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网通讯员孙婷9月11日报道:围绕“智慧管理 明眸生活”主题,上海市眼病防治中心在第七届“市民健康科普宣传周”和“医院开放日”期间加强与街道联动,为社区居民及楼宇从业人员送上眼健康体验服务。
活动期间,上海市眼病防治中心联袂淮海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走进上海香港广场,共同打造的眼健康科普活动,以“15分钟便捷筛查”为利刃,精准切中城市快节奏下的护眼痛点。这场响应申康医院发展中心科普周号召的公益行动,将视觉健康视觉管理中心(VIMC)智能筛查、健康小EYE平台与专家团队深度融合,在12:30-13:30的黄金时段,为楼宇从业人员编织起一张集筛查、诊断、咨询于一体的眼健康防护网。相较于传统医院动辄数小时的检查流程,这场“午休式体检”让科技红利真正触手可及。
此外,医院联动普陀区宜川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开展VIMC、健康小EYE智能管理体验活动,现场为近百名居民提供自助眼健康筛查和咨询服务。活动现场,眼科中心眼底病专科主任童晓维耐心详细地为居民解读检查报告,答疑解惑,并给出专业化防治方案,深受居民欢迎和好评。
当都市人的目光在电子屏与纸质文件间频繁切换,当“干眼症”“视疲劳”成为职场人的高频词汇;当中老年人遭遇糖尿病、高度近视引发的眼底病危机,家门口、办公楼宇内的智能自助筛查成为他们的不二选择。“自从家门口有了这些自助检查设备以后,我们检查方便多了,也节省了很多时间。加上来自市眼科医院童晓维主任的坐诊加持,是一次完美的家门口眼科就诊体验!”
在活动现场,VIMC智能筛查设备与健康小EYE平台重新定义了基层眼健康服务标准。前者如同不知疲倦的“验光师”,通过集成化传感器阵列完成视力、眼底等基础数据采集;后者则化身“私人健康管家”,基于筛查结果、自我评估及健康档案生成眼健康画像。这套系统的诞生并非偶然——上海市眼病防治中心自2015年起组建跨学科团队,将眼科临床经验与计算机视觉技术深度融合。简单来说,AI诊断就像给眼底照片“找茬”,10万张标注病例的训练让机器练就“火眼金睛”,其敏感度可媲美高年资眼科医师。当市民完成筛查的那一刻,健康小EYE平台已同步生成线上电子眼健康报告,通过综合评估后还可生成包含眼病患病风险提示、就诊建议、日常护理指导等的个性化方案,为居民自主管理提供可靠平台,同时协同社区家庭医生为市民提供全程眼健康管理服务。真正实现从“一次性检查”到“终身健康管理”的跨越。
上海探索的“智能筛查+数字管理”模式正加速向长三角区域辐射。这种模式在长三角的复制展现出惊人活力:常州试点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VIMC设备日均服务120人次,较传统门诊效率提升300%。正如上海市眼病防治中心主任邹海东所言:“当筛查数据实时互通,长三角居民正共享同一份‘光明守护协议’。”
传统发传单、办讲座的科普方式,就像隔着玻璃橱窗展示珍宝;而把AI筛查设备搬进商场,让市民亲手触摸科技,才是真正打开了健康认知的大门。相较于医院候诊厅里静态的宣传海报,这种“边体验边学习”的模式,催生了市民对眼健康管理的自主意识。VIMC如同每个社区的“眼科哨所”,正通过科技的毛细血管渗透到城市肌理。当VIMC进驻更多商圈、社区、校园,更多的居民、楼宇从业人员主动登录健康小EYE平台,终将汇聚成照亮全民眼健康的星河——清晰“视”界,点亮城市文明之光。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