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蓝字 关注洛南城乡事
金秋时节,瓜果飘香。洛南县四皓街道中心村的西红柿迎来丰收季。大棚内,一人多高的西红柿枝蔓郁郁葱葱,红绿相间的果实缀满枝头,绿如翡翠,红似宝石,温热的气息裹挟着馥郁的果香迎面袭来。
“这个大棚长170米,宽10米,占地2.5亩多,产量能达到2万多公斤。今年的西红柿果型好,口感佳,经济效益也比较可观。”中心村党支部书记樊亚锋望着丰收景象,喜悦之情溢于言表。
放眼望去,产业园内,110个蔬菜大棚在蓝天白云的映衬下蔚为壮观。分拣车间里,10多名村民正熟练地将西红柿按大小分装。一旁,四五人协作将包装好的货箱搬上货车。“昨天下午已经装了一半,今天上午这车就能发走,下午就能摆上渭南市场的货架。”货车师傅一边装货一边说道。
2021年,中心村蔬菜专业合作社投资50万元,建起12座大棚,试种甜瓜、圣女果、辣椒、西红柿等六个品类。樊亚锋回忆:“起初由于技术不成熟、品种杂、产量低,客商不愿来,效益并不理想。”
乡村振兴靠产业,产业发展靠特色。樊亚锋带领村干部远赴山东、渭南、西安等地考察学习后,一致认识到:种菜既要有规模,更要重品质。2023年起,中心村引进山东寿光抗病性强、挂果率高的西红柿新品种,推广规模化种植。次年,又特聘来自咸阳市泾阳县、拥有30余年种植经验的技术员驻点指导,从育苗、移栽到田间管理,全程护航,西红柿品质和产量稳步提升。
“6月上旬移栽,8月中旬上市,10月中下旬采摘结束。仅四个月,一座大棚毛收入就能达到六万多元。”技术员张金林介绍道。这几天,他看群众忙不过来,主动充当了三轮车驾驶员。“洛南这气候,特别适宜种植越夏茬西红柿,品质好、糖度高、病虫害还少。”
“一天干8个小时,摘1000多斤,一天就是80块钱,觉得好着呢,我这年纪也60多了,家里有老的,有小的,但是我不出门就能挣到钱。”66岁的务工人员任秀芳说话时,脸上笑容灿烂。
“7、8年前这里还是一片荒滩,如今成了产业园。”樊亚锋感慨,“今年亩产预计一万五千斤,目前第三茬正在采收,合作社全年收入预计能达到七八十万元。”
欢迎乡党们留言、分享、点赞和点!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