弟弟买房他掏空家底,半年后他病重住院,打开弟弟送的果篮他哭了

分享至

傍晚的病房里,气氛压抑得让人喘不过气。

妻子将果篮最上层的苹果拿开,手却忽然顿住了。

“哎,你快看,这是什么?”

病床上的陈卓费力地转过头,心猛地一沉,一种不敢相信的预感攫住了他。

他盯着那个藏在水果下面的牛皮纸信封,声音因激动而沙哑,每一个字都像是从喉咙里挤出来的。

“把......把它拿过来给我看看。”

01

日子,就像工厂里那台老旧的冲压机,日复一日,单调而沉重地砸在陈卓的心上。

转眼间,他陈卓已经三十六岁了,生命的时针不多不少,正好指向了中年。

他是一家效益平平的机械厂里的老师傅,不高不低的工资,不好不坏的日子。

生活的激情,早就在柴米油盐的浸泡和齿轮机油的熏染下,变得面目模糊。

对他来说,人生最大的念想,无非是妻子脸上的笑容能多一点,上小学的儿子能健康长大,再有,就是远在大城市打拼的弟弟陈默,能早点成个家。

作为家里的长子,陈卓几乎是本能地将家庭的重担扛在了自己肩上。

这种责任感,从他小时候背着弟弟满村子跑到如今鬓角染上风霜,从未有过丝毫的动摇。

然而,就在这个初秋的周末,一个电话,将这个家庭的平静彻底打破了。

电话是弟弟陈默打来的,声音里透着一股少有的焦灼和为难。

“哥,我......我想和你跟嫂子商量个事儿。”

电话那头,陈默的声音吞吞吐吐。

陈卓心里“咯噔”一下,他知道,若非是天大的难事,自己这个要强的弟弟是绝不会用这种语气说话的。

周末的家庭会议,气氛比车间里淬火的钢还要凝重几分。

陈默和他的女朋友小雅低着头,坐在小小的客厅沙发上,像两个等待宣判的孩子。

事情的缘由很简单,却又很现实。

小雅的父母提出了结婚的唯一条件:必须在这座繁华的都市里,有一套属于他们自己的房子。

哪怕只是一个几十平米的小两居,一个首付,也是一道宛如天堑的鸿沟。

陈默大学毕业后留在这座城市已经五年了,他很努力,也很拼命,但终究敌不过那令人咋舌的房价。

他看着自己银行卡里那点微薄的存款,再看看那动辄上百万的首付,一种深深的无力感几乎将他击垮。

“哥,嫂子,是我没本事......”陈默的头埋得更低了,声音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哽咽。

陈卓看着弟弟布满血丝的眼睛和憔悴的脸庞,心里像被什么东西狠狠地揪了一下。

他想起了小时候,自己把唯一的鸡蛋让给弟弟吃的场景。

想起了弟弟每次回家,都会骄傲地跟他讲自己又取得了什么成绩。

这个他从小看着长大的孩子,如今被一套房子给难住了。

他心里疼。

妻子坐在旁边,虽然一言不发,但紧锁的眉头也暴露了她内心的挣扎。

那个晚上,陈卓和妻子躺在床上,谁也睡不着。

窗外的月光,清冷地洒在斑驳的墙壁上。

“老公,咱们家里的情况,你也知道......”妻子终于开了口,声音很轻,却很沉重。

陈卓“嗯”了一声,他当然知道。

他们俩的工资加起来,刨去日常开销和孩子的学费,一个月也攒不下几个钱。

那张存了五十万的银行卡,是他们夫妻俩半辈子的心血。

每一分钱,都是从牙缝里省出来的,是陈卓无数个加班的夜晚和妻子在菜市场为几毛钱讨价还价换来的。

这笔钱,他们原本有着清晰的规划。

等孩子再大一点,换一个学区好一点的大房子,剩下的,就给孩子当未来的教育基金。

这是他们作为一个普通中年人,对未来生活最朴素,也最实在的期盼。

“可那是我亲弟弟啊。”陈卓翻了个身,望着天花板,叹了口气。

“我这个当哥的,总不能眼睁睁看着他的婚事就这么黄了。”

妻子的眼角也湿润了。

她是个善良的女人,她当然也心疼陈默。

可是,她也是一个母亲,她不能不为自己的孩子考虑。

“我知道,我就是......就是心里有点不得劲。”

“把钱都给他了,咱们儿子怎么办?咱们这个家怎么办?”

