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成都9月11日电(黄晓芸)在成都的大街小巷,活跃着一群“五老”(老干部、老战士、老专家、老教师、老模范)志愿者,在矛盾纠纷调解的第一线、社区志愿服务现场、未成年人成长的关键节点,总少不了他们的身影。
成都市关工委以“五老”工作室凝聚“银发力量”,让“五老”们充分运用自己的智慧、经验和能力,推动社会和谐与进步,在此过程中,“五老”们也活力十足,乐此不疲。
这份活力和快乐源自被需要的幸福感,也源自人生价值得到实现时的满足感,这些“银发力量”不仅守护了万家灯火,更让“老有所为、老有所乐”的愿景照进了寻常生活。
以老助老托起“夕阳红”
成都青白江区廖家场社区老街鳅鱼巷的一棵百年黄桷树下,是社区居民了解国家政策、学习禁毒防艾知识、领取电信诈骗“防骗秘籍”的地方。这是廖家场社区“余晖”五老工作室设立的宣传点,5年多来,共有52场主题宣讲活动在这里开展。
“余晖”五老工作室以“余晖”老党员工作室为载体,于2019年9月成立。工作室现有老党员志愿服务队、老兵志愿服务队、老年禁毒防控志愿服务队三支队伍,共有常态化参与活动的骨干成员40余人。据廖家场社区党委书记蒋代述介绍,廖家场社区是典型的城市老社区,老年人口占比高,70岁以上的老人有800余人。
“余晖”五老工作室牵头人邓江亭认为,不同于年轻人可以通过互联网平台获取信息、寻求帮助,老年人更需要“身边”的帮助。由于“五老”们与老年人的心理距离更近,除了开展知识宣讲以外,“余晖”五老工作室还承担起老人们的生活贴心人、健康守护者的角色。
“余晖”五老工作室的志愿者们在修理路面。(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走进“余晖”五老工作室,一面工具墙引人注目,胶带、钳子、螺丝刀等工具一应俱全,这是“余晖”五老工作室的特点——技术流。邓江亭介绍说,工作室吸纳了水电工、汽修师、急救员、医生等专业人士,针对性解决老人们日常遇到的问题。“余晖”五老工作室还制作了“便民服务卡”,把联系方式张贴在独居、空巢和高龄老人家门口。为老人们服务虽然辛苦,但当群众为“五老”志愿者们的工作点赞时,“五老”志愿者们心里就很满足。
成都市关工委相关负责人表示,成都市关工委将持续以“五老”工作室为抓手,搭建好平台、完善好机制,让“五老”们不仅能老有所养,更能老有所为、老有所乐,让这股“银发力量”书写出更多有温度、有情怀、有力量的故事。(完)
转自:新华网,有部分修改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