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诊上,有保胎姐妹问:
“医生,我之前两次胎停,这次怀孕要不要‘上蛋白’?”
“听说打蛋白能提高保胎成功率,我能用吗?”
1、什么是“上蛋白”?
这里的“上蛋白”,指的是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IVIG)——一种从健康人血浆中提取的免疫活性蛋白制剂。
免疫球蛋白是人体免疫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包含IgG、IgA、IgM等类型,其中IVIG的主要成分是IgG,占比超过95%。
它的核心功能是调节免疫平衡:
一方面能中和病原体(如病毒、细菌)产生的毒素;
另一方面通过与免疫细胞表面的受体结合,抑制过度的炎症反应或异常的自身免疫攻击。
2、哪些情况可能需要“上蛋白”?
尽管IVIG在部分案例中被报道有效,但它并非“保胎神药”。
目前,无论是国际还是国内的妇产科/生殖医学指南,对IVIG的应用都持谨慎态度,仅推荐用于明确免疫异常且常规治疗无效的高危人群。以下是临床中可能需要考虑使用的情况:
(1)反复种植失败(RIF)或复发性流产(RSA)伴明确免疫异常
此类患者中,半数以上跟免疫紊乱有关,如:
自身免疫性疾病(抗磷脂综合征、系统性红斑狼疮活动期、干燥综合征等);
同种免疫异常(如封闭抗体缺乏、NK细胞活性过高);
易栓症合并免疫异常(如遗传性凝血因子缺陷+抗磷脂抗体阳性)。
若患者已接受常规治疗(如低分子肝素抗凝、小剂量激素、阿司匹林等)仍反复失败,部分医生可能会尝试联合IVIG(通常在排卵后或移植前开始,孕后继续使用至12-16周)。
但需注意:单独使用IVIG的证据等级较低,多数研究显示其疗效需与常规治疗联用才可能显现。
(2)妊娠期并发症的高风险人群
对于部分妊娠中晚期出现子痫前期高危因素(如高龄、多胎妊娠、慢性高血压、糖尿病等)的孕妇,有研究认为IVIG可能通过调节免疫炎症反应,降低子痫前期的发生风险。但这类应用仍处于探索阶段,仅在严格筛选的临床试验中使用,不建议作为常规预防手段。
(3)其他特殊情况
如妊娠合并严重感染(如新冠病毒重症、重症肝炎)导致免疫功能严重低下,或新生儿溶血病(如Rh阴性血型不合)的预防,IVIG可能作为辅助治疗。
3、“上蛋白”前后需要注意什么?
(1)用药前
严格评估适应症(仅限明确免疫异常且常规治疗无效者);完善感染筛查(乙肝、丙肝等)、免疫功能(抗磷脂抗体、NK细胞等)及凝血功能检查;确认无IgA缺乏(避免严重过敏)及药物过敏史;充分知情同意并做好经济准备(费用较高,自费为主)。
(2)用药中
控制输注速度(初始慢滴,无反应后加速),全程监测生命体征;警惕过敏(皮疹、呼吸困难)、容量过载(心衰风险)等不良反应,孕妇需预热液体并监测胎儿状态。
(3)用药后
留观30分钟至1小时,观察延迟过敏反应;输注后应多饮水,减少血栓形成风险;短期避免剧烈运动,保持注射部位清洁;复查免疫指标及妊娠状态,评估疗效;输注免疫球蛋白可能会损害某些减毒活病毒疫苗功效,建议输注3个月后才能接种这些疫苗。
4、IVIG是“保胎超级盾牌”吗?
IVIG绝非“保胎超级盾牌”,它只是医生手中精准治疗的“工具”。
如果反复移植失败、胎停、流产,一定要到专业的医疗机构就诊,完成系统排查(包括夫妻染色体、女方内分泌、子宫超声、凝血功能、自身抗体等),通过科学评估、精准干预,才能真正为妊娠保驾护航。
最好的"保胎药",从来都不是某一种针剂,而是医患之间的信任,和对生命的敬畏。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