陈卓伸出手,紧紧握住了妻子的手。

她的手有些凉,还在微微发抖。

“媳妇儿,委屈你了。”

“钱没了,咱们可以再赚,我还年轻,还能干得动。”

“可弟弟的婚事要是耽误了,那是一辈子的事。”

“等咱们老了,儿子长大了,他能依靠的,不还是他这个叔叔吗?”

陈卓的话,朴实,却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力量。

是啊,家人之间,哪能计较那么多得失呢?

妻子的眼泪终于掉了下来,她把头埋在陈卓的怀里,轻轻地点了点头。

第二天,陈卓找到了弟弟陈默,将那张承载着他们半生积蓄和未来希望的银行卡,塞到了弟弟的手里。

整个过程,没有太多煽情的话语。

陈卓只是重重地拍了拍弟弟的肩膀,用一种不容置疑的语气说:“拿着,密码是你生日。”



“家里的事,哥来扛。”

陈默握着那张沉甸甸的银行卡,仿佛有千斤重。

他的眼眶瞬间就红了,嘴唇哆嗦着,却一个字也说不出来。

千言万语,最终都堵在了喉咙里,化作了两个重重的点头。

他知道,哥哥递给他的,不仅仅是五十万,更是这个家最厚重、最无私的爱与支撑。

这个瞬间,像一幅无声的画,深刻地烙印在兄弟俩的心中。

它奠定了一种深沉且含蓄的情感基调,这种情感,不需要挂在嘴边,却足以在未来的岁月里,抵御一切风浪。

陈卓看着弟弟离去的背影,心里一块大石头落了地。

他转身回到那个略显陈旧的家里,看着墙上儿子灿烂的笑脸,心里默默地对自己说:陈卓啊陈卓,你得更努力地干活了。

他没有告诉妻子的是,在做出决定的那个夜晚,他一个人在阳台上,抽了整整一包烟。

他也害怕,也迷茫。

但是,当他看到东方泛起鱼肚白的时候,他知道,作为哥哥,他别无选择。

这就是一个中年男人的担当,不显山,不露水,却把所有的苦和累,都自己咽下。

生活,似乎又回到了原来的轨道。

陈卓依旧每天在工厂和家之间两点一线。

只是,他主动向车间主任申请了更多的加班。

同事们开玩笑说他是不是想钱想疯了,他总是憨厚地笑笑,不做过多的解释。

只有他自己知道,他是在为这个家,为那个他亲手送出去的未来,重新添砖加瓦。

他相信,只要一家人在一起,日子总会好起来的。

02

时间,总是在不经意间悄悄流走,带来了变化,也带来了安宁。

弟弟陈默拿着哥哥给的钱,很快就在城里付了首付。

虽然房子不大,位置也有些偏,但那毕竟是属于他自己的家。

拿到房本的那天,他特意拍了照片发给哥哥,照片里的他,笑得像个孩子。

陈卓看着手机屏幕,脸上也露出了久违的、发自内心的笑容。

他觉得,自己所有的付出,都值了。

半年时间一晃而过。

陈默的新家装修好了,也顺利地和小雅举行了婚礼。

一家人聚在一起,其乐融融,仿佛所有的困难都已过去,未来一片光明。

然而,生活就像一个爱开玩笑的顽童,总是在你最放松的时候,给你沉重的一击。

命运的转折,是从一场看似普通的感冒开始的。

起初,陈卓并没在意。

人到中年,身体不如从前,偶尔头疼脑热,他都当是累着了,扛一扛就过去了。

可这次,感冒拖了半个多月也不见好,整个人都消瘦了一圈,脸色也变得蜡黄。

在妻子的强硬要求下,他才不情不愿地去了医院。

检查结果出来的那一天,天是灰色的。

诊断书上的每一个字,都像一把重锤,狠狠地砸在陈卓和妻子的心上。

急性髓系白血病。

这个平日里只在电视剧里听过的名词,如今却像一座冰冷的大山,轰然压在了这个本就不堪重负的家庭之上。

住院,化疗,骨髓移植......

