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张琴秋在毛主席画像上写了8个字,1968年坠楼身亡,后来怎样?

0
分享至

1968年4月22日,曾被毛主席盛赞的女将军张琴秋,从一座高楼上飞身而下,结束了自己的生命。

而就在几天前,她被人举报,曾经在毛主席的画像旁边写下了不忠之词



很多人据此给她扣上了一些莫须有的罪名,让她深受打击。

那么,张琴秋与毛主席的真实关系如何?她的去世,真的仅仅是因为简单的题字事件吗?

这些,都要从张琴秋的过去中寻找答案。



1904年11月,张琴秋出生于浙江桐乡县的一个小康之家。

殷实的家境,让她这个出生于旧社会的女孩子,有了受教育的机会。

1912年,她进入石门镇的振华女校读书。



这所学校的校长徐自华非常喜欢女革命者秋瑾,因此经常在学校中讲秋瑾的故事。

年少的张琴秋深受感染,心中那颗追求自由、变革的种子开始萌芽。

1920年,张琴秋来到杭州求学。



秋瑾

当时,新文化运动已经兴起,进步的思想在校园中广泛传播。

张琴秋大量阅读进步书籍,与志同道合的同学热烈探讨社会变革与救国之路。

这段经历极大地解放了她的思想,使其对社会有了更为深刻的认识,进而坚定了她改变社会现状的决心。



1924年,已经小有成就的张琴秋来到了上海,进入了由蔡元培、章太炎等名人创建的爱国女校继续学习。

在这里,她结识了沈雁冰(也就是大名鼎鼎的茅盾)、沈泽民两人。

而其中的沈泽民,更是成了引领她接触革命思想的人。



很快,张琴秋就被马克思主义的深邃思想深深吸引,如饥似渴地学习相关著作,深入思考中国社会的革命道路。

1925年,张琴秋加入了党组织,正式开启了她那波澜壮阔的革命生涯。



当年11月,受党组织委派,张琴秋与张闻天、王稼祥等人一同前往莫斯科中山大学学习。

这所大学的课程设置十分丰富,包含了马列主义研究、政治经济学、军事、自然科学知识等多个领域。



张琴秋凭借自己坚定的信念和顽强的毅力,在各个学科中都取得了优异的成绩。

她于理论学习深入钻研,且积极投身军事训练,竭力提升军事素养,从而为日后行军打仗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在莫斯科学习期间,张琴秋与沈泽民结为了夫妻

1927年,因怀孕生子,张琴秋留级一年,也因此与博古、杨尚昆、李伯钊等人成为同学。

在此期间,她并未放松自我的提升,反而更加深入地研究革命理论,不断丰富和完善自己的思想体系。



1931年,国内革命形势紧迫,党中央号召国外学员回国支援。

张琴秋和沈泽民响应党组织号召,化装成商人回到国内,然后就前往了鄂豫皖苏区。

在到达苏区后,沈泽民成为了鄂豫皖分局常委兼鄂豫皖省委书记,张琴秋则出任军事政治学校政治部主任。



在学校中,张琴秋的优秀表现,让人重新定义了“巾帼英雄”这个词语。

文武双全的她,不仅亲自编写教材,将理论与实际战斗经验相结合,还用生动易懂的方式,向学员们传授知识。



为了培养学员的革命意志和战斗精神,她还经常与学员进行交流,了解他们的思想动态,帮助他们解决生活和学习中的困难。

在她的不懈努力下,学校培养出了一大批优秀的军事人才,有效地支援了前线。



不久之后,张琴秋被派往河口县,担任县委书记

当时河口县的革命工作面临许多困境,反动势力猖獗,革命基础较为薄弱。

张琴秋到来后,立刻深入基层工作,用朴实活泼的语言,向群众宣传革命的道理。



张琴秋 前排左一

在她的积极动员下,很多的群众都选择投身革命,去争取自己的幸福。

同时,她还训练了一支很有战斗力的赤卫队,多次在优势敌人的进攻下,保卫住了根据地的安全。



1932年,蒋介石调集几十万大军,对鄂豫皖苏区发动了第四次“围剿”。

面对敌人的压力,徐向前陈昌浩等人决定进行战略转移,而沈泽民职责所在,决定留下来坚守苏区。

在坚守期间,沈泽民生了重病,影响了行动,最终在战斗中壮烈牺牲



而张琴秋也不得不在失去爱人的同时,继续指挥战斗。

不久之后,张琴秋有了新的任命:她成为了红四方面军的政治部主任,随部队继续移动。

一路之上,她充分发挥自己的政治工作才能,在战斗间隙组织战士们开展政治学习,提升部队的思想政治觉悟。



她还很关心战士们的生活,妥善安排伤病员的治疗和照顾,增强了部队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1936年7月,红四方面军准备第三次经过极其危险的草地。

