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一线传真】入警那年,师傅教给我的那些话

0
分享至



警营里

师徒传承恰似一条坚韧的纽带

一头连着峥嵘过往

一头系着崭新未来

既承载着沉甸甸的责任

更托举着矢志不渝的担当

师傅从不是

常把“帮你”挂在嘴边的人

却总在你看不见的地方

铺路搭桥

读懂这份良苦用心

往往就在某个瞬间

可能是师傅一句看似寻常的叮嘱

多年后回想仍觉字字恳切

让我们一同走进警营师徒的故事

在那些言传身教的瞬间里

感受这份跨越时光

深沉又炽热的警营情怀



师傅:杨仁德,福州铁路公安处福州站派出所

徒弟:李健颖,福州铁路公安处福州站派出所

我的师傅杨仁德,是从闽北群山中走出来的汉子。大山的厚重与澄澈,在他身上沉淀为最动人的特质——那份未经雕琢的淳朴,与待人以诚的善良,至今仍是我人生路上的灯塔。

他常对我说,做人要捧着一颗真心,对待旅客更要像对待家人一般。遇见步履蹒跚的老者,便当作自己的父母般悉心照料,他们对智能设备手足无措时,就蹲下身慢慢教、细细讲;看见背着书包的学生,就像对待自家孩子般多份牵挂,反复叮嘱他们保管好行李、注意乘车安全。

正是这份“把旅客当家人”的教导,支撑着我在客运一线扎根十八载。旁人总说这份工作辛苦,可我心里清楚,能把师傅教的温暖传递给每一位赶路的人,这份忙碌里,满是踏实与值得。



师傅:钟 涛,昆明铁路公安处保山站派出所

徒弟:杨雁翔,昆明铁路公安处保山站派出所

“干乘警,眼睛要像扫描仪一样精准快速,心要像定盘星,始终坚守公正的准绳,干站区民警也是一样的。”钟涛把31年的乘警经验毫无保留地传给徒弟杨雁翔。“我师父他话不多,但眼睛特别‘毒’,站里什么事都瞒不过他。”徒弟杨雁翔语气里带着满满佩服。

“师父教我怎么看人——着急的旅客眼神是慌的,说谎的人手会抖,带孩子的人最需要帮忙。”杨雁翔说,“这些细节,学习手册上找不到。”安检口人流量大的时候,钟涛站在安检机后方紧盯屏幕,杨雁翔在前端引导旅客、快速查验,不放过任何安全隐患。

而那些闪烁的警灯、无声的守护、两代人之间的信任与传承,也在这一刻变得清晰而具体——这个教师节,铁道线上的“老班头”没有粉笔黑板,却用铁轨当讲台,把34年的平安承诺,悄悄塞进了徒弟的警号里。



师傅:薛兴春,哈尔滨铁路公安处朗乡站派出所

徒弟:仲朝阳,哈尔滨铁路公安处朗乡站派出所


31年驻站生涯里,师傅把“我是党员”四个字,活成了刻在岗位上的日常。寒来暑往,他用脚步丈量站台的每一寸土地,从晨光熹微的早班岗到夜色深沉的晚巡查,执勤记录上的每一笔勾画、安全排查时的每一次俯身、帮群众寻回遗失物品的每一回奔波,都浸透着他的青春与热血。

有次跟着他处理完一起旅客纠纷,已是深夜,我揉着酸胀的腿抱怨“基层警情净是些磨人的小事”,师傅却蹲在站台边,借着路灯的光帮我整理好歪斜的肩章,轻声说:“咱们穿这身警服,守的就是老百姓心里的‘踏实’,小事守不住,大事就扛不起,党员的样子,从来都在这些‘磨人’里藏着。”

那天的风很凉,可他的话落在心里,却烫得我鼻尖发酸。



师傅:邵亚丽,临汾铁路公安处运城北站派出所

徒弟:刘亚舒,临汾铁路公安处运城北站派出所

我的师傅邵亚丽,初入警营,我就听说了师傅的光荣事迹,她在零下十几度的冬夜,脱下自己的棉袄,盖在了突发疾病的旅客身上;遇到行动不便的老人,她背起老人,送出车站。这一件件小事,让我打心眼里佩服她。在派出所的师徒结对仪式上,当我得知邵姐和我成为师徒,我就决心要向她看齐。