医生口中的每一个治疗方案,都对应着一串天文数字般的费用。

那张刚刚因为弟弟的喜事而变得空空如也的银行卡,此刻显得那么苍白无力。

病房里的空气,总是弥漫着一股消毒水的味道,冰冷而刺鼻。

陈卓躺在病床上,看着天花板,觉得自己的世界也变成了和这天花板一样的惨白。

他从一个家庭的顶梁柱,一夜之间,变成了一个需要人照顾的病人和一个沉重的负担。

这种角色的转变,让他感到窒息。

妻子的脸上,再也看不到往日的笑容,取而代之的是深深的疲惫和化不开的忧愁。

她一边要照顾病床上的丈夫,一边要安抚年幼的儿子,还要为高昂的医疗费四处奔走。

看着妻子日益憔悴的面容和偷偷躲在走廊里抹眼泪的背影,陈卓的心,像被刀割一样疼。

他甚至开始怨恨自己,为什么偏偏是自己得了这个病。

压抑的气氛里,他偶尔会想起弟弟陈默。

他知道,弟弟刚结婚,刚买了房,每个月还要还房贷,压力也很大。

但是,作为哥哥,在这样艰难的时刻,他还是本能地对自己的亲弟弟,抱有了一丝说不清道不明的期待。

也许是一句贴心的话,也许是一个温暖的陪伴,都能给他带来一丝慰藉。

弟弟在接到电话的第二天就赶来了。

陈卓的心里,升起了一丝暖意。

然而,当他看到弟弟的身影出现在病房门口时,那丝暖意,却悄然冷却了几分。

陈默并没有像他想象中那样焦急万分,他的脸上虽然也带着关切,但更多的,似乎是一种客套。

他的手里,只提着一个普普通通的果篮,就是那种在医院门口水果店里随处可见的款式,里面的水果也谈不上新鲜。

“哥,你感觉怎么样了?”陈默把果篮放在床头柜上,拉了张椅子坐下。

“医生怎么说?”



陈卓勉强挤出一个笑容,摇了摇头:“老样子,死不了。”

兄弟俩之间的对话,变得有些干涩和尴尬。

他们聊了聊病情,聊了聊治疗方案。

每当提到钱的时候,陈默的眼神就会有些闪躲,然后很快转移话题。

陈卓看在眼里,心里那最后一点期待,也慢慢地沉了下去。

他想,或许是自己想多了。

弟弟也有自己的家,有自己的难处,自己不该对他抱有任何不切实际的幻想。

“哥,公司那边还有个紧急会议,我得先走了,下次再来看你。”

前后坐了不到半个小时,陈默就站起身来,匆匆告辞。

陈卓看着他离开的背影,张了张嘴,却最终什么也没说。

病房里,又恢复了死一般的寂静。

只剩下床头柜上那个孤零零的果篮,像是在无声地嘲笑着什么。

陈卓的目光落在那个果篮上,一股难以言说的失落和寒意,像是藤蔓一样,从心底一点点地爬上来,缠住了他的整个心脏。

他想起了半年前,自己毫不犹豫地拿出那五十万的场景。

他并不是图弟弟的回报,可是,人心都是肉长的。

他病得这么重,几乎是生死关头,而自己的亲弟弟,就只是提着一个廉价的果篮,坐了不到半个小时,就以工作忙为借口匆匆离去。

难道,亲情在现实的压力面前,真的就这么脆弱,这么不堪一击吗?

妻子从外面打水回来,看到了丈夫脸上的落寞。

“怎么了?陈默刚走?”

陈卓没有说话,只是用下巴指了指那个果篮。

妻子看了一眼,也沉默了。

她什么也没说,只是默默地走过去,将被子给丈夫掖得更紧了一些。

她知道,丈夫心里不好受。

可是,她又能说什么呢?

抱怨吗?指责吗?

