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值“八五”普法规划总结验收关键节点,为系统总结“八五”普法规划实施成果,进一步深化法治宣传教育实效,“法治浦东”特开设【“八五”普法巡礼】专栏,集中展示全区各单位“八五”普法创新实践。
今天,让我们一起来看看浦东新区“八五”普法期间依法治理实践!
当前,浦东作为超大型城市区域,其人口密度、空间复杂度与治理需求均居全市前列,对基层依法治理的精细化、专业化水平提出了更高要求。面对治理场景的多元性与复杂性,浦东新区创新构建党建引领、精准施策、多元共治“三维融合”治理模式:以党建为“红色引擎”统领全局,通过精准分类治理破解痛点难点,依托多元主体协同形成治理合力。
党建引领铸根基,构建“红色法治”引擎
加强组织领导“定盘星”。浦东新区坚持以习近平法治思想为指引,区委中心组及各级党委(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定期开展习近平法治思想专题学习,并将学习情况列入法治建设责任制考核重要内容。
推出“习近平法治思想进机关”“习近平法治思想进社区”“习近平法治思想进校园”项目,成立由相关单位领导、高校资深教授及市委区委党校、浦东干部学院教师组成的19人“习近平法治思想宣讲团”,面向区级机关、管委局、直属企业开展36场主题宣讲,覆盖360余人次,着力提升党员干部法治意识和依法履职能力。制定并下发《关于印发我区领导干部应知应会党内法规和法律法规清单的通知》,以“共性清单+个性清单”的模式规范领导干部学法机制,有效夯实基层依法治理基础。
下好顶层设计“先手棋”。每年年初召开浦东新区区委全面依法治区委员会守法普法协调小组年度会议,研究确定年度重点工作任务,就深化普法与依法治理各项工作作出全面部署。
年中面向全区广泛征集重点普法与依法治理项目/活动,组织落实《浦东新区国家机关“谁执法谁普法”普法责任制履职情况报告评议活动实施办法》,推动普法与依法治理工作走深走实。结合《浦东新区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十五五”规划》编制,以深化培育民主法治示范居村为抓手,积极推进法治乡村建设。区发改委出台“四个一”创新服务举措,即“发布一个行动方案、探索一批制度创新、搭建一个服务平台、实施一套支持政策包”,为市场主体“走出去”、优化引领区法治化营商环境提供坚实保障。
建强红色阵地“硬堡垒”。依托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商务楼宇党群服务站等红色阵地,浦东新区构建“点员结合”的法治观察网络,36个街镇已实现73个观察点全覆盖,140余名由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律师、新闻记者及市民代表组成的观察员,为引领区营商环境优化、城市治理提质等领域织就一张“民意直通、法治共治”的精密网络,通过“红色议事厅”“楼宇党建沙龙”等载体,将民意收集触角延伸至城市治理最末端,2023年度,浦东新区获十大市级优秀基层法治观察建议1件,鼓励奖建议1件。
东明路街道翠竹苑居民区党总支组建以党员志愿者为主力的“青青翠竹”先锋队,联合网格长、专职网格员、楼组长等力量,以4个微网格为基本单位,建立包块责任制。北蔡镇利用“两计划一行动”“邻里党支部”等平台,定期展示社区在职党员、社区达人、自治骨干治理经验,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基层治理样本库。
精准施策破难题,打造“靶向治理”体系
分类治理精准施策,擘画人文治理“新范式”。面对基层社区主体多元化、利益诉求多样化,浦东新区因地制宜,充分尊重主体差异,为社区精准画像、量身定制治理方案,让“一把钥匙开一把锁”的精准治理策略落到实处。
针对青少年普法,浦东新区制定并下发《“向日葵”青少年法治素养提升工程品牌活动实施方案》,打造以“向日葵”IP为核心,系统整合全区青少年普法资源,深入推进“习近平法治思想进校园”。