面对旅客求助,她常叮嘱我“要多一些耐心,多一些细致,旅客们的旅途才会更安全更温馨”。我学着师傅的样子,回答旅客的询问、帮助旅客提起行李、找回旅客遗失的证件,在一面面锦旗和无数句谢谢中,我渐渐褪去最初的“手足无措”,面对工作时越来越“心中有谱”。

如今我也能独当一面,像师傅那样成为旅客出行路上的“定心丸”。成长路上,师傅教给我的不仅是工作经验和知识,还有她热爱工作,服务群众的忠诚信念。



师傅:刘志杰,呼和浩特公安处丰镇站派出所

徒弟:张 杨,呼和浩特公安处丰镇站派出所

一次早班,一位老人举着车票急得直搓手,老花镜不慎遗失,看不清票面信息。我刚想转身联系车站工作人员帮忙,师傅已快步上前,从执勤包里掏出一副干净的老花镜:“老人家别慌,我看常有老人忘带眼镜,特意备了一副,您试试度数合不合。”后来我才发现,师父的执勤包藏着更多“小心思”:创可贴、便携放大镜整齐摆放,针对晕车旅客的薄荷糖装在密封袋里,每样物品都贴着师傅手写的标签,清晰注明用途。

“这些不是啥贵重东西,但能在旅客需要时递上,比啥都强。”师傅的话,让我读懂了“细致”背后的温度。“咱多问一句‘最后接触场景’,既能少走弯路,也能更快帮旅客解决问题。”师傅把这个“小技巧”教给了我,也让我明白:所谓“高效”,从来都源于对细节的敬畏。

如今,我早已能独立执勤。学着师父的样子,在候车室服务台备齐常用物品,遇到旅客求助时先耐心梳理细节,把“细致”刻进工作的每一个瞬间。“师父没教过啥大道理,但他用行动告诉我,铁路民警的‘守岗’,就是把旅客的小事当大事办,把每一个细节做到位。”



师傅:夏 亮,南京铁路公安处特警支队

徒弟:仇子禹,南京铁路公安处特警支队

“搜排爆不是光快就行。”“我可以慢下来学,只要您肯教。”

师父,您总说排爆是一场“孤独的行走”,但那个月,您让我明白:真正的守护,从来不是一个人的冲锋。是您在我连防爆服都穿不上的时候,亲手帮我扣紧卡扣,说“别慌,我在”;是您在机械臂故障的瞬间,毫不犹豫停下自己的任务,和我一起趴在设备前抢修。您教会我的不仅是识别炸药、操作机械臂,更是如何在绝境中保持冷静,在压力下托付信任。您把最危险的背后交给了我,也把最坚定的信念传给了我。

从此我的从警路上,永远有您留下的灯——它不亮在最耀眼处,却照在最漆黑的夜。师父,谢谢您,敢把性命交到一个新人手里,更谢谢您,让我真正懂得了什么是警察的“传承”。



师傅:史德城,青岛铁路公安处乘警支队

徒弟:朱胜德,青岛铁路公安处乘警支队

我的师傅是“全国公安机关爱民模范”史德城,常常对我说,“别着急,胜德,要在实践中一点一点摸索,积累好经验”。史德城他从警务技能,业务知识,警情处置原则与技巧等业务进行了系统传授,言传身教,潜移默化,受益匪浅。

他在我刚入警的土壤里,为我种下一颗“冲刺”的种子。我深深的知道作为一名乘警,一名人民警察,要扎根基层、 脚踏实地,在实践中磨练自己真本事,硬本领。

回想当时,已经过去七年了,如今的我,也继续努力拼搏,早日能像师傅一样成为一名优秀的乘警,为亿万出行的旅客保驾护航,守护祖国的万里铁疆。未来的日子里,我和师傅一起在乘警岗位上发光发热,一起守护每趟列车的安全,不辜负组织的栽培与期望!