似乎都没有任何意义。

日子,还要继续过下去。

只是,心里的那道坎,却好像越来越难迈过去了。

接下来的几天,陈卓的情绪明显低落了很多。

他变得沉默寡言,常常一个人对着窗外发呆。

医生说,病人的心情对治疗效果有很大的影响。

妻子看在眼里,急在心里,却又无计可施。

那个被弟弟送来的果篮,就一直静静地放在床头柜上,谁也没有去动它。

它像一根刺,扎在陈卓的心里,隐隐作痛。

03

弟弟离开后的日子,病房里的空气似乎变得更加凝重了。

每一分,每一秒,都像是在缓慢的凌迟。

陈卓躺在床上,身体的病痛和心里的煎熬交织在一起,让他夜不能寐。

他一遍又一遍地回想过去的种种。

他想不明白,自己从小捧在手心里长大的弟弟,怎么会变得如此冷漠?

难道那五十万,买断的不仅仅是一套房子,还有他们之间二十多年的兄弟情分吗?

他甚至开始后悔。

如果当初没有拿出那笔钱,也许现在,他们还有能力去应对这场突如其来的灾难。

至少,他的妻子不用那么辛苦,不用低声下气地去跟亲戚朋友借钱。

这个念头一旦产生,就像疯狂的野草,在他的心里蔓延开来。

他开始怀疑自己过去坚信不疑的一切,怀疑亲情,怀疑人生。

这种自我否定和怀疑,比病魔本身更折磨人。

他变得越来越烦躁,有时候会因为一点小事就对妻子发脾气。

妻子知道他心里苦,从不与他计较,只是默默地承受着一切,然后转过身去,偷偷地掉眼泪。

每当看到妻子通红的眼眶,陈卓的心里就充满了无尽的愧疚。

他恨自己的无能,恨自己的病,更恨那个让他心寒的弟弟。

傍晚时分,夕阳的余晖透过窗户,给惨白的病房镀上了一层虚假的暖色。

妻子削好了一个苹果,递到陈卓的嘴边。

“吃点东西吧,你都一天没怎么吃东西了。”

陈卓扭过头,闷闷地说:“不想吃。”

妻子的手僵在半空中,最终无奈地收了回来。

她看了一眼床头柜上那个依旧没动过的果篮,里面的水果已经有些蔫了。

“唉,这水果再不吃,就要坏了。”她叹了口气。

“反正也是别人的一片心意,我拿去洗洗,多少吃一点,补充点维生素。”

妻子说着,便拿起了那个让陈卓耿耿于怀的果篮。

她一边将最上面的一层苹果和香蕉拿开,一边忍不住小声地抱怨着。

“这水果买的,看着就不新鲜,也不知道放了多久了......”

陈卓听着妻子的抱怨,心里更加不是滋味,索性闭上眼睛,眼不见心不烦。

就在这时,妻子的抱怨声戛然而止。

她的手,忽然像被施了定身法一样,顿在了果篮中间。

“哎,你快看,这是什么?”

妻子的声音里,带着一丝掩饰不住的惊讶和疑惑。

陈卓本已将头转向窗外,听到妻子的惊咦声,不由得烦躁地睁开了眼睛。

可当他的目光触及到妻子手中的东西时,他的呼吸,瞬间停滞了。

在那些蔫掉的水果的掩盖下,果篮的底部,赫然垫着一个厚实的、黄色的牛皮纸信封。

那个信封,看起来与这个廉价的果篮格格不入。

陈卓的心脏,毫无征兆地猛烈一缩。

一种强烈又不敢确信的预感,像电流一样瞬间窜遍他的全身。

他死死地盯着那个信封,仿佛要把它看穿。

这几天来所有的失望、怨恨、不甘,在这一刻,都化作了一种复杂到极点的情绪,在他的胸中剧烈翻腾。

他感觉自己的喉咙像是被什么东西堵住了,干涩得厉害。

他用颤抖的声音对妻子说:“把......把它拿过来给我看看。”

付费解锁全篇
购买本篇
《购买须知》  支付遇到问题 提交反馈
相关推荐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