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天美环建学院景育民教授带领团队完成上合峰会重要城市环艺创作

0
分享至


《合作·共䇔》现场监制

天津上合峰会的成功举办,进一步提升了中国在国际舞台上的影响力,此次盛会获得了党和政府以及海内外嘉宾的高度认可与充分肯定,全面检验了天津市在重大命题创作中跨领域、跨学科人才统筹能力,展现出高水平的专业队伍实力与营造优质环境方面所具备的深厚功底,也为天津市民带来了强烈的幸福感与自豪感,标志着若干年来天津开放发展进程中的一次里程碑式飞跃。

天津美术学院景育民教授率领公共艺术团队,在与全国7所院校、专业单位及企业的方案竞争中脱颖而出,揽获了上合峰会全部五项重要公共艺术项目的创作、设计与监制任务。景教授作为国内唯一一位获得三次公共艺术大奖的艺术家,近年曾完成国家重点项目“十三届全运会主火炬塔”“建国七十年庆典国庆彩车”“北京冬奥会国家速滑馆公共装置作品”等重大项目,其精心打造的公共艺术团队代表着天津最高水平,在全国具有强烈的竞争力。峰会期间,景教授被市政府有关部门聘为公共艺术总师,并参与到景观环境其他若干项目的指导工作,所取得的成果赢得领导和市民的一致赞誉,为上合峰会的文化品质营造做出了重大贡献。

中央电视台、天津卫视及多家海内外权威媒体对主要公共艺术项目进行了多次深度报道,有效传播了以上合组织为契机的天津市城市景观公共艺术的高端品质与创新成果。这些作品既为城市注入了独特的文化魅力,也成为展示天津城市形象、提升市民文化素养的重要载体,也为天津美术学院赢得了崇高的社会荣誉。

【主要作品】

01 合作·共䇔》

上合组织天津峰会主会场公共艺术作品《合作·共赢》,总高度14米,核心主体12米,花坛直径36米,由泰达绿化集团园艺公司总公司施工制作,天津美术学院景育民教授设计、监制。作品以“合作共赢”为命题,结合抽象的艺术语言与空间形态,利用生态绿植媒材,构建以互信、平等、协商为主旨的上合峰会主会场的核心造型。

主体形态中,抽象的双手似两只“和平鸽”,在人类共享的“星球”上交汇、融合,发展。深浅绿色调的植物色彩形成基调间的相互衬托,在白色线性花草的勾勒下主题明确、图案清晣,使得来往宾客在进出会场之际,能够明确感受到中华民族所倡导的合作、共赢的文明理念以及生态和谐、和平友好、繁荣发展的美好愿景。

边缘的装饰图案,远看似生长的橄榄叶,近观如灵动的飞鸟,寓意不同文化的汇聚,交流与共融,彰显出中华民族开放、包容的国家胸怀。在这片融合的绿意中,文化、文明相互交织、共生,昭示着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文明倡导。

底部色彩热烈的花坛通过红黄色调的传统图案化栽种,在营造喜庆祥和氛围的同时,图案融入荷花、会徽回纹以及上合精神的关键词,将顶部的核心理念主体在迎宾的热烈氛围中庄严擎起,体现出本届上合峰会主办国热情、友好的情感与态度。

本作品承载着天津作为上合组织峰会举办地的重要价值,将上合峰会“秉持互信互利、平等协商、尊重多样文明、谋求共同发展的“上海精神”的主旨艺术化的融入其中。

国际化大都市的滨海天津,以其开放的姿态,肩负着中国对全球合作的热忱与责任。通过这座生态装置作品,向世界展示了其在推动国际合作、促进区域和全球和平与发展的积极态度,进一步强调了上合峰会在推动国际共赢、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中的历史贡献。


《合作·共䇔》展开图


《合作·共䇔》效果图


《合作·共䇔》现场施工


《合作·共䇔》夜间现场效果


《合作·共䇔》夜间俯视效果

02 月满星河》

作品《月满星河》以一对高达7.5米、宽24米、厚11.5米的现代绿植雕塑充满仪式感的耸立于文化中心门户位置,与广场核心地标“满月塔”遥相呼应,形成强烈的视觉秩序与文化象征,彰显出天津这座国际化大都市在城市设计中的开放格局与创新意识。作品借助自然生态媒材,构建出层次丰富、繁花似锦的绿色景观,不仅活跃着节日气氛,也体现着当代公共艺术在激活城市公共空间、塑造和提升城市文化气质的重要作用。

