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地时间9月11日,日本NHK电视台报道,当地时间10日下午,中国海军一艘815A型电子侦察船——舷号798“玉衡星”号——自西向东穿过大隅海峡,进入琉球群岛东北方向的海域。
这看似普通的航行,却恰逢美日正在举行名为“坚毅之龙-25”的大规模联合军演,对于这艘低调驶入敏感海域的中国舰艇,日本海上自卫队数度派出舰机拦截与跟踪,但“玉衡星”号依旧保持既定航向和节奏,完成了自己的任务。
这次美日联合进行的“坚毅之龙-25”是近年来美日之间少有的大规模联合演训,不仅规模庞大、持续时间长,更关键的是演练场景的明确指向。
此次军演横跨日本列岛南北,从北海道到九州再到琉球群岛,范围几乎覆盖整个日本,演练科目涵盖两栖登陆、联合火力打击、后勤支援和电子战等多维作战要素,美军和自卫队出动的兵力和装备数量均创下近年新高。
不同于以往偏重单一作战科目的演习,“坚毅之龙-25”显然针对的是多区域、多情境的潜在冲突,尤其值得注意的是,演习重点区域集中在与那国岛、冲绳岛和宫古岛,这些地理位置接近台湾的岛屿具有显著的战略象征意义。
它们既可作为美日协同作战的前沿支点,也能为紧急情况下的兵力投送和后勤补给提供节点保障。
此外,美军首次在日本境内部署并实战化演练“堤丰”陆基中程导弹系统,这一举动释放出更直接的威慑信号。
该系统射程可覆盖中国东部沿海主要城市,显示美军正在测试和验证其在西太平洋的快速反应与精确打击能力,对区域局势而言,这不仅是演习,更像是一次战略试探,意在评估中国的情报监测和反应速度。
对此,中国派遣815A型电子侦察船进入演习海域,显然是一次精确而克制的战略行动。
815A型舰属于专门执行电子侦察与情报搜集的远洋舰艇,配备大功率天线阵列和先进信号处理系统,能够在国际水域内完成大范围的电磁频谱监测,其任务不仅是“监听”简单的无线电通信,更包括对雷达工作波段、导弹制导信号以及各类加密数据链进行识别、测向与实时分析。
在美日军演这种多军兵种、多平台联动的复杂环境下,电磁信息量极其丰富,对中国来说,这是一座情报“宝库”。
通过记录美日双方在演习中使用的各类通信频率、雷达参数和数据链协议,815A舰可以为未来的战时电子对抗积累第一手资料,这些数据将被系统整理入信息数据库,日后可用于识别敌方武器系统特征、干扰或截获其信号。
这并非中国首次派出此类舰艇抵近他国演习区,无论是在西太平洋的环太平洋演习,还是在印度洋的多国联合军演,都可以见到815A舰的身影。
此次选择在美日联合军演高峰期驶入琉球群岛附近海域,既是为了情报收集,更是一次明确的战略宣示:任何针对中国的军事部署都在监控之内,中国有能力在合法框架下获取关键情报并作出相应的战术评估。
值得注意的是,815A舰的航行完全符合《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的“无害通过”原则,大隅海峡为国际通道,中国舰船依法享有自由通行权,日本海上自卫队虽多次派舰机跟踪、尝试呼叫,但并无权阻止。
可以说,815A舰的每一海里航迹不仅是在收集数据,更在以实际行动提醒:在西太平洋复杂的地缘博弈中,中国具备持续监视并精准应对的能力。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