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作声明:本文为虚构创作,请勿与现实关联
01
2008年的春天来得格外早,陈大海站在阳台上看着楼下忙碌的人群,心情很好。
42岁的他在国企干了大半辈子技术工人,虽然工资不高,但胜在稳定,加上妻子王秀兰在纺织厂的收入,日子过得还算不错。
这些年他们省吃俭用,又把祖上留下的老房子卖了,好不容易攒够了70万,准备给儿子陈向荣买房结婚用。
向荣今年23岁,刚从大学毕业两年,在一家私企做销售,收入不稳定,但人踏实肯干,女朋友也是个好姑娘。
“大海,你在家吗?”门外传来熟悉的声音,是堂哥陈旭华。
陈大海打开门,看到堂哥脸色有些憔悴,眼圈发红,明显是遇到了什么麻烦。
“旭华,怎么了?快进来坐。”陈大海把堂哥让到客厅,给他倒了杯茶。
陈旭华接过茶杯,手有些发抖:“大海,哥哥遇到难处了,想找你帮个忙。”
陈大海心里一紧,这些年堂哥的建材生意做得很好,在当地小有名气,能让他这样的人开口求助,肯定不是小事。
“你说,只要我能帮上的,绝对不含糊。”陈大海拍了拍堂哥的肩膀。
陈旭华深吸一口气,把最近的遭遇说了出来。
原来这次金融风暴影响很大,几个大客户拖欠货款,加起来有200多万,银行那边又突然收紧了放贷政策,不肯再借钱给他。
“我算过了,如果能有70万周转资金,就能撑过这个难关,明年春天生意恢复,连本带利都还给你。”陈旭华说着,从包里掏出一张纸,“我给你30%的利息,写在这里了。”
陈大海看着那张简单的借条,上面写着借款70万,利息30%,明年春天归还。
他心里有些犹豫,70万对他们家来说是全部家当,如果有什么闪失,儿子的婚房就没着落了。
“大海,我知道这钱对你们很重要,但我真的没办法了。”陈旭华的眼睛红了,“从小到大,你是我最信任的人,除了你,我不知道还能找谁。”
看着堂哥的样子,陈大海想起小时候的事情。
那时候两家住得很近,陈旭华比他大两岁,从小就护着他,上学路上有人欺负他,堂哥总是挡在前面。
后来陈旭华做生意,每年过年都会给他们家带礼物,对向荣也很好,经常说要资助这个侄子读大学。
“旭华,咱们是兄弟,有困难当然要帮。”陈大海下定决心,“我明天就去银行把钱取出来。”
陈旭华激动得差点站起来:“大海,你真是我的好兄弟,这个恩情我一辈子都记得。”
“说什么恩情,都是一家人。”陈大海笑了笑,“只是这钱我得和秀兰商量一下,毕竟是给向荣买房的。”
当晚,陈大海把这事告诉了王秀兰。
王秀兰听完后沉默了很久,最后说:“旭华哥确实对咱们家不错,既然你决定了,我支持你。”
“秀兰,委屈你了。”陈大海握住妻子的手,“向荣的房子可能要推迟一段时间。”
“推迟就推迟吧,反正孩子还年轻。”王秀兰叹了口气,“只是希望旭华哥说话算数。”
02
第二天,陈大海去银行取了70万现金,整整齐齐地装在一个布袋里。
陈旭华接过钱的时候,双手都在抖:“大海,你这是救了我的命,明年春天,我一定连本带利还给你。”
“我相信你。”陈大海拍了拍堂哥的背,“好好干,把生意做起来。”
陈旭华走后,陈大海心里既有不舍,也有期待,毕竟如果堂哥能按约定还钱,他们家就能多20多万,向荣的房子还能买得更好一些。
前几个月,陈旭华经常给陈大海打电话,汇报生意的进展。
“大海,客户那边有动静了,有两家已经答应年底结账。”
“厂子那边我又投了点钱,设备更新了,效率提高了不少。”
“银行那边松了口,准备给我放点贷款,资金就更充裕了。”
听到这些消息,陈大海心里很高兴,看来堂哥的生意确实在好转。
王秀兰也放心了不少,开始和邻居们说起这事,语气里带着骄傲:“我们家旭华哥就是有本事,这么大的困难都能挺过来。”
半年后,陈旭华的电话突然少了。
起初陈大海以为是生意忙,没太在意,但连续一个月都联系不上,他开始担心了。
“旭华,最近怎么样?生意还顺利吗?”陈大海主动打了个电话。
电话响了很久才接通,陈旭华的声音听起来很疲惫:“大海,还在想办法,客户那边还在拖着。”
“不急,慢慢来。”陈大海安慰道,“身体要紧,别累坏了。”
“嗯,我知道的。”陈旭华匆匆挂了电话。
又过了一个月,陈大海再打电话,显示关机。
连续几天都是关机,陈大海心里开始不安,决定亲自去建材厂看看。
到了厂子门口,陈大海愣住了。
偌大的厂房大门紧锁,门口堆着一些垃圾,玻璃上贴着各种催债的条子。
他找到看门的老大爷打听情况。
“陈老板啊,早就不见人了。”老大爷摇摇头,“设备也搬走了,听说是半夜搬的,声音很大。”
“什么时候的事?”陈大海急忙问。
“有一个多月了吧,具体哪天我也记不清了。”老大爷想了想,“对了,那天晚上我还看到有卡车在装东西,第二天就人去楼空了。”
陈大海感觉脑袋嗡嗡作响,手脚都有些发软。
他又找到附近几个商户打听,得到的消息都差不多,陈旭华一家确实在某天夜里搬走了,连招呼都没打。
“陈老板欠了不少外债,前段时间经常有人来要账。”一个卖钢材的老板说,“可能是扛不住压力跑了吧。”
陈大海听得心如刀割,70万就这么没了?