师傅:纪 凯,神华铁路公安处肃宁北站派出所

徒弟:石李元,神华铁路公安处肃宁北站派出所

在我刚入警队的时候,师傅总爱说一句话:“把简单的事情做好,就是不简单。”那时的我总觉得这话太过平常,甚至有些“老生常谈”。

直到真正踏上工作岗位,我才真正读懂了这句话的分量。那天我们一起在线路上巡视,寒风刺骨,渐渐的手脚开始变得麻木。当我正准备草草完成检查时,却发现师傅正蹲在列车旁,一点一点认真检查列车的各个部位。师傅对我说:“咱们这道防线,就是从这些小事做起的。”

就在那一刻,我忽然明白,师傅口中的“小事”,其实是守护铁路运输平安的“大事”。那个在冬日中弯下的背影,让我第一次对这份职业有了真正的敬畏。



师傅:谭雨恒,柳州铁路公安处乘警支队

徒弟:邱正纲,南宁铁路公安局警犬繁育训练支队


师傅只比我大两岁,却是乘警支队里出了名的“小老师”。他说话不多,但句句落地有声。

我刚上车时有些拘谨,不知怎么和旅客打交道。他就教我:“别把自己当警察,先把自个儿当个坐车的。”于是我开始学着他,和老人家拉家常,提醒年轻人注意手机安全,帮带小孩的旅客搭把手。慢慢地,我也能像他那样自然地说出:“大爷,您玩手机挺溜的,但可别随意点陌生链接啊!”

他曾私下告诉我“我们不是来管人的,是来帮人的。”这句话看似平常,却让我记到了今天。



师傅:谢元江,哈尔滨铁路公安处特警支队

徒弟:李泰来,哈尔滨铁路公安处特警支队

一次比武结束后,看着成绩有了明显进步,我难掩心中的沾沾自喜,满以为能得到师傅的夸赞。可师傅却只是平静地看着我,语重心长地说了一句:“你要学的还远远不够,要把姿态放低,尤其是团队利益为先,个人得失在后。”

起初,我满心不解——明明已经有了进步,为何还要被泼“冷水”?可随着警龄渐长,我在一次次处警、一次次团队协作中慢慢读懂了这句话的重量,渐渐地,这句看似平常的教诲,成了我从警路上的“指南针”,时刻提醒我保持谦逊、坚守团队精神。

从刚入警时跟在师傅身后的青涩新人,到如今能与师傅并肩作战的成熟警员,我们的师徒故事里没有波澜壮阔的情节,更没有激昂澎湃的豪言壮语。师傅把守护平安的使命郑重交到我手上,我便日复一日打磨技艺、锤炼初心,只想让这份使命更明亮、更坚定,将来再稳稳传给下一个守护者。



师傅:卢剑升,南宁铁路公安处乘警支队

徒弟:孙 鑫,南宁铁路公安处乘警支队

许多年前,我还跟着师父卢剑升学习。一次,我们调解一起窗帘店的纠纷,一位顾客因为20块钱的差价,和店主争执不下。两个多小时过去,我的耐心几乎耗尽,甚至悄悄想过:“要不我自己垫上这20块算了。”但师父从头到尾没有催促,他只是静静地听,一句一句地回应,直到天色彻底暗了下来。

结束后,他转身对我郑重地说:“别觉得20块钱是小事,在老百姓眼里,这就是天大的公平。”那时候的我,似懂非懂。直到后来,我协助办理一起贯通地线被盗案。寒冬凌晨,连续一个多月蹲守野外,冷风刮得人站不住脚。有几次我真的快撑不下去了,想退缩、想换班。可就在那些恍惚的瞬间,师父那句话突然在耳边响起来:“群众的事,没有小事。”是啊,群众的安全不是大事吗?案件的公正处理不是大事吗?

