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治理的“最后一公里”,连着千家万户的获得感。在成都市郫都区红光街道,从商住小区的公共事务到开放式街区的日常管护,一场以居民为核心的治理实践正在展开——通过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唤醒群众参与热情、凝聚多元协同力量,曾经的“治理难题”变成了如今的“幸福图景”。
小区里的“共治密码”:从“各说各话”到“齐心议事”
“没想到这踢脚线问题昨天刚反馈,今天就修好了!”雅宾利小区居民李祝勇指着3栋1单元的过道墙,语气里满是欣慰。近日,他在小区五方院落共治工作群里随手提了句“墙面踢脚线木板松动”,没成想当天就有回应:共治小组轮值人员第一时间联系物业,第二天一早,受损的墙面便恢复了整洁。
这样的高效响应,放在几年前的雅宾利小区,几乎是“不可能的事”。作为典型的商住小区,这里既有长期居住的业主,也有频繁流动的商户、租客,人口结构复杂导致需求多元,公共事务常常陷入 “你不管、我不管”的僵局。更棘手的是,业委会筹备多次遇阻,小区治理像没了“主心骨”,路灯不亮、绿化杂乱等问题,居民反映了好几次也难解决。
转机,始于红光街道三观社区党委探索的“3+3”轮值主席小组工作模式。“硬推业委会容易引发矛盾,不如先从居民的兴趣爱好入手,把人心聚起来。” 社区负责人说。
于是,喜欢养花种草的居民凑成“苗圃社”,定期交流园艺技巧;爱养宠物的业主组建“宠物社”,约定文明养宠细则;还有青少年志愿服务队、足球队、篮球队……一个个小小的自组织,像纽带一样,把原本不相熟的居民拧到了一起。
“一开始就是一起养花、打球,后来聊到小区里的烦心事,大家都觉得‘不能光抱怨,得一起想办法’。”小区自治小组成员回忆。从兴趣组织里,小区党组织慢慢孵化出负责日常议事的院委会;再从院委会中发掘有责任心、有能力的居民骨干,最终推动成立了业委会。
如今,小区党支部引导120多名党员、群众加入小区共治小组,按“定人定区、就近服务”的原则轮值,谁负责巡查楼栋、谁对接物业、谁收集居民意见,清单列得清清楚楚。
“现在小区里见得到轮值人员,有问题说一声就能有回应。”居民们说,社区还专门打造了睦邻空间、悠然小院等 “微阵地”,坝坝会、沟通会常开,大家对治理工作从“不了解”变成“主动参与”,通过党组织“搭台”,合伙人“唱戏”,实现从“干部干、群众看”向“全民参与基层治理”转变。
巷弄里的“自治风景”:从“杂乱无序”到“共建共享”
走出小区,红光街道广兴巷的清晨同样充满活力。75岁的老党员吴德昌穿着红色志愿者马甲,正笑着指引路过的市民:“您好,自行车停前面共享车棚更方便,往前十多米就到啦!”说话间,他还主动上前,帮一位居民把自行车推到指定区域停放。
“以前可不是这样。”吴德昌是土生土长的广兴巷人,提起过去的巷子,他印象深刻:“那时候没规划停车的地方,电瓶车、自行车乱停在路边,走路都得侧着身子,有时候还会因为抢车位吵起来。” 作为开放式街区,广兴巷周边有商铺、有居民区,人流量大且流动频繁,环境卫生、停车秩序等问题,一直是当地居民的“心头愁”。
改变,合兴社区没有“单打独斗”,社区党委积极推动党组织进街区,成立了街区党支部,通过搭建“街区议事三维联动工作机制”,把驻地单位、周边高校、街区商家、居民代表都请进了议事桌,一起商量怎么把巷子管好。大家你一言我一语,不仅理清了问题,还建起了“社区资源数据库”——商家愿意出人力维护门前环境,高校师生能提供法律、文化等专业咨询,居民则主动报名当志愿者。
很快,广兴巷街区服务站挂牌成立,服务站创新构建“3+N+X”区域化党建联盟,建立区域化党建联席制度,推动9家驻区单位党组织、两新党组织共建,通过汇聚各方资源与力量,形成了党建引领、多方协同、资源共享的良好治理格局。老党员吴德昌成了首批志愿者,每天清晨,他都会在巷子里转上几圈,除了引导停车,还会随手捡垃圾、劝导不文明行为;街区里的商家轮流参与日常治理,高校学生定期来开展普法宣传、文明劝导活动…… 曾经“乱糟糟”的巷子,如今成了大家共同守护的“家园”。“设施变好了,人心也齐了,看着广兴巷一天天变美,我们心里都高兴。”吴德昌说。
从小区到巷弄,从“要我参与”到“我要参与”。如今,红光街道率先构建的“党委领导、枢纽协调、专业赋能”的运营机制和“1+6+5”的组织体系,通过街道与电子科技大学、西华大学等建设的校地社联合创新实践基地,实现“一个平台促整合”在街道落地落实的中心定位,以及“治理研究、保障资金、人才培育、主体孵化、小区治理、信息化支持中心”六个具体职能中心,“案例库、产品库、需求库、主体库、人才库”五大特色库支撑,在有效破解基层治理难题方面已初见成效。
同时,街道创新建立起“党委统揽行政、专业机构深耕服务”的双轨运行机制,通过校地共建、资源整合、专业赋能三向发力,积极挖掘辖区高校资源,与西华大学社会工作与法学院共建校地联合创新实践基地,通过政府购买服务引入新济源、新民智库等6家专业机构,在民情收集、矛盾调解等领域精准施策。这些实践成果正让“幸福红光”的底色越擦越亮。正如街道相关负责人所说:“当治理有了温度,民生就有了质感,这样的社区,才是居民的幸福家园。”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