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岁老爷子在养老院住了30年,不哭不闹,直到去世后儿子发现原因

分享至

创作声明:本文为虚构创作,请勿与现实关联

那年深冬,陈天明的手像枯树枝一样抓着儿子的胳膊。

"志华,如果爸爸告诉你一个秘密,一个关于我们家的秘密,你会怎么想?"

老人的声音在病房里颤抖着,眼睛里有三十年的痛苦。

陈志华感到一阵莫名的恐慌,父亲从来没有这样看过他。

护工推门而入,打断了这个关键时刻。

"等一下吧,等一下我们再好好聊聊..."

陈天明松开了儿子的手,那个旧铁盒静静地躺在床头柜上。

当陈志华再次看向那个铁盒时,里面的发黄照片让他无法相信自己的眼睛。

01

1993年的春天,陈天明五十岁。

那天早上,他对儿子陈志华说:"我想住养老院。"

陈志华刚刚大学毕业,在省城找到了一份工程师的工作。听到父亲这话,他放下手里的行李箱,觉得有些奇怪。

"爸,为什么突然要住养老院?"

"我一个人在家也没意思,住养老院有人照顾,你在外面安心工作就行。"陈天明的声音很平静,但是眼睛里有一种说不出的痛苦。

陈志华以为父亲是为了不拖累自己,心里很感动。

"爸,要不我不去省城了,在本地找个工作,这样可以照顾您。"

"不行。"陈天明的语气很坚决,"年轻人就应该出去闯闯,不能一辈子困在这个小地方。"

一个月后,陈天明住进了康乐养老院。这是城里唯一的一家养老院,灰白色的三层小楼,门前有几棵梧桐树。

陈天明选了一间面朝大门的房间。刘护工长问他为什么选这间,他说喜欢看外面的风景。

其实陈天明每天都坐在窗前,眼睛盯着大门口。他在等一个人,一个可能永远不会回来的人。

陈志华每年春节都会回来看父亲。每次他都想接父亲回家住几天,但是陈天明总是拒绝。

"我习惯了这里的生活,不想麻烦你。"

陈天明在养老院的表现让所有人都觉得奇怪。他从来不哭不闹,对院里的安排总是默默接受。他每天早起散步,读报纸,下棋,按时吃药。护工们都说他是最好照顾的老人。

但是刘护工长发现了一些不对劲的地方。

陈天明总是坐在能看到大门的位置。不管是吃饭还是看电视,他都要能看到门口。有时候门外有脚步声,他就会抬起头,眼里有一种期待的光。

每当有新人入住养老院,陈天明总是第一个去看。他会很仔细地观察新来的人,从头到脚看一遍,好像在找什么特征。

"老陈,你看什么呢?"刘护工长有一次忍不住问他。

"没什么,就是看看。"陈天明总是这样回答。

1995年,陈天明开始收集报纸上的寻人启事。每天看报纸的时候,一看到寻人启事就剪下来,贴在房间的墙上。

护工们觉得很奇怪,问他为什么要收集这些东西。

"闲着也是闲着,看看这些也挺有意思的。"陈天明说。

时间一年一年过去。陈天明的头发白了,背也开始驼了,但是他收集寻人启事的习惯一直没有改变。房间的墙上贴满了各种寻人信息,密密麻麻的,像蜘蛛网一样。

1998年,刘护工长发现陈天明经常半夜起来在走廊里走。

"老陈,你怎么不睡觉?"

"睡不着,出来走走。"

其实陈天明不是睡不着,他是在等。他觉得如果那个人真的回来了,可能会在夜里到养老院找他。

有时候护工们查房的时候,会看到陈天明对着大门自言自语,好像在跟什么人说话。

"你什么时候回来啊?爸爸一直在等你。"

"你现在过得好不好?爸爸很想你。"

护工们以为他是想儿子了,也没有太在意。

2000年,陈天明六十七岁了。这一年,他开始偷偷给一些困难的老人买东西。

老张的儿子很少来看他,陈天明就给他买烟。

老李的女儿在外地工作,寄的钱不够用,陈天明就给她买药。

刘护工长发现了这件事,问他为什么要这样做。

"大家都不容易,能帮一点是一点。"陈天明说。

其实陈天明是希望,如果自己的另一个儿子也在某个地方需要帮助,会有人伸出援手。

2005年,陈天明买了一个旧铁盒,把一些重要的东西放在里面。有身份证复印件,有照片,有手写的纸条。

这个铁盒他一直放在床头柜上,从来不让别人碰。

有时候晚上,护工们看到他拿出铁盒,对着里面的东西说话。

"志强,爸爸知道你还活着。你一定要记得回家的路。"

"志强,爸爸给你留着房间,等你回来。"

护工们听不清楚他在说什么,只知道他总是在念叨一个叫志强的人。

2010年,陈天明已经六十七岁了。这些年来,陈志华的事业越来越好,在省城买了房子,结了婚,有了孩子。每次回来看父亲,都想接他去省城享福。

"爸,您跟我们一起住吧,孙子也想您。"

