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抗美援朝时,战犯吴绍周提供2个妙计对付美军,毛主席:提前特赦

0
分享至



1950年10月,抗美援朝的消息传遍了中国的每一个角落。

身在功德林的战犯们也听到了消息,大家纷纷为战场上的志愿军出谋划策。

其中,吴绍周提出的两条计策引起了主席的注意,在实施过后,主席下令:提前特赦。

吴绍周的2个妙计是什么?在战场上起到了多大的作用?

2个妙计

1948年12月15日,吴绍周被俘。



吴绍周在被俘之后,进入了一个截然不同的世界。

他曾在战场上刀枪并举、英勇无畏,如今,他从一名自信的军官,突然变成了一个被束缚在战俘营中的“战犯”。

在战俘营里,吴绍周一边接触共产党的改造教育,一边也保持着对军事实践的兴趣与探索。

当他得知抗美援朝爆发后,下定决心要为国人做些事情。

作为曾经的军事指挥官,他对美军的装备和战术颇为熟悉,积累了宝贵的经验。



他通过与其他战俘的交流,结合自己曾在抗日战争中的经验,渐渐地构思出了两条战术妙计。

这两条建议分别是:

“白天躲避,美军空中优势无法发挥,夜间则趁敌疲惫时反击”

以及“尽量缩短与美军的交战距离,利用战壕等隐蔽设施接近敌人,从而消除美军远程火力的优势”。

这些战术是吴绍周结合中美双方军队的优缺点做出的判断。



他知道,美军优势在于空中优势和远程火力,志愿军的优势在于士气和灵活的战术运用。

吴绍周的战术建议很快就传到了毛主席耳中,毛主席和其他军事领导人立即决定采纳。

令人欣喜的是,这两条建议给了志愿军极大地帮助。

当时,美军的空军轰炸式最令志愿军头疼的问题。

在白天,美军的空中侦察机和战斗机能够迅速发现并摧毁中国军队的阵地,造成了巨大的人员和装备损失。



在这种情况下,吴绍周的第一条妙计便显得尤为重要——白天尽量避开与美军的接触。

志愿军要利用机动性,在夜间发起反击,利用美军夜间防备薄弱的特点,集中力量给予敌人沉重打击。

这项战术很快得到了实际的验证。

在上甘岭战役中,志愿军选择了在白天减少与美军的直接交锋。

而是尽可能通过隐蔽的方式保持阵地,并加强战壕等隐蔽工事的建设,以此来避免美军空中侦察的打击。



到了夜晚,中国军队则在沉寂的黑夜中悄然集结,发动猛烈的反击,正如吴绍周所说的那样:

“等到黑夜,美军疲惫之时,趁机反击。”

这种战术的成功,直接导致了美军在战术上的混乱。

美军指挥官一度认为中国军队的这种夜间反击,使用了某种新型的武器或战术,导致他们对白天的进攻失去了信心。



与此同时,随着战局的发展,吴绍周提出的第二条妙计——与美军展开近距离的战斗也派上了用场。

志愿军依靠战壕等防御工事来接近敌人,减少了远程火力的威胁。

特别是在上甘岭这场持久战中,吴绍周的战术体现了巨大的战略价值。

尽管美军装备精良,空中优势明显,但中国军队凭借着这种灵活的战术应对,成功阻击了美军的多次进攻。



吴绍周的两条妙计不仅仅改变了战术上的选择,更深刻影响了中国军队的整体战略布局。

这些战术在短时间内取得了显著的成果,并迅速被推广到其他战场上。

在接下来的多次战斗中,吴绍周的建议为中国军队提供了巨大的帮助。

吴绍周为中国做的远不止这些, 在没有被俘前,他也为中国抵御外敌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走上报国路

