03055E

简易自行瞄准装置(E题)

奖项:国家一等奖


该系统为双主控,小车部分使用M0主控,实现循迹功能;搭载在小车上的瞄准部分以STM32单片机为核心,使用MAIXCAM视觉模块捕捉靶面,将靶心坐标作为系统输入,控制搭载在二维云台上的激光笔指向靶心。最终实现小车循迹时云台动态打靶。



陈俊杰


通信工程学院 2023级本科生

最开始挑战就不小,不仅时间特别紧张,还得用我们最不想选的Ti系列MCU当主控,最后呈现的成果说实话也只能算差强人意。不过没想到的是,我们之前打磨的细节成了关键——稳定的云台代码、简单可靠的开环小车代码,还有极简的云台结构,让设备在各地测试时,稳定性都明显超过了其他队伍,最后能获奖确实特别惊喜。更重要的是,这次经历让我们收获满满。从拆解问题、针对性推进项目的过程里,我们在代码编写、结构设计和系统联调这几方面,都变得比以前更熟练了。

王道平


电子工程学院 2023级本科生

本次任务较为复杂,部件多,通讯和结构是本次的核心。在小车和云台以及视觉模块的交流中我们也经历了不少阻碍,包括通讯时间形式以及频率等。同时处理TI的MSPM0G3507也花费了大量精力。本次任务中我们团队反复迭代云台结构和小车分布,实现了当前轻便稳定的云台以及平稳的小车架构。同时对TI的使用也丰富我们的阅历,为我们以后的开发提供了十分珍贵的经验。

代一鸣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 2023级本科生

一开始拿到题目时,在c题和e题之间徘徊,最后确定继续做小车题后,便急忙开始搭建硬件,由于题目对尺寸的限制,我们担心云台在运动的过程中也有可能会超出尺寸,于是我们修改了多次的云台结构,最后才达到一个较为满意的效果。最后也是成功在省赛和全国赛拿到了一等奖,还是不错的结果

03010E

简易自行瞄准装置(E题)

奖项:国家一等奖


本作品设计中,自动循迹小车以 MSPM0G3507 为主控MCU,集成了灰度巡线模块、电机驱动模块等关键组件,能够沿赛道高速行驶,13 秒内即可完成一整圈的行驶任务。瞄准模块以 STM32F411为主控 MCU,包含 MaixCAM视觉模块、步进电机二维云台等部件。其中,MaixCAM 视觉模块通过轮廓检测技术识别标靶上的方框,实时捕捉并确定标靶的方位信息,并在方框内通过膨胀腐蚀等方法进行蓝紫色激光点识别,随后将这些信息传输给瞄准模块主控 MCU,主控 MCU 根据接收的信息,精准控制步进电机二维云台转动,进而驱动激光完成精确打点、画圆等操作,经验证,激光位置的偏差可控制在可接受范围内。经测试,小车行驶过程中,激光打靶始终精准,运动性能稳定可靠,各项技术指标均达到了设计要求。


刘厚麟


通信工程学院 2023级本科生

四天三夜的正式比赛是对嵌入式开发的极致考验。前期我快速搭建起软件框架并部署核心算法,确保系统能即时响应。高效的调试得益于我们事先为TI板卡外设编写的驱动测试用例库,使调试效率大幅提升。

综合测评阶段,我直面自身模电数电的理论短板,通宵研读资料、仿真验证,并主动协助硬件队友调试电路。这段经历让我深切体会到嵌入式开发的魅力:在资源与时间的限制中寻找突破,用代码赋予硬件思考与行动的能力。电赛不仅教会我技术,更让我理解,软件是突破硬件边界的钥匙,而扎实的积累与团队的信任,才是通往成功的核心。

惠美佳


通信工程学院 2023级本科生

晋级全国复测时,团队心态更加平和,觉得能够进入国赛已然是一种成功。赛前,贺小云老师细致地为我们讲解了注意事项,让我们倍感安心。8月21日中午测试正式开始,虽然在附加题环节出现失误、第二问有所扣分,但第一问我们发挥稳定,成绩与之前相当。测试结束后,我们计划8月23日返回学校。没想到在8月22日于酒店休息时,我们收到了令人激动的消息——我们获得了全国一等奖!那一刻,所有的努力和付出都觉得值得。

这份荣誉离不开学校的支持和老师们的悉心指导。这段竞赛经历不仅提升了我们的专业技术能力,更深刻锻炼了团队协作与逆境应对能力。电赛给予我们的,远不止一项奖项,更是直面挑战、解决问题的勇气与信念。我们深知,这只是一个开始。未来,我们将带着这份积累与热爱,在工程实践的道路上不断探索,坚定前行。

