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说苏联解体之后,最开心的莫过于美国。
其实这不过是一种“庄农进京”式的意想,国与国之间的竞争,如同高手之间的对决。
在普通人看来,能达到高手这个级别已是妄想,自然更难想象与同层次的人竞争,到底是什么感想?
这就警告后人一定要阅读历史,读史使人明智。
通过某段历史,后人可以总结出一些教训,提前了解与自己不同的人,在面临类似的事件时,会做出什么样的反应?
他们的反应究竟是对是错?历史已经给出证明。
我们不妨再次走进苏联解体前的历史,去看一看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了苏联解体?当时的美国总统老布什到底是什么反应?
一错再错的方向
1991年12月25日,无论是对苏联而言,还是对全世界人类而言,都是一个沉重的日子。
伟大的苏维埃共和国降下帷幕,西方不少人拿意识形态说事,认为苏联的解体,意味着某一种意识形态的终结。
其与当年的巴黎公社一样,只不过是试验的时间更为长久一些。
失败者无论在任何时候,其声音都不会被全世界听到。
哪怕是说得再怎么公正合理,世界也会自动屏蔽其声音,因为它是失败者。
著名演员黄勃曾说过:“在你成名之后,围绕在你身边的都是好人!”
而彼时的苏联不具备这份幸运,其就好像一个公共痰盂,来自于世界各处的滚滚骂名纷纷而来 。
而当这段时间尘埃落定之后,我们抛开前人已下的结论,回到历史的现场,按照一条条线索,重新梳理时,才发现原来一切并非如此。
列宁走后,斯大林接替了其职位。为了赶超美国,斯大林片面地重视重工业的发展,又在全国搞起了公社化运动。
其目的很简单,各行各业留下满足自身生存的口粮后,其余的一切剩余价值,都要交到集体,集体则会拿着这部分资金用来继续发展重工业。
彼时苏联的军事水平陡坡式上升,美国与之相比,显得逊色了不少。
斯大林这番操作有着积极的一面,苏联身为当时社会主义的老大哥,代表着这一阵营的体面。
若是一直未能发展起来,老是让美国压一头,其他小弟就会怀疑其能力。
欧美国家的发展靠剥削其他国家,苏联无法效仿他们走过的路,只能通过“榨取”各行各业的方式,来实现原始资本的积累。
马克思在《资本论》当中提到过,这是走向社会主义必不可少的一环,在这个过程当中,总得有人付出牺牲。
因此,不能完全否定斯大林模式,若是其继任者意识到这一问题,只需纠正这一偏差,苏联的经济就会逐渐回到正确的航向。
其继任者赫鲁晓夫却走错了航道,其一上台就全盘否定了斯大林,这是一个极其错误的做法。
斯大林若是完全错误的,为什么你在其生前提出?他给出的理由是斯大林大搞个人崇拜。
哪怕斯大林本人存在这样的问题,也不能公之于众,这是一个团队生存的基础。
要对事不对人,因为这个人在那个时期,就代表了这个团队。
其针对斯大林的行为,就等于佛教的弥勒佛否认释迦牟尼佛一样,直接会摧毁民众信仰的根基。
这个比喻虽然不恰当,但是两者导致的后果同样严重。
另外,赫鲁晓夫没有看到另外一层问题,其虽然指责斯大林搞个人崇拜,其个人却在体制的催化下,同样被推向神坛。
当一个凡人被捧到那个高度之后,其就会认为整个天下都在自己掌控之中。
几千民众,几万民众在他看来就不再是生命,而是成了局部利益,牺牲局部利益,以成全全局利益。
而那些底下的人,为了个人的前途,都不会说出实话,如同其曾在斯大林手下时那般。
苏联原来存在的问题不仅没有得到解决,反而还越发严重。
如同一艘破旧的船只,由这个问题,又引发了一系列其他的问题。
赫鲁晓夫在手下的马屁话语里,以为苏联正在变得越来越好。
如同每日可以吃饱饭的晋惠帝司马衷,面对着臣子的陈述灾情的折子时,第一反应竟然是“何不食肉糜?”
