绘燃教育:皮肤&软组织-如何画出通透的生命感?
很多人画皮肤时,习惯用 “纯色块叠明暗”,结果画出来的皮肤像 “涂了颜料的塑料”—— 没有血色,没有通透感,完全失去人体软组织的 “呼吸感”。其实,皮肤的核心特质是 “半透明”,而让皮肤充满生命感的关键,在于还原 “次表面散射(SSS)” 现象:光线会穿透表层皮肤,在内部微微散射后再透出,形成独特的 “透红感”。掌握这一逻辑,才能让皮肤真正 “活” 起来。
次表面散射(SSS):皮肤通透的核心
次表面散射(简称 SSS),是 “光线穿过半透明材质内部,经散射后射出” 的现象,这是皮肤区别于塑料、金属的关键。比如阳光照在耳朵上,光线会穿透薄皮肤,在毛细血管处散射,再从另一侧透出,让耳缘泛淡淡红晕;逆光时,指尖、鼻头也会因 SSS 透出暖粉色,像 “内部有光”。
塑料等不透明材质,光线只在表面反射或吸收,不会穿透,所以没有 “透红感”。画皮肤若忽略 SSS,只靠表面明暗叠色,就会生硬冰冷;只有还原 SSS,才能让皮肤有 “光线在内部流动” 的通透感,传递生命气息。
3 个关键部位,精准还原 SSS 透红感
SSS 在皮肤薄、血管丰富的部位最明显,比如耳朵、鼻头、指尖,这些是塑造生命感的重点区域,核心是 “边缘透光 + 内部泛红”。
1. 耳朵:边缘渐变,内部柔和
耳朵皮肤极薄,SSS 效果突出,避免纯粉色平涂:
先铺浅肤色亮部、稍深肤色暗部,亮暗交界线柔和过渡;再用软边笔刷蘸 “浅粉 + 浅橙”(不透明度 30%-40%),在耳尖、耳垂边缘叠半透明色块,呈现 “肤色到粉橙的渐变透红”;耳窝凹陷处用淡粉(加少量白)叠一层,模拟 “光线穿透后的内部泛红”—— 这样的耳朵像 “能看到毛细血管”,通透不僵硬。
2. 鼻头:鼻尖透光,鼻翼泛红
鼻头血管密集,SSS 体现在 “鼻尖透光” 和 “鼻翼泛红”:
鼻尖亮部(正对光源处)用软边笔刷蘸 “浅粉 + 白”(不透明度 20%-30%),叠半透明高光,不是锐利亮线,而是 “柔和透光感”;鼻翼暗部用浅红(加少量肤色,不透明度 30%)叠淡色块,模拟 “血管透出的红色”,颜色要淡,自然融入肤色 —— 避免苍白,呈现 “气血充足” 的质感。
3. 指尖:逆光透红,关节柔和
指尖皮肤薄,逆光或侧光下 SSS 明显:
逆光时,指尖整体用 “浅粉 + 浅黄” 铺底,边缘用淡粉(加白)提亮,模拟 “光线穿透透出的暖红”;指节处用稍深肤色柔和过渡,体现软组织柔软;
侧光时,指尖朝光侧用浅粉(不透明度 25%)叠半透明色块,暗部用 “深肤色 + 少量红”,保留 “暗部泛红” 细节 —— 避免 “硬邦邦色块”,像 “能捏出红印” 的软指尖。
避坑:别毁了皮肤通透感
忌 “明暗对比过强”:皮肤是软组织,亮暗过渡要柔和,不像金属那样极端,否则显生硬;
忌 “纯灰色暗部”:暗部加少量红或粉,纯灰色会让皮肤像 “涂灰的塑料”,失去血色;
忌 “忽略环境色”:暖光加少量橙,冷光加少量淡紫,避免 “万能粉色” 导致违和。
皮肤的生命感,藏在 “光线穿透的细节” 里。不用复杂笔刷,记住 “半透明 + SSS”,在关键部位叠淡透红,就能摆脱塑料感,画出 “吹弹可破” 的通透质感 —— 让观者感受到皮肤下流动的生命气息,才是最高级的通透。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