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珍宝岛战斗后,刘帅向毛主席力荐一人:他任兰州军区司令我睡得着

0
分享至

1969 年夏,北京的气氛很凝重。

珍宝岛战斗刚过,苏军在中苏边境陈兵百万,西北防线成了重中之重,可兰州军区司令的人选却迟迟定不下来。

有人提了几个名字,要么手头有其他防务脱不开身,要么资历够但缺乏独当一面的硬仗经验。

就在大家争论不下时,刘伯承元帅缓缓开口,声音不大却掷地有声:“我推荐皮定均,只有他来当兰州军区司令,我才能睡得着。”

满座的人都愣了。皮定均?那个当年在太行山敢带着两个兵闯敌营的“皮猴子”?

他们不知道,刘伯承推荐的,不仅是一个猛将,更是自己手把手教出来的“放心将”。

1940 年春,太行山区的桃花刚开,皮定均骑着马往 129 师师部赶。

他刚被任命为太行军区第五军分区司令,满心都是“终于能独当一面” 的兴奋,却没料到,一进门就被师长刘伯承问得哑口无言。

“你从分区来,这五十里路,有几座山?几条河?哪个村口的路能通马车?哪个山坳能藏兵?” 刘伯承坐在藤椅上,手指轻轻敲着桌面。皮定均挠了挠头,脸一下子红了。他一门心思赶路,根本没注意这些。

“五行不定,输得干干净净!” 刘伯承的声音沉了下来。“五行” 是军事术语,指任务、敌情、我情、地形、时间,这是将领的基本功。

他指着地图,耐心解释:“你当分区司令,管的是一方防务,连地形都摸不清,敌人来了怎么布防?士兵往哪藏?”

那天,刘伯承让皮定均重新走一遍来时的路,把山川、河流、村庄的位置全记下来,晚上回来再考。

皮定均骑着马跑了一下午,直到太阳落山才赶回师部,手里的笔记本记满了密密麻麻的标记。也就是从这天起,他才真正明白:打仗不是靠猛劲,得用脑子。

在此之前,皮定均在刘伯承眼里,是个“让人又爱又气” 的兵。他是放牛娃出身,没读过多少书,参军后凭着一股不怕死的劲往上冲。

乔装成农民混进敌占区侦察,身份暴露了就凭着地形跟敌人周旋;为了抓个日军俘虏摸清敌情,他只带两个战士就摸到敌营外围,差点被巡逻兵发现。

每次听说这些事,刘伯承都会把他叫过来骂一顿:“你是团长,不是小兵!你出事了,部队怎么办?” 可骂归骂,刘伯承也知道,这孩子身上有股难得的韧劲,只要好好教,能成大器。

在刘伯承的调教下,皮定均慢慢收起了“莽劲”,学会了用战术打巧仗。

1946 年中原突围,他的任务是带着一旅七千兵力,牵制国军的三十万大军,掩护主力向西突围。这几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可皮定均却打出了“神操作”。

他先大张旗鼓地向东运动,假装要突围,把敌军主力引过来;等主力安全跳出包围圈,他又突然掉头,集中兵力朝敌军阵地猛冲一下,让敌人以为他要往西追主力,自己却带着部队悄悄向东,钻进了大别山。

近一个月的时间里,他带着部队在崇山峻岭里奔袭,避开敌军的机械化部队,最后硬是把七千人马完整地带到了苏皖解放区。

这场“千里突围” 让皮定均名声大噪,连毛主席都记住了这个名字。1955 年授衔时,按他的资历和职务本该是少将,毛主席特意在名单上批了一句:“皮有功,少晋中!”

后来他到福州军区当副司令,负责海防,把沿海的防御工事打理得井井有条,连周总理都在宴会上夸他:“你这个‘皮旅’打仗真行,中央把你当一个方面军在用!”

刘伯承听说这些事,笑着点头:“这孩子,终于把我教的东西用活了。”

1969 年 3 月,珍宝岛战斗结束后,苏军的反应超出了所有人的预料。



他们不仅在边境增兵,还放出话要搞“外科手术式打击”,百万大军压在北疆,西北的兰州军区一下子成了防务核心。可谁来当兰州军区司令,成了中央的难题。

当时最被看好的是韩先楚,可他在福州军区负责东南海防,那边要盯着台湾海峡,根本抽不开身。

其他将领要么缺乏在恶劣地形作战的经验,要么没带过大规模边防部队。军委开会讨论了好几次,都没个结果。

就在这时,刘伯承主动找到了毛主席。



他坐着手摇椅,慢慢说起了皮定均:“主席,您还记得中原突围的皮定均吧?这孩子我带了十几年,从太行山到福建海防,他有勇有谋,最关键的是,他能在苦地方扎下根。”

刘伯承的理由很实在:第一,皮定均经得住硬仗。中原突围七千对三十万,他能把部队带出来;福州海防那么紧张,他能让敌人不敢轻易来犯,西北的苦和险,他扛得住。

第二,他懂边防。在福州时,他天天围着海岛转,摸清了每一块礁石的位置;西北多戈壁荒漠,地形比沿海还复杂,可他当年在太行山跟着自己学过地形勘察,肯定能快速摸透西北的防务要点。

第三,他听话又灵活。该硬的时候硬,比如珍宝岛这样的情况,他不会怯;该细的时候细,比如修防御工事、练部队,他能沉下心来做。

毛主席听完,也想起了当年那个创造“千里突围” 奇迹的年轻将领,还有自己批的“皮有功,少晋中”。他点了点头:“既然你这么说,那就让皮定均去。”

命令下来时,皮定均正在福州军区的海防阵地上视察。周总理深夜给他打了个电话:“西北需要你,明天就出发,不用带太多东西,那边等着人呢。”

他没多问,只说了句“保证完成任务”,第二天就揣着两件换洗衣服,坐上了去兰州的飞机。

到了西北,皮定均才知道这里的条件有多苦。风沙大到睁不开眼,戈壁滩上开车半天见不到一个人,冬天的气温能降到零下三十度。



可他没抱怨,第一天到军区,放下行李就去了边防连。接下来的几年里,他坐着一辆吉普车,跑遍了兰州军区的每一个哨所,从阿尔泰山到昆仑山,哪里有边防战士,哪里就有他的身影。

短短三年,他跑坏了四辆吉普车;长期在风沙里奔波,他得了神经面瘫,右边的脸慢慢歪了,吃饭都费劲,不得不去北京做手术。

刘伯承一直惦记着他,每次打电话都劝:“你别太拼,身子是革命的本钱。” 皮定均却在电话里笑:“帅座您放心,风沙大才好呢!真要是打仗,敌人的空降兵在风沙里落不下来,这是老天爷帮咱们守边防啊!”

就这样,皮定均在西北守了十年,把兰州军区的防务打理得严严实实。直到后来因公殉职,他的办公桌上还放着一张西北边防地图,上面画满了密密麻麻的标记。

那是他用脚量出来的防线,也是刘伯承当年教他的“五行” 里,最扎实的“地形”。

而刘伯承当年那句“他任兰州军区司令我睡得着”,也成了对这个学生最中肯的评价。

声明:个人原创,仅供参考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距离距离
距离距离
距离
66文章数 54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专题推荐

洞天福地 花海毕节 山水馈赠里的“诗与远方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