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美国就算一动不动,中国20年也追不上,九三阅兵打了多少专家的脸

0
分享至

10年前的言论被实实在在的打脸了,当初预测中国的军事实力就算发展20年也追不上美国,如今一场阅兵就让美国彻底“心凉凉”。



中国用自己的实力证明,用不上20年就能让美国忌惮,再给10年有可能就让美国彻底臣服,而这一切都是因为中国选择了一条不一样的路。

为什么当时预测20年都追不上美国?中国是如何完成反超的?



中美军事力量对比

2015 年,军事专家张召忠曾对中美军事差距有过一段直白的评价:“就算美国原地不动,中国要想在军事力量上追平他们,起码也得花上二十年。”

这话当时听着挺扎心,甚至有不少网友觉得是不是太 “唱衰” 中国了?



但冷静下来想想,那个时候,中美之间的差距确实大到让人不得不承认。

就拿空军来说,美国那时候已经装备了F-22和F-35这类第五代隐身战机,形成了完整的隐身作战体系。

而我们,还处在以歼-10、歼-11为代表的三代机唱主角的阶段。



海军方面的差距更是悬殊。

美国手握 11 艘核动力航母,每一艘都是排水量超 10 万吨的 “海上霸主”,还配备了完整的航母战斗群。

而我们只有一艘改造自前苏联的“辽宁舰”,刚完成海试没多久,还处在 “摸着石头过河” 的阶段。



更不用说核潜艇、远程轰炸机、全球部署能力这些“大国标配”,我们几乎是从零起步。

军费投入的差距更是直观到扎心。

2016 年,美国的国防开支接近 6000 亿美元,而中国呢?大约只有其四分之一。



虽说钱不是万能的,但现代军事科技的发展,没有足够的资金支撑,几乎寸步难行。

也正因如此,当时很多国际军事分析机构都认为,中国军力增长虽快,但想真正追上美国,没有二十年根本不可能。



换赛道奋起直追

但中国人向来有个特点:你越觉得我不行,我越要默默努力。

面对全方位的差距,中国没有盲目跟风搞 “全面赶超”,而是选择了一条更聪明的路:

不追求全面铺开,而是把资源集中在几个能改变游戏规则的关键领域。



其中最重要、也最见效的,就是导弹技术——尤其是提升导弹的生存能力和突防效能。

什么叫“生存能力”?简单说,就是在第一波打击下,我的导弹系统能活下来,并且能打得出去。

这不是光有导弹就行,得有一整套体系支撑。



比方说,我们大力发展机动式发射平台,让导弹不再固定呆在发射井里,而是可以藏在山里、公路上随机移动,让敌人根本摸不清位置。

再比如提升反应速度,从接收到指令到发射,时间窗口越来越短,让对方来不及定位和反击。



而“突防效能”就更厉害了——意思是就算你看到了我的导弹来了,你也拦不住。

中国在这块儿几乎是倾注了举国之力去攻关。

比如分导式多弹头技术,一枚导弹能放出好几个弹头,有的还是假目标,让对方的反导系统根本分辨不过来,一下子过载。



再比如高超声速滑翔飞行器,就像“东风-17”,它不在常规弹道上飞,而是能在大气层边缘“打水漂”,飞行轨迹根本无法预测,现有的反导系统算都算不过来。

还有诱饵弹、电磁干扰、隐身涂层……这些技术虽然不是大众最熟悉的,但每一个环节都在提高突防的概率。



美国不是搞“萨德”、“宙斯盾”吗?不是层层设防吗?那我们就专门研究怎么“拆盾”。

你防高空,我就走低空;你防固定弹道,我就玩变轨;你拦截弹多,我就弹头更多、更快、更隐形。



这种思路,本质上是一种“非对称超越”。

我们不跟你比航母数量,不跟你拼全球军事基地,但在“点”上——比如中远程打击能力上——做到极致,让你不敢轻举妄动。

而这种思路,很快就在实践中见到了实实在在的成效。



中方的反超

2025年9月3日,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八十周年阅兵式上,一大批新型武器装备首次公开亮相。

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无疑是战略打击模块中的导弹家族 ——“惊雷 - 1” 空基远程巡航导弹。



采用了全新的隐身外形设计,弹体涂满低可观测涂层,能在大气层内以高速贴地飞行,敌方雷达很难发现;

“巨浪 - 3” 潜射洲际导弹,射程直接覆盖全球主要战略目标,而且能从水下核潜艇发射,隐蔽性极强,反应速度也比前代提升了不少;



再加上已经成熟部署的 “东风 - 41” 陆基洲际导弹和 “东风 - 17” 高超声速武器。

中国第一次如此完整地向世界展示了 “陆、海、空” 三位一体的战略核威慑体系。



尤其让外界震撼的是,这些武器不是“纸面上”的模型,而是已经列装服役的实装。

这意味着中国在最核心的战略打击能力上,已经实现了从“有”到“强”、从“强”到“让你防不住”的跨越。



回过头看,从 2015 到 2025 不过十年,中国没在所有领域和美国正面比拼,而是聚焦关键技术实现局部超越。

我们不搞军备竞赛,却牢牢攥住 “不对称优势” 的主动权。

当年 “中国二十年也追不上” 的判断,如今看来显然保守 —— 不是美国发展慢,而是中国跑出了自己的节奏。



事实证明,发展不必模仿,超越无需全面,找准方向、集中力量突破核心,这条路我们走通了。

当然,“美国彻底臣服” 言之过早,国际格局与技术始终在迭代,但如今没人再敢轻易用 “二十年追不上” 预判中国。

接下来十年还会有新变数,你觉得中国军工的突破,是否更是战略智慧的体现?欢迎分享看法。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趣文说娱 incentive-icons
趣文说娱
很难想象,在抗战年代,先烈们拥有着怎样的毅力和信念,才能在艰难困苦中取得胜利!
3691文章数 724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专题推荐

洞天福地 花海毕节 山水馈赠里的“诗与远方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