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前几年,台湾遭遇了一场“百年大旱”。
最令人揪心的画面莫过于日月潭大面积的潭底龟裂,连著名的“九蛙叠像”都全部露出。
当时,许多家庭面临停水,生活大受影响。
然而,将视线转向与台湾隔海相望的海南岛,却是另一番景象:水库丰盈,百姓用水无忧。
这不禁让人心生疑窦:两个纬度相近、同样被大海环绕的岛屿,为何在水资源上一个“喊渴”,一个却“富得流油”?
很多人第一反应会归咎于老天爷不赏脸,认为是降雨量的差异。
但事实恰恰相反,台湾的缺水困局,根源并非在“天”,而是在于“人”。
说出来你可能不信,台湾非但不缺雨,反而是中国降水最丰沛的省份之一。
其年均降水量高达2500毫米,是全球平均值的2.8倍。岛屿东北角的“火烧寮”,年降水量甚至超过6300毫米,被誉为“中国雨极”。相比之下,海南的年均降雨量仅约1600至2000毫米,远不及台湾。
既然如此,为什么“优等生”台湾反而会缺水?答案藏在它的地形里。
台湾岛中央山脉高耸陡峭,海拔超过千米的高山占了全岛面积的三分之一。
这种地形导致河流普遍短小且水流湍急,全岛151条河流,最长的浊水溪也仅186公里。每年5到10月的台风季,全年75%以上的雨水会集中在这段时间倾盆而下。
这些暴雨来得快去得也快,在陡峭的地势上,它们几乎是毫不留恋地一路狂奔,未经有效利用就迅速汇入大海。这就像给你一个巨大的瀑布,但你手上只有一个小小的杯子,绝大部分的水都只能眼睁睁看着它流走。
反观海南,地势中部高、四周低,山势相对平缓,河流流程更长,比如最长的南渡江全长333公里。平缓的地势让雨水能够有更多时间停留、渗透,为水资源的存留创造了天然的有利条件。
地理上的劣势或许是先天不足,但真正拉开两地差距的,是后天水利基础设施建设上的天壤之别。这才是台湾“水荒”的核心症结。
海南从建国之初就开启了大规模的水利建设,全岛上下修建了超过1100座水库,形成了一个庞大而完善的蓄水网络。
其中,单是一个松涛水库,总库容就高达33.45亿立方米,这个数字比台湾所有水库的总库容(约20亿立方米)加起来还要多。
海南不仅水库多、容量大,更厉害的是通过工程将全岛水脉连接成一张大网,实现了“东水西调”这样的跨区域调配。2023年海南遭遇罕见旱情时,正是通过松涛水库向缺水地区成功调水,才有效缓解了危机。
再看台湾,水库数量不足百座,且多为小型水库。
这背后有地处环太平洋地震带、地质条件复杂的原因,但更多的是人为因素的制约。
一项新的水利工程计划,常常因为环保团体的反对、不同地方势力的博弈、旷日持久的政治纷争而停留在图纸上数十年,难以落地。
台湾的自来水管网因常年失修而严重老化,漏水问题触目惊心。根据数据,其管网漏损率一度接近20%,部分地区甚至高达25%。这是什么概念?
等于水厂每送出5吨水,就有1吨在半路上白白漏掉了。每年因此流失的水量超过4亿吨,这个水量足够500万人用上整整一年。
而海南通过构建智慧水务系统,已将管网漏损率控制在12%以下,大陆更是要求到2025年,全国城市公共供水管网漏损率要力争控制在9%以内。
一边是密如蛛网、高效调度的“储水巨网”,另一边是处处漏水、新建困难的“破旧水桶”,高下立判。
如果说基础设施是硬件上的差距,那么水资源管理和使用习惯就是软件上的短板。
在台湾,农业用水常年占据总用水量的七成以上。
然而,许多灌溉渠道还是百年前修建的古渠,老旧的系统导致渗透率极高,从水库出来的水,最终只有大约四分之一能被农作物有效利用。有专家直言,只要农业用水效率提升20%,台湾的缺水问题就能基本解决。
与此同时,以台积电为代表的高耗水高科技产业也在不断扩张。根据环评资料,台积电在高雄的5座新厂,每日平均用水量就将达到10.75万吨。
一方面是农业灌溉的巨大浪费,另一方面是工业巨头的嗷嗷待哺,水资源调配的矛盾日益突出。
更深层次的问题在于用水习惯。
台湾的水价长期偏低,一吨水的价格甚至比不上一瓶饮料,这使得民众普遍缺乏节水意识。据统计,台湾居民人均每日生活用水量一度高达289升,创下历史新高。
而在海南,这个数字稳定在150升左右,几乎只有台湾的一半。
在台湾本岛为水所困的同时,离岛金门的经验或许能带来一些启示。金门同样饱受缺水之苦,但在2018年8月,一条来自福建晋江的海底管道正式通水。
截至2025年8月,福建已累计向金门供水超过4300万吨,满足了金门日常用水需求的八成以上。
曾经“同饮一井水”的同胞情谊,如今通过这条“生命线”得到了最务实的体现。有了大陆源源不断的活水,金门即便在台湾本岛大旱的年份也再未经历过大规模水荒。
继金门之后,马祖也已启动从福建引水的前期规划工作。
金门的案例清晰地照见了台湾水问题的本质:当内部因为种种掣肘而无法有效解决问题时,两岸的务实合作完全可以成为一条行之有效的出路。
总而言之,台湾的缺水困局,看似是天灾,实则是“人祸”。
它不是输在降雨量上,而是输在了几十年来水利基础设施的滞后、管理效率的低下以及社会共识的缺失。海南的“水资源自由”,也并非全靠老天爷的恩赐,而是几代人着眼长远、系统规划、踏实建设的结果。
水往低处流,但也能被智慧和决心留住。
对于台湾而言,与其年复一年地祈求台风带来充沛降雨,不如真正反思如何扎紧自己的“水袋子”。
毕竟,靠天吃饭终究不如未雨绸缪来得安稳。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