他不敢相信,决定去找大伯陈大山问个清楚。
陈大山已经75岁了,身体还算硬朗,但听到陈大海的话后,整个人都蒙了。
“什么?旭华借了你70万?”老人家瞪大眼睛,“我怎么不知道?”
“大伯,旭华现在在哪里?”陈大海急忙问,“他有没有和您联系?”
陈大山摇摇头,眼圈红了:“那天他只留了张纸条,说要出去避避风头,让我别担心。”
“纸条呢?”
“在这里。”陈大山从抽屉里拿出一张皱巴巴的纸,上面用钢笔写着几行字:爸,我要出去一段时间,别担心,照顾好身体,有消息我会联系你的。
看着这张简单的纸条,陈大海感到一阵绝望。
“大海,这到底怎么回事?”陈大山拉住他的手,“旭华为什么要借你的钱?”
陈大海把事情的经过详细说了一遍,说到最后,声音都哑了。
陈大山听完后,一屁股坐在椅子上,老泪纵横:“这个败家子,怎么能这样对你们?”
“大伯,您别太难过,身体要紧。”陈大海强忍着眼泪安慰老人,“也许旭华真的遇到了什么难处。”
“难处?什么难处能让他连招呼都不打就跑了?”陈大山气得浑身发抖,“70万啊,那是你们的全部家当!”
03
当天晚上,陈大海拖着沉重的脚步回到家。
王秀兰看到他的表情,就知道出了大事:“怎么了?旭华哥那边有什么问题吗?”
陈大海把白天的遭遇说了一遍,说完后整个人像泄了气的皮球。
王秀兰听完后,脸色煞白,半天说不出话来。
“70万就这么没了?”她的声音在颤抖,“向荣的房子怎么办?”
“我也不知道。”陈大海埋着头,“也许旭华真的遇到了什么困难,也许他会回来的。”
“都这时候了,你还为他说话?”王秀兰眼泪一下子涌了出来,“他这是骗钱,是诈骗!”