就是凭着这股劲儿,我们硬是盯了三个多月,最终成功破案。当我看着嫌疑人被押上警车的那一刻,我恍然明白了当年师父说的“公平”,到底是什么分量。

这些年来,警务工作一直在变,但师父的话始终是我心中衡量公道的标尺。



师傅:裴小康,北京铁路公安处特警支队

徒弟:张学钊,北京铁路公安处特警支队

在备战2023年铁路公安警务实战比武期间,应用射击这一全新科目让我屡受挫败。我的射击教官裴小康师父一次又一次以“DQ”(Disqualification,取消资格)叫停我的动作,甚至将我直接罚下场。一次次被“DQ”,一次次的俯卧撑“惩罚”,我的心态也从最初的自信变得畏惧射击场,成绩更是一落千丈。

师父没有放弃我,他在跑道上一面陪我跑步,一面耐心告诉我:“应用射击不是光靠苦练,更要吃透规则。要用规则打比赛,在允许的范围内做到又快又准。要想快,先得慢;要想准,先得稳。”这番话点醒了我。我逐渐放下急于求成的心态,从理解规则、稳定动作开始重新训练。半个月后,我的成绩稳定在60秒左右;临近比赛,更是突破到40秒。

最终,我们获得该科目团体第三名,我个人取得第二名。至今,师父的“DQ”声仍在耳边回响,时刻提醒我以规则为盾、以专注为枪,直面挑战、不负使命。



师傅: 李 慧,北京铁路公安处刑侦支队

徒弟:陈晓琳,北京铁路公安处刑侦支队

师父总说:“反诈要像铁轨一样,铺到人心深处。”今年暑运,一位老人慌张求助,称接到“孙子车祸”的诈骗电话。我本能地想快速处理,师父却拉着老人坐下,递上热水,轻声问:“您孙子在哪儿上学?”老人哽咽着回答,师傅掏出手机,一步步教他核实信息,直到老人露出安心的笑容。

那一刻,我恍然大悟:反诈不仅是劝阻,更是抚平人心褶皱。师父常带笔记本,记录旅客信息和防骗要点,她说:“多记一笔,或许就能少一位受害者。”师父的每一句话、每一个行动,都在为我铺就一条从警之路。她让我明白,铁警的使命不仅是铁轨上的守护,更是用耐心与温情,为百姓筑起一道永不偏移的安全防线。



师傅:郭志强,乌鲁木齐铁路公安处特警支队

徒弟:赵秦江,乌鲁木齐铁路公安处特警支队

八年从警路,师傅就像一部厚重的书,沉默却渊博。“慢慢来,别给自己太大压力。谁都有第一次,师傅也是这么过来的。有问题随时问我。”他话不多,但每一个动作、每一次示范都在说话。靶场里的一枪一枪,跑道上一圈又一圈,他毫无保留地将一身本领传给了我,更把责任、忠诚与使命,刻进了我的骨子里。

“一个桶能装多少水由它最短的那块木板决定!”训练场上,师傅这句话仿佛成了不变的开幕。我刚喘着气停下脚步,他却神色如常,紧接着说:“热身结束,准备十公里冲刺。”就是这样日复一日的锤炼,我的五公里成绩从最初的25分钟,一步步突破,最终跑进了18分钟。他推着我超越极限,也让我明白了什么叫做“没有极限”

我们既是师徒,更是战友。他兢兢业业、踏实坚定的身影,始终走在我前面,却又一次次回过头,伸出手,把我拉向更高的地方。这条无悔的从警路上,有幸与他风雨同行、并肩作战,我们也正在踏出一条不平凡的师徒之路。



师傅:刘博红,洛阳铁路公安处桐柏站派出所

徒弟:李腾霄,洛阳铁路公安处桐柏站派出所

师傅常说:“线路是固定的,人是灵活的。和老乡们处好了,他们的屋檐就是你的岗亭,他们的眼睛就是你的监控。”也正因如此,他的“朋友圈”遍布铁路沿线。

那一刻我明白了,铁警的守护,不仅是钢轨和规章,更是这双向奔赴的温暖。师傅用他最朴素的方式,教会我如何将根须深深扎进这片土地,如何用真诚赢得信任,与群众共同编织起一张更牢固、更有温度的安全网。