作品紧扣“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时代命题,远眺如绿浪涌动,近观则繁星叠映,花海蔓延。该作品独创并巧妙的设置了可供群众穿行及打卡的参与通道,鼓励市民在日常生活中亲近艺术、拥抱自然,进一步拉近艺术与公众的距离,链接起“人、艺术、城市”三者交融的美学关系。展现新时代背景下当代公共艺术与城市生活的开放性与互动性。 以浪漫的空间形态唤起人们在美好天津的城市氛围中的获得感与幸福感。

夜幕降临,绿植雕塑装置在星河与月影交汇间悄然生辉,塔影婆娑,光影流转,营造出一处宁静、典雅而富有诗意的城市文化场域。既是对空间美学的一种当代表达,更是对天津市践行绿色发展理念、持续推动城市品质提升的生动诠释。

同时成为上合峰会期间迎接国内外宾客的开放空间与迎宾场所。


《月满星河》设计图


《月满星河》现场


《月满星河》现场


《月满星河》 夜景

03 《四海同心

初夏的津城,一件大型地标性当代公共艺术作品在天津机场大道隆重落成,由中国城市雕塑家协会副主席、天津美术学院景育民教授率领团队创作的作品《四海同心》,在全国范围内若干院校或单位的广泛征集与遴选中脱颖而出,经过设计、施工、落地的艰辛历程,以总高18米的巍峨身姿成为国内外友人及旅客驶离机场时映入眼帘的“第一面孔”,承担起城市形象导视的核心功能。

作品由四根刚劲挺拔的花岗岩石柱向上延伸、扭动、巧妙编织成一个巨大的“同心结”,耸立于天地之间。

阳光下,刚毅石材与轻柔绳结穿插交融,力与美浑然一体,伟岸恢宏;夜幕中,LED灯光流转变幻,赋予传统符号梦幻般的科技魅力,霓虹弥漫。

作品深植于中国文化根脉,巧妙转化了“同心结”这一传统文化符号,用当代艺术的表现语言,生动传递出天津人民与世界各国人民命运共同、和平友好、繁荣发展的文明理念。以“丝带”意象造型,展现具有深厚城市文化底蕴的国际化大都市天津,继承中华民族“丝路”传统、促进文明交流互鉴的城市态度。同时流畅的线条和灵动的形态隐喻着因水得名的滨海津城,海纳五湖百川、喜迎世界宾客的开放格局与包容胸怀。

《四海同心》完美融入机场大道中央绿带周边的品质环境中,将人文、生态、科技的城市发展理念与公共艺术的空间形式巧妙融合。是天津打造高品质宜居城市,持续提升市容环境水平,满足市民文化时代诉求,进一步对标国际化大都市的身份标准的发展战略与民心工程。磅礴的气势与艺术的美感不仅彰显出新时代、新天津的文明水平与城市气质,更成为天津城市环境中引以为傲的文化景观。


《四海同心》设计图


《四海同心》夜景设计图


《四海同心》现场实景


《四海同心》现场夜景实景

04友谊之花》

伴随重大活动莅临津门及天津市容环境整治计划的深入进行,对友谊公园提升改造项目中的公共艺术作品创作,有关方面在全国范围内展开广泛征集,由中国城市雕塑家协会副主席、景育民教授率领天津美术学院公共艺术团队创作的作品——《友谊之花》在众多方案中脱颖而出。

作品撷取天津市花——月季花为灵感,以抽象艺术的创新语境,将中国传统“方圆共生”的深邃哲思,悄然融入鲜花盛放的永恒瞬间,形成具有全新美学价值的“月季花”形态,成为装点津城、辉映时代的大型公共艺术作品,构建天津城市文化中心区域的独特名片。实现了这座城市四十余载以市花“月季”为命题的标识性公共艺术创作的历史夙愿。