在这个非常险恶的环境中,张琴秋却与红四方面军政委陈昌浩产生了感情,并且结婚了



陈昌浩 右

而在长征胜利后,张琴秋又跟着丈夫,踏上了险恶的西征之路

西征途中,面对马家军的围追堵截,红军战士们遭遇了补给断绝的巨大困难。

当时张琴秋已有身孕,并且即将分娩,但她依然坚持着,继续在部队中发挥着自己的作用。



然而,她在最紧要的关头,突然有了分娩的迹象。

结果孩子虽然生了下来,但却因为要掩护部队撤退,张琴秋只能眼看着孩子夭折。

张琴秋自己也由于护理不当,落下了十分严重的妇科病,从此永远失去了做母亲的权利



更不幸的是,在分散突围时,张琴秋被俘了,还因为叛徒的出卖而暴露了身份

敌人将张琴秋弄到了南京,关进了以“反省院”名义而设立的监狱。

她的心中只有一个信念,那就是总有一天,自己一定会被营救出去。



随着国共两党第二次合作的开始,张琴秋等一大批干部,终于重新获得了自由。

毛主席对张琴秋的经历和才能十分了解,考虑到她丰富的经验和卓越的组织能力,便安排她到中国女子大学担任教育长。



张琴秋兢兢业业地做工作,培养出了一批又一批优秀的妇女干部,为革命事业输送了很多新鲜血液。

毛主席对张琴秋的工作业绩非常满意,经常称赞她是能文能武的女将军。



1939年7月,张琴秋的丈夫陈昌浩去了苏联治病,此后便滞留在了那里。

他与张琴秋的婚姻关系,也因长期分居而结束。

1943年,经组织批准,张琴秋与红四方面军的老战友苏井观结为夫妻



从此以后,他们相互理解、相互支持,在各自的工作岗位上,都有了非凡的成就。

新中国成立后,张琴秋进入工业部门,开始为国家的纺织事业做贡献

她深入工厂调研,了解生产情况,积极引进先进技术和设备,努力提高纺织产品的质量和产量。



同时,她还很关心纺织工人的生活,帮他们改善自己的工作环境。

然而,在六十年代末的动荡时期,张琴秋却被扣了帽子。

因为她曾是所谓“二十八个半布尔什维克”之一,执行过王明的错误路线,西征时又被抓住过。



这些难以说清的事情,都成为了理由。

此外还有人揭发,说是在五十年代的一次会议上,毛主席说了“夜郎自大、好大喜功”八个字。

而张琴秋当时一随手,就把这些字写在了笔记本的扉页上。



而那张扉页上,正好印着毛主席的画像。

在那个动荡的年代,此举被那些年轻人恶意解读,张琴秋有口难辩。

久而久之,张琴秋的心理防线逐渐垮塌,最终于1968年4月22日,她含冤跳楼自尽,年仅64岁。



1979年,国内政治空气已经焕然一新,党中央也为张琴秋恢复了名誉。

徐向前元帅亲自主持追悼会,高度评价了她在国家的革命和建设时期,所做出的卓越贡献。



张琴秋的一生,从追求进步的女学生,成长为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她在革命的各个阶段都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她的故事激励着一代代年轻人,成为中国革命历史中永不磨灭的传奇。

参考资料:

1、红军唯一女师长张琴秋的卓越革命功勋——《兰台世界(上旬)》 2015年第1期81-82,共2页



2、琴心剑胆 彪炳千秋——记历史上唯一的女性红军将领张琴秋——《黑龙江史志》 2016年第10期30-34,共5页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史韵流转
史韵流转
懂一点历史,知道一些知识,每天分享
332文章数 46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专题推荐

洞天福地 花海毕节 山水馈赠里的“诗与远方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