师傅,您没破过什么惊天大案,但您守护的每一米线路都平安畅通;您没说过什么豪言壮语,但您用一双“防溜鞋”走出的路,就是最扎实的从警宣言。

谢谢您,让我懂得了,守护的意义,就藏在这脚下的路、和路两旁的人心里。



师傅:张启鑫,郑州铁路公安处乘警支队

徒弟:唐 明,洛阳铁路公安处内乡站派出所

“这枚党徽,是我入警时我的师傅传给我的。现在,我把它传给你。”那是我在派出所报到的第二个月。所里根据我们的个性特长、适应情况,为我们五名新警正式举行了隆重的“师徒结对”仪式。时隔9个月,我已经从那个初出茅庐的见习警察成长为能够独当一面的正式民警,我仍然记得我的师傅张启鑫从口袋中掏出这枚党徽小心翼翼递给我的时刻,会议室灯光照耀下,金色的镰刀锤头在红底上闪耀着光芒,胜过了一切用价值来衡量的礼物。

如今我依然守在办公桌和键盘前,但视野早已跟随师傅和他值守的列车南来北往,超越这方寸之间了。正如他所教育我的——不必执念亲手维护一站之安、一车之责、一线之畅,以文字为轨,同样可以铺就万千旅客的平安之路——这或许就是传承最动人的意义。



师傅:唐学震,洛阳铁路公安处内乡站派出所

徒弟:王骥鹏,洛阳铁路公安处内乡站派出所

2024年初秋,我刚从警校毕业被分配到内乡站派出所,师傅老唐接的我。他比我大不了十岁,却已是白发早生,背挺得笔直,警服熨帖得不见一丝褶皱,沉默地帮我提着行李走向宿舍。

师傅在我生日时候送我一本旧笔记本,扉页上写着:“愿你的腰杆永远笔直,如铁轨般坚定不移。”

每当我看到列车穿梭在山川平原之间,看见车窗外交汇的铁轨延伸向远方;每当我在工作中面临压力与困难,想起师傅在工作中挺直的背影和那句平淡却沉重的话。铁轨可以废,但不能弯。铁警的腰杆也一样。

这句话,我记了很久。伴我走过万里铁道,也伴我走过每一个需要挺直腰杆的时刻。



师傅:张 琦,南昌铁路公安处教育训练中心

徒弟:钟明旺,南昌铁路公安处特警支队

进入特警支队后,琦哥成为了我的师傅。他是我的标杆——精湛的警务技能、一丝不苟的敬业态度,他带着我一起执勤、一起训练、一起研究教学方法……用行动教会我什么是“退伍不褪色”,什么是责任与担当。

他总会认真地和我说:“成为一名合格特警的道路上充满挑战,一步一个脚印,才能稳稳地向前迈进。”在他的带领下,我一步步熟悉特警工作、不断精进业务技能。几年相处,这份亦师亦友的“传帮带”,也让我在特警岗位上更加坚定和自信。



师傅:梁 超,银川铁路公安处惠安堡站派出所

徒弟:臧庆彪,银川铁路公安处惠安堡站派出所见习民警


在单位里,师父被同事们亲切地称为“老探长”。我深知,这个朴素的称谓背后,是在平凡岗位上数十年如一日的千锤百炼。师父是业务上的“全能王”,是艰苦环境下的“定海神针”,每当师父讲述起那些在艰苦环境中坚守的日子,我的心灵都会受到强烈的震撼与洗礼。

他的坚守告诉我:身为守护铁路动脉的卫士,岗位就是战,坚守就是忠诚。我所在的惠安堡站派出所,地处沙漠边缘,这里常年风沙很大,沙子打到脸上生疼,每当夜幕降临,车站闭站,四野沉寂如孤岛。从最初的不适应、心生去意,到如今的安之若素,这份蜕变,浸透着师父无言的教导与鼓励。


感恩师恩

无关轰轰烈烈

却在每一次言传身教中

照亮从警之路

这份传承,没有豪言壮语

却让“守护”的初心

在一代代警营传承中

愈发坚定滚烫

近日要览

审 核:李彤华

值班编辑:喻晓聪

稿件来源:铁路公安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警苑心语 incentive-icons
警苑心语
公安部宣传局
20241文章数 6978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专题推荐

洞天福地 花海毕节 山水馈赠里的“诗与远方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