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来,随着俄乌冲突持续升级,欧洲的局势也越来越紧张。
2025年9月10日,波兰称击落俄罗斯无人机,紧接着关闭与白俄罗斯的全部边境口岸,中欧班列也受到影响。
中欧班列——这个中国与欧洲之间的重要物流动脉,突然被波兰“掐断”了。
外交部态度罕见强硬,要求波方保障班列畅通。
波兰为何在此时“自断财路”?中欧班列又为何成为焦点?
无人机风波,打破边境平衡
据媒体报道,当地时间 9 日夜间至 10 日凌晨,波兰方面探测到 19 起 “不明空中目标” 进入领空,波军方动用本国和北约防空系统,击落部分无人机。
波兰总理图斯克称,进入波兰领空的是俄罗斯无人机,还表示这是俄罗斯无人机首次在北约国家领土上空被击落,波兰很可能正面临一场大规模挑衅。
这番话不轻。
虽然对于此事俄罗斯国防部 10 日发布通报称,俄方未计划打击波兰境内的目标。俄罗斯驻波兰使馆临时代办安德烈・奥尔达什也表示,波兰的指控 “毫无根据”。
但波兰还是针对无人机事件召开特别会议,然后宣布启动《北大西洋公约》第四条,与盟国磋商应对措施。
此外,波兰总理图斯克 9 日称,由于俄白军演,波兰从 11 日起完全关闭与白俄罗斯的边界,包括铁路口岸。
这不仅是一次边境封锁,更是一次外交信号。
中欧班列——被“误伤”的物流动脉
波兰封锁与白俄罗斯的边境口岸直接后果是中欧班列被迫中断。
这条从中国经哈萨克斯坦、俄罗斯、白俄罗斯直抵波兰马拉舍维奇的铁路,是中欧间最成熟的陆路通道。
2024 年中欧班列开行 1.9 万列、发送 207 万标箱。
封锁令一出,有报道称超 300 列班列在口岸滞留,导致仓储容量告急,对国际供应链产生了严重影响。
但这并非单纯的边境问题。
波兰国内的声音并不一致
波兰政府将安全摆在第一位,理由是“防止潜在军事渗透”。
但国内并非铁板一块。
据相关报道,9月11日,波兰全国商会发布声明公开表示对班列中断“深感忧虑”,认为这将对本国经济造成 “不可估量的后果”,并呼吁政府 “设立例外通道” 允许货运列车通行。
同时,物流企业因货物滞留面临合同违约、仓储爆仓、成本飙升等问题,也纷纷发声表达不满。
马拉舍维奇口岸周边地区经济高度依赖中欧班列,边境封锁确实会给当地带来巨大经济损失,所以地方议员建议设立 “班列专用绿色通道” 以避免经济长期受损。
封锁一天,损失一天;封多久,无人敢说。
北约态度冷淡,波兰“孤掌难鸣”
波兰寄希望于北约能够给予强力支援。
但北约秘书长马克·吕特的表态泼了一盆冷水。
北约欧洲盟军最高司令部指出,此次无人机事件不构成对北约成员国的攻击,不会触发第五条集体防御条款。
马克・吕特虽强调会加强波罗的海地区的空中巡逻,但未答应波兰要求的强力支援,只是按照程序启动了磋商机制。
换句话说,波兰高调呼吁,北约“礼貌回应”。
这一点让波兰政府的“危机演绎”显得尴尬。
军演临近,波兰边境兵力激增
与此事几乎同时,俄白联合军演“西方-2025”定于9月12日至16日举行。
演习地点就在白俄罗斯与俄罗斯西部,靠近波兰边境。
白俄罗斯国防部长赫列宁表示,演习内容包括高超音速导弹 “榛树” 的演练以及涉及核武器相关项目。
波兰神经紧绷。
另外,据报道,波兰国防部副部长托姆奇克在电视节目中宣布,由于白俄罗斯与俄罗斯举行 “西方 - 2025” 联合演习,波兰近日内将在与白俄罗斯的边境地带部署约 4 万名军人。
这是近年最大一次调动。
大规模军力集结,也让边境地区物流、民用运输全面让位于军用调度。
这意味着,即便边境未来部分解封,中欧班列也有可能面临“通而不畅”的情况。
中方回应:班列是合作,不该被政治嵌入
针对波兰将关闭与白俄罗斯边界影响中欧贸易路线畅通,以及波兰击落俄罗斯无人机等事件,外交部发言人林剑在9月11日的记者会上明确表态:
中欧班列是中波、中欧合作的旗舰项目,符合双方共同利益,希望波方切实采取有效措施,确保班列安全顺畅通行,维护国际产业链供应链稳定。
措辞罕见坚定。
林剑同时表示,中方希望有关各方通过对话协商妥善解决争端。
中国的立场向来明确:不选边、不结盟、不对抗。
班列是合作桥梁,不是对抗工具。
波兰的算盘,不止一层
在这场风波中,波兰的逻辑并不复杂。
一方面,它担心俄白“西方 - 2025” 联合军演对其构成安全威胁,所以关闭了与白俄罗斯的边境。
另一方面,它也明白中欧班列对中国的重要性,试图借此向中方施压,希望中国在俄乌问题上有所行动。
简单说,就是想借经济工具达成安全目的,同时在外交层面制造筹码。
更深一层,波兰希望通过高调应对,争取北约和欧盟更多军事和财政支持。
但从目前看,这几步棋都未落出实质结果。
北约仅启动了第四条进行磋商,明确表示不会触发第五条集体防御条款,未出兵也未提供额外援助。
中国保持克制,强调通过对话协商解决问题,未被其节奏带偏。
中欧班列为何成为焦点
中欧班列不仅是运输线,更是战略线。
一头连着中国制造,一头连着欧洲消费。
对中国而言,它是出口通道;对欧洲而言,它是供应保障。
封锁班列,等于双方利益同时受损。
它不仅是一条运输线,从战略层面看,还促进了中欧之间的经济合作,加强了双方的联系与信任,对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具有重要意义,可谓是战略线。
这也是为何波兰国内出现分裂声音,一边是安全部门坚持封锁,一边是商界要求恢复通行。
中欧班列成了此次拉锯战的焦点。
波兰的战略角色,正被重新评估
中欧班列线路众多,波兰虽处于重要位置,但并非唯一通道。
近年来,中国已积极布局替代路线,包括经芬兰、波罗的海三国等新通道。
如中欧(武汉)班列已开通直达芬兰赫尔辛基的线路,还延伸至北欧国家,可经由满洲里出境,通过俄罗斯乌斯季卢卡铁海联运抵达欧洲。
也有中欧班列(渝新欧)经新疆口岸、哈萨克斯坦、里海、阿塞拜疆、格鲁吉亚、黑海、罗马尼亚,部分货流继续北上通过波罗的海抵达芬兰及北欧等线路。
波兰若继续将地缘安全与经济通道捆绑使用,可能会动摇自身在中欧合作中的枢纽地位。
一旦被替代,短期或许不明显,长期则损失难以挽回。
封锁可以一夜之间发生,但信任的重建却需岁月积累。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