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之后,生活像是陷入了以七天为单位的无限循环。每个星期日晚上,都会被存档即将刷新的焦虑笼罩。或许我们也曾问过自己,这种周而复始的生活,到底是为了什么?难道仅仅是等待周末再一次来临?
无论置身轨道还是旷野,都难逃对生存意义的追寻。但大多数时候,我们只是像等待戈多一般停在原地,试图用日复一日的劳作抵达时间尽头。
《零号列车》面对的也是这样一个永恒的命题。在短短一百多页里,这趟从不延误的列车一次又一次在人们眼前轰鸣而过,驶向那个闪烁着希望的未来。
这是一处偏僻的铁路定居点。
宿舍、仓库、维修车间、枕木厂、小酒馆……方圆几公里内,所有铁路工人的生活围绕着这里展开。对他们来说,一天的生活就是上班,下班,在酒馆里玩牌、跳舞,然后醉醺醺地去铁道旁的女人们那里过夜。
日子似乎永远都是如此。没有人关心列车从哪里来,开往何处,没有人知道列车里载着什么东西。连他们自己,也从未想过自己究竟为什么来到这里。
我们也曾见证过这样的时代:下班的工人们骑着自行车回到家属区,人们彼此熟悉,既是同事,也是邻居。而在高度分工的现代社会,“九号站台”似乎正在成为工作本身,成为将个体包裹在收入、秩序和集体生活之中的存在。
他在这里度过了一生,不知晓别样的生活,也从未有过别样的生活。别样的生活真的存在吗?如果读过报纸,他会知道确实存在。但他从不看报,也不听收音机。干吗要听呢?他生在这里,也会葬在这里,这就是他的世界。连同所有的怪胎与天使,这是他全部的世界。(《零号列车》)
就这样,我们满足于这种机械的重复,将自己的全部价值寄托在某种虚无缥缈的KPI之上——小说中,所有铁路工人的唯一使命,就是确保零号列车每天都准时从站台经过,不能出任何差错。
直到一天,一个疑问在人们心中悄悄浮现。有人追寻这种生活的真相,却最终离奇失踪,有人疯了,有人在铁道旁离奇死亡。
与此同时,一向准时准点的零号列车,突然间停了下来。
午夜的零点时分,零号列车从九号站台呼啸而过。一百节货车厢,每一节都紧锁加封。四节蒸汽机车,两节在前,两节在后。从不停留,也从不减速。
关于列车载着的是什么,目的地是哪里,每个生活在铁道边的人都有自己的猜测,但没有人知道真正的答案——没有人问过,或被允许提问。
火车作为现代化的符号,总是如同幽灵一般,冷峻、强大而又神秘。围绕着它的一切未知,都让它的存在显得更加庄严。
然而,对服务于零号列车的人们来说,永远不出差错的时刻表是一种不容置疑的秩序,精确地塑造着所有人的日常轨迹。生活也仿佛一部无限流电影,将他们困在没有意义,也没有道理可言的任务里,困在永无止境的等待里。
而你既不信上帝,也不信魔鬼,你只相信火车。零号列车。你根本不在乎它从哪儿来,到哪儿去,是否有人需要它,它存在还是早已毁灭。对你来说,只要列车还运行,天就不会塌下来。(《零号列车》)
我们对这种不容置疑、无法打破的威权再熟悉不过:《城堡》中密不通风的官僚体制的城墙,《鞑靼人沙漠》中从未出现的敌人,或是《没有人给他写信的上校》里那封永远不会到来的信。而我们总是也只能被动接受,然后为其赋予超越平凡的意义,来说服自己日复一日的辛苦并非虚度。
狗屁工作、社会时钟、大数据计算……无论在过去还是当下,我们时刻感受着时间的流逝、生命的磨损,目睹一趟又一趟零号列车规律地驶过,散发出死亡的气息。
你,我,所有的一切都不存在,我们只是铁路的阴影、命令的阴影,如果你想的话,也可以说是未来的阴影。许多人梦寐以求的那道命令,永远也不会来。因为这种命令不是用电报传来的,不是邮递员送来的……而是人们自己下达的。但无论是你还是其他人,都没这个能力。因此你所计划的一切都没有意义,就像其他事情一样……明白了吗?(《零号列车》)
他的本名是伊万·阿尔布达耶夫,人们叫他万尼亚,或他的外号“堂多米诺”。这个外号取自工人们常玩的骨牌——还有一种说法,有人觉得,他的面相有一些吉卜赛式的“西班牙风情”。
和所有铁路工人一样,他的生活也全部从属于零号列车,却更加单调而孤独——他没有家人,独自一人在铁道边度日。他追随列车,从九号站台来到五号站台,又从五号站台回到九号站台;如果有需要,他还可以去更远的地方。
很长一段时间里,他是沉默的见证者,看着日子像多米诺骨牌一样一天接一天地过去,看着零号列车每天从站台驶过,准时准点,分毫不差。
意外与谋杀接踵而至,人们也一个接一个地离开、消失。只剩他独自一人,见证着生活是如何一步步走向疯狂。
| 作者尤里·布伊达
或许只有痛苦才能击碎经年累月的麻木。堂多米诺也并非传统意义上的英雄——毫不犹豫地揭开事实,反抗远超于自身力量的社会机器。在故事一开始,他是“绅士老爷、远征骑士”,像堂吉诃德一样,消极却固执地捍卫着眼前的生活,从未感到怀疑。直到朋友的失踪、爱人的离去,让他再也无法假装无事发生。
睁开眼吧,堂!滚开,魔鬼!滚开!他还从未向任何人屈膝。何况他也不算老,还能分清黑与白、清醒与梦境。他还能理清事情的本质。而他等待的决心比魔鬼更强大,比生者与死者更强大,比记忆与遗忘更强大。(《零号列车》)
当真相伴随着恐惧,以及日常秩序的崩塌,沉默就成了最好的自保之道。既定的轨道往往意味着安全,哪怕它建立在荒谬的运行规则之上,通向一个并不存在的目标。然而,对存在意义的叩问像是一种本能,使我们在沉重的历史与现实中,依然想要抬起头来,找寻属于我们的爱、自由与尊严。
《零号列车》的俄语版书名,正是“堂多米诺”(Дон Домино)——这个名字既像一节拖着车厢的蒸汽机车,从命运中呼啸而过;也像一排竖起的多米诺骨牌,预示着一系列连锁反应即将触发。
小时候,我们想象着考试结束的暑假,长大后,我们期待着每个星期五夜幕降临。各种各样的系统塑造了我们对生活意义的观点,使我们无法不受其裹挟。不过至少,在下一班零号列车到来之前,我们可以再问问自己:
我究竟为什么在这里等待?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