上位者都如此,下面的人又岂会替民众考虑?
权力只会对权力的来源负责,而不会对其他的事情负责。
戈尔巴乔夫实际上已经意识到这一问题,为什么其改革会失败呢?
戈尔巴乔夫的举动
戈尔巴乔夫在上台之前,就一直在思索苏联的解救之道。
然而目光一直着眼在表面,而不是问题的根本,用今天一句非常流行的话,即头疼医头,脚疼医脚。
比如说其曾推出一条禁酒令,其给出的理由非常简单。
其一,酒是由粮食酿就,国家粮食本就不足,还要拿出一大部分用于酿酒,这不符合当下的经济状况。
其二,各行各业上岗的人,工作时间都要饮酒,醉酒之后,身体反应速度降低,工作效率也会随之降低。
其三,喝酒之后容易引起打架斗殴事件,致使社会不稳定因素增多。
其四,从国家的层面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的消费观。
其出发点固然是好,却找错了发力点。
俄罗斯人民靠近北极,冬季漫长,喝烈度酒成为了这个民族的传统,一则是打发时间,二则是取暖。
戈尔巴乔夫千不该,万不该与传统作对。
况且,此刻的苏共已经不具备斯大林时期的能量,其影响力正在逐步削弱。
结果国家的经济不仅没有好转,反而直线下降。
因为酒水税收在这个国家的占比很高,从国家层面禁酒,从上到下的酒厂悉数都要关停。
官方的酒厂不允许营业,但是老百姓的习惯还在。
那些小作坊就会在不引人注意的地方,继续酿酒,趁着市场商品匮乏,大量地往外兜售。
市场经济秩序就会因此而混乱,彼时我国就出现了许多倒爷。
他们就是把本国的生活用品倒腾到苏联,同样的商品,到了苏联之后能翻上好几番。
经济崩溃是政治失败的先声,戈尔巴乔夫已经无力回天,哪怕再给他一次选择的机会,其也很难成功。
至为关键的是前苏联当时的信仰,已经出现了严重的问题。
雅科斯基在其著作《一杯苦酒》中,曾公然把本国的思想比喻成宗教。
这是一个非常危险的比喻,宗教与政治之间永远不能划上等号。
当一个国家的团队试图通过以宗教的方式统治本国时,其也就距离灭亡近在咫尺啦!
其次,从赫鲁晓夫开始,其后的历任领导人,在任时间太短,根本没有时间精力顾及这些。
从这里反应出这个团体内部出现了严重的问题,各个小团队之间的斗争愈演愈烈,最高层却没能出现一位居中调停的人物。
戈尔巴乔夫当时有两条路可走,要想搞好改革,先得把权力集中起来,这是搞好改革的前提。
任何一条命令,必须从上到下令行禁止,哪怕是禁酒令,只要能够顺利推行,还是会起到一定的效果。
或者扮演一下晚清时期李鸿章的角色,先当好一个裱糊匠,保证这艘大船不沉没,等待后来合适的人来大力整治。
裱糊匠这个角色不好扮演,看看李鸿章当时的困境就知道。
当然,这个裱糊匠不能扮演的时间过长,时间越长,问题就越难根治。
可惜这一切都只能是美丽的空想,而无法成为现实,前苏联已经成为昨日的辉煌。
当时在任的老布什听到这个消息时,并没有表现出过分的开心。
他知道这对于美国而言,并不是什么好事情。
这就好比诸葛亮与司马懿,双方已经知道彼此的套路,达成了某种政治的默契。
而苏联解体之后,其留下的权力真空,势必会由其他势力补上。
美国自然还要从头与之周旋,这个过程势必会引发更多的问题。
将来的美国肯定还会遇到更多的对手,那些对手到底会如何出牌。
其还需要重新摸清他们的套路,在这个过程中不可避免地要动用武力。
参考资料:
1、苏联解体的原因及启示——《湘潭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2年第4期64-67,共4页
2、光明网 《禁酒:俄罗斯的沉重话题(图)》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