针对企业,区知识产权局在沪江网校上开设“微课堂”,推出知识产权法专题课程,吸引1.3万企业研发人员、管理人员注册学习,为企业提升知识产权竞争软实力提供了有力支撑。
针对新业态新就业群体,惠南镇建设17家“高标准”“贴心式”红色加油站,设立“法律宣传角”,开展各类普法讲座、法律服务咨询等系列活动。
唐镇搭建“新朋友协商议事会”,建立新就业群体双月协商议事机制,聚焦高频共性问题专项整治。
数智赋能精准创新,铸就智慧治理“动力源”。紧扣基层所需,浦东新区巧用“数智”力量,为基层减负赋能提供新思路、创造新动能。
高行镇打造全要素智慧平台,搭建涵盖智慧设施、智慧服务、智慧管理、智慧参与等全要素智慧社区管理平台,综合开发群租整治、垃圾管控、车辆管控、违规装修等28个智慧社区应用场景。
上钢新村街道针对部分社区“飞线充电”乱象,引入“安小智”露天智能充电柜,并建立智能充电柜数据管理平台,实时监测使用情况,大幅提高智能化管理水平。
普治结合精准滴灌,培育法治素养“新生态”。浦东新区在严格落实“谁执法谁普法、谁主管谁普法、谁服务谁普法”的普法责任制的基础上,将普法深度融入基层治理实践,实现法治宣传与依法治理良性互动。
浦东法院紧扣“谁执法谁普法”责任制,以“短视频+情景剧”为切入点,于2021年推出“有典民堂”小剧场系列,将法律条款转化为生活化场景,在活泼的叙事方式中让群众能够更直观、轻松地掌握《民法典》中的核心内容。塘桥街道在对街区商户进行日常走访与意见征询时,开展《大气污染防治法》《上海市餐饮业大气污染防治办法》及其他法律法规中关于商户合规经营、餐饮油烟排放的知识宣传,并联合环保部门在社区举办环保知识讲座。
多元共治促善治,凝聚“协同治理”合力
强化部门联动织密基层治理“防护网”。近年来,浦东新区不断强化多部门协同服务,为基层依法治理“提质增效”。
花木街道为助力展会经济良性发展,打造新国际博览中心“三所联动新博商区调解工作室”,引进由花木街道司法所、世纪广场派出所、乔文律师事务所、花木街道平安办、花木派出所、花木市场监督管理所、花木社区事务受理中心、交警支队机动大队等组成的“3+1+n”工作平台,第一时间化解展会纠纷,为花木营商环境提供法治保障。
金杨新村街道组建“市场主体权益保护联盟”,整合司法、商会等十个部门资源,设立“合规指导服务站”,建立“金商座谈会”常态沟通平台,搭建维权快速通道。
深化“两人”工程迸发基层治理“大能量”。浦东新区持续深化“法治带头人”“法律明白人”培育工作,充分发挥“两人”在尊法学法守法用法方面的示范引领作用。通过“市—区—街镇”三级纵贯式培训体系,着力打造一支素质过硬的基层法治队伍,使其成为推动基层法治建设的“生力军”,为基层依法治理持续注入新动能。老港镇吸纳“五老”(老党员、老干部、老教师、老军人、老劳模)担任“法治明白人”,开展“围炉夜话”“老支书拉家常”等活动,把矛盾纠纷化解在“炊烟升起处”。
引入社会力量共筑基层治理“同心圆”。浦东新区以“全过程人民民主”为指引,吸引更多优质资源在社区聚集,引导包括居民自治组织、社会组织、企业等多元主体深入参与社会治理,以“自治+共治”破圈共融,走出基层治理新路子。
金桥镇聚焦“物业治理”难点痛点发力,以“市场化、区域化、专业化”为抓手,全面启动实施“物业三化”改革,落实物业治理“家园工程,绘就物业治理新愿景”。
书院镇搭建“小哥议事会”“睦邻暖‘新’”等自治平台,吸纳新就业群体参与社区协商议事、矛盾调解、文明宣传等事务,有效减少辖区因外卖配送引发的矛盾纠纷。
接下来,浦东新区将紧紧围绕“三个坚持”,扎实推进引领区依法治理工作。坚持人民至上理念,以党建引领为根本准则。始终把党建作为基层治理的“主心骨”,全力将党的政治优势转化为实实在在的治理效能。坚持问题导向,将精准施策作为关键路径。深入开展主体细分、需求研判和技术赋能工作,持续优化“需求—供给”精准匹配的治理闭环,推动治理模式从“被动响应”向“主动预见”升级,切实提升城市治理的前瞻性。坚持握指成拳,把多元共治作为长效保障。持续激发多元主体的参与活力,不断为构建共建共治共享格局提供更具借鉴意义和实践价值的样本。
消息来源:浦东新区司法局普法与依法治理处
法治浦东综合编辑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