1902年,吴绍周在贵州呱呱坠地。



那个年代,社会动荡不安,人民生活在贫困和压迫之中,但贵州却是一片相对稳定的土地。

父亲吴开拓,虽然家境平凡,却有着远见的眼光。

为了能够带着家人过上更好的生活,他把家从偏远的地方迁到了天柱县的瓮洞镇。

这片得天独厚的山川,成了吴绍周少年时生活的背景。

随着家庭条件逐渐好转,吴开拓把吴绍周送进了学堂,让他接受了基础的教育。

正值五四运动爆发的时期,社会上掀起了强烈的民族觉醒,吴绍周受到了这一时代风潮的强烈影响。



他目睹了时代巨变,耳闻了那些为国捐躯的英雄事迹,年轻的吴绍周心中燃起了报国的激情。

在这种历史氛围的熏陶下,他决心投身于国家的解救与重建,立志学习军事,想要为国家尽一份力。

1922年,吴绍周毅然决然地放弃了继续学习文化知识的机会,走进了贵州学兵营。

在这个军营中,吴绍周表现出色,凭借着过人的智慧与才干,很快就崭露头角。

由于军事才能突出,他得到了赴贵州讲武堂深造的机会,成为了贵州学兵营中的佼佼者。



经过一年时间的训练与学习,他以优异的成绩顺利毕业,并被分配到黔军第二师担任军职。

吴绍周的军事生涯起步迅速,尤其在1926年,他的战斗力得到了上级的充分认可,晋升为副营长。

在接下来的几年里,吴绍周参加了湖南、湖北等地的多场战役,屡屡立下战功。

1927年,他随军攻占了安徽、徐州等地,并在连续的战斗中表现得更加出色,迅速晋升为营长。

在这连战连捷的背后,吴绍周内心开始产生了疑虑。



在一些时候,国名党尤对日军的侵略行为采取了妥协和退让的态度,令吴绍周心灰意冷。

他开始对蒋介石的领导产生了深刻的怀疑,甚至开始考虑自己的未来道路。

1932年,他进入了南京高等教育班。

在这里,吴绍周结识了更多的优秀军事人才,并且加入了复兴社,逐渐走上了更加重要的军事岗位。

在抗日战争爆发后,吴绍周为抗击日本侵略者立下了赫赫战功。



吴绍周亲自参与了多次战役,包括台儿庄战役、长岭岗战役等,为抗战胜利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在抗日的岁月里,他不仅在战场上表现卓越,还参与了漯河地区的民生建设,致力于改善民众生活。

吴绍周在抗日战争中屡立战功,但到了解放战争,便开始吃起了败仗。

1948年12月15日,吴绍周被俘。

被俘后,吴绍周仍旧心系国家,这才在功德林里提出妙计,获得了特赦的机会。



提前特赦

吴绍周在抗美援朝中的贡献并未因战事的结束而画上句号。

随着战争逐渐进入尾声,他的角色也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

吴绍周因为做出了贡献,身份也从一个战犯转变成了新中国的贡献者。

毛主席对吴绍周的改变感到十分欣喜,决定让他“提前特赦”。

1952年10月,吴绍周终于重新呼吸到了自由的空气。



此时的他,不再是那个站在国民党一方的将领。

他成为了一个经历了历史巨大波动、在新中国的土壤中找到自己位置的普通人。

在党和人民的接纳下,吴绍周的内心发生了深刻的变化。

他没有继续追寻权力的巅峰,而是选择了自食其力、为社会做贡献的道路。

毛主席和党中央并没有把他置于一旁,反而安排他在湖南省担任文史馆的馆员,安度晚年。

这是对吴绍周曾经努力与贡献的深刻肯定,也反映了党在处理历史遗留问题时所体现出的智慧与大度。



尽管吴绍周的身份已经发生了极大的变化,但他始终没有忘记自己曾经的历史与责任。

他不仅帮助收集、整理战时的历史资料,还通过自己的经历和智慧,积极参与了新中国的一些社会文化工作。

他关心国家的军事发展和文化建设,始终关注着国家的发展和民族的未来。

吴绍周的过往不仅成了个人历史的一部分,也成为了新中国面对战争遗产时的处理智慧。

随着岁月流逝,吴绍周逐渐淡出了公众的视野,但他的人生轨迹却依然充满了波澜。

他从一个国民党高官,到被俘的战犯,再到中国社会的一员,经历了种种历史的洗礼。



特别是在毛主席的宽容政策下,他不仅在生活上得到了保障,还在精神上得到了救赎。

在这段岁月里,他没有停止思考自己过去的经历,也没有忘记那个曾经为国而战的自己。

他的晚年,充满了自省和回报,成为了一个旧时代人物在新中国中的完美转型。

1966年,吴绍周因病去世,享年64岁。

作为一个曾经的战犯,他在特赦后的生活中,逐渐消除了过去的阴影,过上了与人民和解的晚年。



历史给予了他重新开始的机会,他也以自己的方式,回报了国家和人民的宽容与信任。

吴绍周的一生,最终在历史的长河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记,成为中国近现代史中复杂又充满反思的一部分。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思雨忆史录 incentive-icons
思雨忆史录
饮木兰之坠露兮,每天更新原创历史作品
171文章数 36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专题推荐

洞天福地 花海毕节 山水馈赠里的“诗与远方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