"我不去,我在这里住惯了。"陈天明总是这样拒绝。

陈志华以为父亲是舍不得这里的朋友,也就不再勉强。

其实陈天明不敢走。他怕如果自己不在这里,那个人回来了找不到他。

2015年,陈天明七十二岁。这一年,他开始写一封信,写给自己的两个儿子。

信写了很久,改了很多次。每次写的时候,陈天明都会流眼泪。

二十多年了,他一直没有告诉陈志华真相。他怕儿子知道了会放弃工作回来找弟弟,那样这个家就真的完了。

02

2020年,陈天明七十七岁。这一年,他的身体开始明显衰弱。

在一次例行体检中,医生发现他患了阿尔茨海默病早期症状。

陈志华匆忙从外地赶回来,这次他坚持要接父亲回家照顾。

"爸,您不能一个人住在这里了,跟我回家吧。"

"不行!"陈天明情绪激动地拒绝了,这是三十年来他第一次情绪失控,"我不能走,我要在这里等他!"

"等谁?爸,您在等谁?"

陈天明意识到自己说漏了嘴,赶紧闭上嘴巴。

陈志华很奇怪,但是父亲不肯说,他也没办法。

在安抚父亲的过程中,陈志华注意到父亲床头柜上的那个旧铁盒。

"爸,这里面是什么?"

"没什么,就是一些旧东西。"陈天明把铁盒抱在怀里,不让儿子看。

2023年,陈天明八十岁了。

这一年的冬天特别冷。陈天明的病情加重了,经常忘记一些事情,但是他对那个铁盒的记忆却很清楚。

某天深夜,陈天明病情加重,陷入昏迷。陈志华从省城赶回来,守在病床边。

第二天凌晨,陈天明突然醒来。他看到儿子坐在床边,眼里有一种说不出的复杂感情。

"志华。"他的声音很虚弱。

"爸,我在这里。"

陈天明想要坐起来,陈志华赶紧扶住他。老人颤抖着伸出手,紧紧握住儿子的胳膊。

"志华,如果爸爸告诉你一个秘密,一个关于我们家的秘密,你会怎么想?"



陈志华感到一阵莫名的恐慌。父亲的眼睛里有一种他从来没有见过的痛苦,那种痛苦深得像三十年的井水。

"什么秘密?爸,您别吓我!"

陈天明的嘴唇动了动,好像要说什么很重要的话。就在这时,刘护工长推门而入。

"陈师傅,该输液了。医生说您的检查结果出来了,需要和家属商量一下治疗方案。"

陈天明松开了儿子的手,对刘护工长点点头,对陈志华说:"等一下吧,等一下我们再好好聊聊..."

他的眼中闪过一丝犹豫,仿佛在做最后的挣扎。那个旧铁盒静静地躺在床头柜上,承载着不为人知的秘密。

当陈志华再次看向父亲床头的那个铁盒时,他发现父亲正用一种很奇怪的眼神看着他,好像要把什么重要的东西托付给他。

但是陈天明再也没有机会说出那个秘密了。

当天晚上,老人在睡梦中安详地走了。

陈志华接到消息的时候,已经是第二天上午。刘护工长在电话里说:"你爸爸走得很安详,昨天晚上睡着了就没再醒过来。"

陈志华请了假,连夜坐火车回到老家。

刘护工长在门口等他,这个五十多岁的女人照顾陈天明照顾了十几年,现在头发花白,脸上满是悲伤。

"你爸爸的东西我都收拾好了,就在他房间里。"

陈志华跟着她走进那间熟悉的房间。墙上密密麻麻贴满了从报纸上剪下来的寻人启事,床头柜上放着那个旧铁盒。

"这些寻人启事是怎么回事?"

"你爸爸这些年一直在收集这些东西。"刘护工长叹了口气,"每天看报纸,一看到寻人启事就剪下来贴在墙上。"

陈志华拿起那个铁盒,沉甸甸的。他试着打开,盒子发出嘎吱的声音。

最上面是一张发黄的照片,照片里有两个婴儿,长得一模一样,躺在一张小床上。其中一个婴儿的额头上有个小胎记。

陈志华看着这张照片,手开始发抖。他从来没有见过这张照片,也不知道照片里为什么有两个婴儿。

继续翻看,有很多身份证复印件,都是同一个名字:陈志强。还有很多手写的纸条,上面记录着各种地址和电话号码。

其中一张纸条上写着:1993年3月15日,纺织厂锅炉爆炸,志强失踪。

陈志华的脑子嗡嗡作响。1993年,那是父亲要求住进养老院的那一年。

最底下是一封信,信封上写着:给我的两个儿子。

陈志华颤抖着打开信封:

付费解锁全篇
购买本篇
《购买须知》  支付遇到问题 提交反馈
相关推荐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