作品高约8米,重达80吨,通过多维参数化设计构筑出立方体单角落地的玄妙空间构图,挑战方圆与重力的界限,将生态之花的绚丽瞬间凝固在水天之间。

艺术家经过精密的推理与计算,让内置的金属骨架与混凝土核心构成强有力的支撑,使垂直重心收束于唯一接触点,将看似矛盾的悬垂结构转化为稳固现实,通过红砂岩面层的精心围合使艺术构想安然落地,突破了石材构建的技术藩篱,方正几何体的坚毅棱角与月季花瓣的柔美曲线有机交融,既象征城市的科学形态,又隐喻内涵的文化气质,其天然的刚毅质感与温润色泽,在光影下演绎着“刚柔并济”的东方意蕴。

基座下,一池碧水缓缓流淌,智能化的“电伴热”技术如春天的守护者,将驱散寒冬的冰封,造就津门唯一一处四季无差、流水潺潺的温馨景观,成为科技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优雅注释。作品在美学、哲学与形态学的时空低语中谱写着凝固的华章,彰显着时代津城的人文气质以及人与自然诗意浪漫的和谐生态。更以温婉绽放的姿态,表现着天津人民对四海宾朋的友谊情怀。

滨海津城海纳百川、开放包容的都市芳华在水天之间英姿绰约。当城市夜幕缓缓垂落,日常与庆典的双模式灯光缤纷多彩。LED光晕如霓虹般瑰丽弥漫,勾勒出花朵的曼妙形态,轻盈悬浮于碧波之上,光与影,水与韵,在此刻翩然共舞。

倒影摇曳,如梦似幻,在夜色中映照着国际化大都市的高雅气度与城市魅力,成为夜色中一道独特靓丽的人文风景。


《友谊之花》顶面图


《友谊之花》主体框架


《友谊之花》现场效果


《友谊之花》现场夜景效果

05 大型壁画文化墙《海津风景》

全长100米、高3.3米的大型城市壁画墙《海津风景》是天津迎接夏季达沃斯盛会的一系列公共艺术项目中的一道彩虹般的城市风景,由著名公共艺术家景育民教授指导,青年艺术家宁浩然先生组队执行创作,历时60天圆满完成,得到各界市民的一致好评。

作品以构成主义的装饰风格,巧妙融合当代艺术语言与城市命题,将漕运文化、民俗风情、都市地标以及港口风貌等元素凝练为一幅色彩明快奔放、和谐靓丽的时代画卷。在友谊路与宾馆南路交口的墙体上,生动展现天津独特的地域文化,彰显国际化大都市所洋溢的欢快喜悦、轻松浪漫与欣欣向荣的城市气质。

作品采用高耐候防水涂料结合特种调色剂,以概括性色块构成的创作手法精心绘制,兼具独特的形式美感与和谐的色调搭配,通过描绘津城的历史故事、市井生活、城市标志以及非物质文化遗产等多种图形符号,化身为一部图像化的城市元素,让市民与游客在悦动流畅的视觉体验中直观感受天津深厚的文化内涵,为市民带来温馨和谐的视觉美感。同时,其典雅诗意的内容表达承载着重要的人文关怀与城市功能,有助于柔化该场域中杂乱坚硬的现实之感,演绎着市民日常的温馨生活与心理慰藉,达到积极调节并提升公共环境舒适度的心理效应。

《海津风景》的完成,不仅是天津城市精神的视觉呈现,更是连接社会活力、人文温度与生态愿景的文化纽带,深刻体现出天津因河海而兴、因人文而盛的独特城市品质与绵长深厚的文化底蕴。

《海津风景》设计图(完成有深化)



《海津风景》现场



《海津风景》夜景现场

06 城市家具投标设计方案


【环境与建筑学院上合峰会 设计任务创作研讨会】


研讨会现场照片

上合峰会公共艺术项目的圆满完成,对天津美院环境与建筑艺术学院公共艺术的当代学科建设和教学科研的社会化对接,产生重要的研究话题和更新思维。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天津美术网
天津美术网
津派书画传播者
763文章数 1380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专题推荐

洞天福地 花海毕节 山水馈赠里的“诗与远方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