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9月3日的阅兵式上,我国公开展示了一系列的先进装备和系统,例如100式坦克、100式支援战车、新一代伞兵战车等等。但是,作者发现了一个绕不开的问题,红箭73系列反坦克导弹,又一次出现在阅兵式上,这是21世纪以来,红箭73反坦克导弹,第5次参加阅兵式。一个问题出现了,解放军部队,为何还在使用红箭73呢?
首先,我们聊聊解放军部队反装甲作战的发展。在很长一段时间内,解放军部队,非常缺乏反坦克装备。尤其是在六七十年代,面对北方大国的钢铁洪流,压力非常大。依靠40毫米火箭筒、反坦克炮、反坦克地雷等装备,并不能完全解决问题。但是,我国自身缺乏反坦克导弹的研发能力。在这样的大环境下,在国外成熟产品的基础上,进一步研发、借鉴,成为了唯一的选择。
70年代初期,我国通过各种渠道,获得了苏联AT-3反坦克导弹的成品。我国迅速进行了逆向攻关、技术突破,并且开始了仿制、改进,70年代末期,推出了红箭73系列反坦克导弹。如果按照时间轴计算,红箭73反坦克导弹,已经出现了40多年时间。
在很长一段时间内,红箭73反坦克导弹,属于解放军部队中,各种装甲车辆,唯一堪用的车载通用型反坦克导弹。虽然,我国先后推出了红箭8、红箭9、红箭10等各种型号的反坦克导弹,由于尺寸偏大、使用成本等问题,都没有能够成为全军的车载通用型反坦克导弹。
在解放军部队的各种装甲车辆中,86系列步兵战车、03系列伞兵战车、05系列两栖战车、08系列轮式步兵战车等一系列装甲车辆,清一色采用了红箭73系列反坦克导弹。按照国外媒体的推算,我国最少生产、装备了超过10万红箭73反坦克导弹。请注意,10万枚以上,这是一个非常吓人的数字。同时,也是无法迅速更换的最大压力。
红箭73的原型,是苏联AT-3反坦克导弹,属于苏联60年代前期的技术。存在打击威力不足、射程太近等问题,例如原版的AT-3,有效射程3公里,穿甲深度400毫米。虽然国产红箭73,进行了一定的技术升级和加强。但是,很多原始设计,无法修改。红箭73反坦克导弹,打击二代半或者第三代坦克,已经出现了力不从心的情况。
进入21世纪以来,红箭73反坦克导弹,先后参加了09年、15年、17年、19年、25年等五次阅兵式。截至目前,红箭73系列反坦克导弹,仍在解放军部队大批量使用。那么,为何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呢?
其实,原因比较复杂。第一,红箭73反坦克导弹,生产基数太大,10万枚以上。如果红箭73导弹,全面退役,会出现巨大的资源浪费。同时,10万枚以上的库存量,在短时间内,也很难更替。第二,我国缺乏车载通用弹,接替红箭73。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我国虽然推出了红箭10、红箭11、红箭12等反坦克导弹,但都是以专门发射车或者便携式为主。
我国缺乏新一代的车载通用型反坦克导弹,也是实际情况。第三,红箭73进行了适当的技术升级,打击中型、轻型装甲车辆,基本足够。在解放军部队“信火一体”打击模式下,甲弹对抗模式,正在被一步步淘汰。当然,新一代装甲车辆,已经全面放弃使用红箭73导弹。
例如100式支援战车、新一代的轮式步兵战车、伞兵战车、两栖战车等各种装甲车辆,清一色都放弃沿用红箭73,而是全部采用了新一代通用型反坦克导弹。关于新一代通用型导弹,我国目前没有公开型号。国外媒体推测,可能是红箭13或者红箭16。言而言之,在短时间内,红箭73系列导弹,不会全面退役,但是会进入存量时代。
随着新一代车载通用弹的批量装备,红箭73反坦克导弹,数量会一步步减少,也是实际情况。最近一段时间,作者发现了一个问题,很多老旧武器装备,虽然退居二线,但没有全部退役。例如66式152毫米榴弹炮、59-1式130毫米加农炮等等,仍在解放军部队使用。预计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我们还能够看到红箭73导弹的身影。
关于解放军部队发展、建设的一系列故事,还有很多。作者在以后的文章中,和大家慢慢聊。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