张宇翔


通信工程学院 2023级本科生

大二寒假,我们三人组定下冲击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的目标。开春入驻通院电赛实验室后,近半年备战与四天三夜的鏖战,终换得全国一等奖的佳绩。这段路,汗水浸透喜悦,挑战淬炼成长,成了心底最珍贵的印记。

寒假里各自啃下核心知识模块,进实验室后便全力打磨实操能力。校赛是首战,我们独立完成整套系统,数夜调试优化后摘得校一等奖,更坚定了前行的脚步。

暑假留校集训,实验室成了第二个家。我们明确分工:视觉处理、单片机编程、3D 建模与硬件结构各有专攻,却始终打破边界协作,依项目进展灵活调整任务,难题面前总有三人围坐攻关的身影。复刻往年赛题时反复优化模块,为正式比赛筑牢根基。

奖项只是起点,未来我们会带着这份沉淀与热爱,在工程实践的征途上继续笃定前行

03142G

电路模型探究装置(G题

奖项:国家一等奖


本装置使用ST公司的STM32H743XIT6,并使用其片上16位ADC,完成了对信号特性的测量,依据输入输出信号,FFT分析“未知模型电路”的幅频特性和相频特性,通过DAC输出IFFT结果,实现波形的推理输出且稳定显示不漂移。前端调理电路将交流和直流分量进行分离,都加入直流偏置,接入ADC采集分析。接入“已知模型电路”,完成对设定值的准确输出;接入“未知模型电路”,能够在2分钟内完成学习建模,并通过决策树准确识别滤波特性,输出推理信号。在FFT计算中,采用Hanning窗,并使用能量重心矫正的方法,使得分析结果精确。


仝一麟


电子工程学院 2023级本科生

感谢电赛这两年给我带来的经验,感谢我的队友们的努力付出,也感谢老师和学长的指导,感谢学校提供实验室场地和仪器供我们使用学习,感谢一直没有放弃的自己。做实际工程项目需要的能力,在课本和试卷上可学不来。

张纯磊


电子工程学院 2023级本科生

赛前未曾预料能晋级国赛,整个过程反转不断。G题初看简单,实则暗坑重重。最初基于DDS的方案受阻,最终临时改用片上DAC重构信号,硬件队友迅速调整电路。连续通宵奋战,身心俱疲,几乎放弃之际,却因一瓶饮料中奖重燃信心。最后四小时问题层出,但在团队协作下逐一攻克。最终脱机测试时,DAC输出意外稳定,以微弱频漂通过要求。感谢自己不弃,更感激队友战至终章。

陆虹荣


电子工程学院 2023级本科生

这是我第二次参加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我在团队中主要负责软件,也参与硬件搭建。四天三夜的赛程紧张充实,让我深刻体会到团队合作和坚持的意义。

越到最后,越是考验意志。连续熬夜的身体透支、调试失败的挫败感,都曾让我萌生退意。但往往只要再坚持一下,结果就会不同。最后时刻,我们仍有一个问题未彻底解决,本以为希望渺茫,却在最终联调时迎来远超预期的结果——那一刻的惊喜和成就感,至今难忘。

这场比赛让我明白,个人的能力固然重要,但队友间的信任与协作才是真正的支撑。我们曾崩溃、纠结、几乎放弃,但始终彼此支持,共同走到了最后。

电赛于我,更像一场跋涉。走过才懂:许多看似不可能的事,只要坚持不放弃,只要有并肩同行的伙伴,终会找到出路


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

作为教育部牵头主办的

国家级大学生科技竞赛活动

在推动电子信息类学科

课程改革与实验条件建设

提升学生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等方面

具有重要示范和引领意义

为推动科技实践创新活动有效开展

增强本科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保障学生大面积受益

并形成学生创新活动长效机制

学校将结合创新人才培养

及学科专业竞赛组织实际情况

围绕推进实训基地建设

强化赛创联动

修订激励政策等重点工作

进一步发挥学科竞赛

在拔尖创新人才培养中的作用

助力提升人才自主培养质量


通讯员 / 徐茵 陈冰清

排版 / 王子墨涵(融光工作室)

编辑 / 王冠玉

责编 / 王 格

出品 / 党委宣传部(融媒体中心)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incentive-icons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官方网易号
2566文章数 3817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专题推荐

洞天福地 花海毕节 山水馈赠里的“诗与远方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