“秀兰,别这么说,旭华不是那样的人。”陈大海虽然心里也怀疑,但还是不愿意相信堂哥会骗他。
第二天,陈大海去派出所报了案。
接待他的民警很同情,但调查后告诉他,这种情况属于民事纠纷,建议通过法律途径解决。
陈大海又找了律师咨询,律师看了那张简单的借条,摇了摇头。
“借条太简单了,没有担保,没有抵押,就算起诉,也很难执行。”律师实话实说,“对方现在又联系不上,追回的可能性很小。”
“那我们该怎么办?”陈大海问。
“只能等,等他主动联系你,或者等警方有他的消息。”律师叹了口气,“这种案子我见得多了,大部分都是石沉大海。”
走出律师事务所,陈大海感到前所未有的绝望。
70万,对一个工人家庭来说,这是多少年的积蓄啊。
回到家,他把情况告诉了王秀兰,两人抱头痛哭。
“都怪我,当初就不该借这笔钱。”陈大海自责地说。
“不怪你,是我们太信任他了。”王秀兰擦着眼泪,“现在说什么都没用了,想想以后怎么办吧。”
陈向荣知道这事后,也很难过,但他安慰父母:“爸妈,房子不着急,我可以再等等,先租房住。”
“委屈你了,孩子。”陈大海拍了拍儿子的肩膀。
“不委屈,一家人不说两家话。”陈向荣反过来安慰父亲,“我们年轻,还有机会。”
失去这70万,对陈大海一家来说是沉重的打击。
原本计划好的新生活一下子被打乱了,所有的梦想都变得遥遥无期。
为了尽快弥补这个窟窿,陈大海开始拼命工作。
白天在厂里上班,晚上和周末就接私活,修理电器、安装设备,什么活都干。
王秀兰也加班加点,能加的班都加,能省的钱都省。
两人的生活变得异常节俭,买菜都要精打细算,衣服破了补了又补。
“大海,你悠着点,别累坏了身体。”王秀兰看着丈夫日渐消瘦的脸,心疼地说。
“没事,我还年轻。”陈大海强撑着笑,“趁着还能干,多挣点是点。”
这些年来,陈大海偶尔会托人打听陈旭华的消息。
同乡、朋友、生意伙伴,凡是可能知道消息的人,他都问过,但始终没有结果。
陈旭华就像人间蒸发了一样,再也没有出现过。
大伯陈大山因为儿子的事情,感到非常愧疚,每次见到陈大海都会流泪。
“大海,都是我没教好这个儿子,对不起你们一家。”老人家总是这样说。
“大伯,您别这么说,这不怪您。”陈大海每次都会安慰老人,“也许旭华真的有什么苦衷。”
两家人的关系因为这件事变得有些尴尬,以前经常走动,现在见面都不知道说什么好。
街坊邻居提起这事时,有人同情,有人冷嘲热讽。
“陈大海这人就是太老实,70万说借就借,现在好了,肉包子打狗。”
“谁说不是呢,做人不能太善良,现在这个社会,谁还讲什么兄弟情义。”
面对这些议论,陈大海总是苦笑着回应:“血浓于水,也许他有难处。”
陈向荣大学毕业后,非常努力地工作,希望能尽快挣钱帮助家里。
他换了几份工作,最后在一家销售公司站稳了脚跟,收入逐渐稳定。
直到28岁,他才勉强攒够首付,贷款买了一套小户型的房子。
结婚的时候很简单,没有大摆酒席,亲朋好友都知道他们家的情况,也都很理解。
“向荣,委屈你和媳妇了。”陈大海在儿子结婚的那天说。
“爸,什么委屈不委屈的,我们过得挺好。”陈向荣拍了拍父亲的背,“您和妈也辛苦了这么多年,该享享福了。”
04
时光荏苒,转眼就到了2024年。
陈大海正式退休了,这一年他已经58岁,比法定退休年龄提前了两年,因为工厂效益不好,鼓励老工人提前退休。
退休的那天,同事们为他办了个简单的送别会。
“老陈,以后就清闲了,好好享受退休生活吧。”车间主任握着他的手说。
“是啊,这么多年辛苦了,该歇歇了。”陈大海笑着回应,心里却有些空落落的。
回到家,王秀兰已经准备好了丰盛的晚餐。
“庆祝你退休。”她笑着说,“以后咱们就是老两口过日子了。”
“是啊,向荣也有自己的家了,咱们也该为自己活活了。”陈大海感慨地说。
退休后的生活很悠闲,陈大海每天早起锻炼,然后买菜做饭,下午和老朋友下棋聊天。
这种平静的生活让他逐渐淡忘了那些不愉快的往事,包括陈旭华欠钱的事。
退休后的第三天下午,陈大海正在家里整理多年积攒的工具。
这些工具都是他干私活时用的,现在退休了,想卖掉一些用不上的,给家里添置点新家具。
他正在摆弄一把老虎钳,想起这是刚工作时师傅送给他的,用了三十多年了,还很好用。
突然,手机铃声响起。
他放下工具,拿起手机一看,屏幕显示一个陌生的外地号码。
现在诈骗电话很多,陈大海本想直接挂断,但鬼使神差地接了起来。
“喂?”他的声音有些警惕。
电话那头传来一阵沉默,然后响起一个熟悉又陌生的声音。
“大海,是我,旭华。”
陈大海整个人愣住了,手机差点掉在地上。
16年了,这个声音他做梦都能听到,现在突然响起,让他有种不真实的感觉。
“旭华?真的是你?”陈大海的声音在颤抖,心跳得很快。
“是我,大海,我知道你一定恨我,但我必须告诉你一个秘密。”陈旭华的声音很虚弱,似乎在强忍着什么,“一个关于那70万的秘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