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2007年薄一波去世后,子女公开发布声明,澄清了他身上的两大谣言

0
分享至

2007年1月15日,国务院原副总理薄一波与世长辞,享年99岁。这位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走完了他光辉战斗的一生。

然而,就在社会各界沉痛悼念这位老一辈革命家之际,网络上却开始流传一份名为《薄一波十九次讲话》的材料,声称是薄一波晚年的谈话记录甚至“遗嘱”,其中包含了一些引人注目的言论。



这些传言迅速在互联网上扩散,引起了广泛关注和讨论。

面对这种情况,薄一波的子女不得不挺身而出,在2007年7月14日通过央视等权威媒体郑重发布澄清声明:“父亲薄一波在2005年10月因癌症住院,5个月后就处于昏迷状态,失去表达能力,完全不存在‘十九次谈话’和‘遗嘱’之说”。



声明中还特别强调,薄一波从1925年入党,有八十多年党龄,“始终热爱党,崇敬毛主席,拥护改革开放,对党和国家的前途充满信心”。

子女们直指这些谣言是“无中生有,刻意编造,显然别有用心,扰乱视听”。

这已经不是第一次有关薄一波的谣言出现。



在他去世前后,除了所谓的“十九次讲话”外,还有一些关于他在历史上某些事件中角色的不实说法也在网络上传播,其中包括有关他为刘青山、张子善“求情”的夸大其词的说法。

为什么总有人热衷于编造革命前辈的所谓“秘闻”和“临终遗言”呢?

这很可能是因为像薄一波这样的历史人物在中国革命和建设历程中扮演过重要角色,他们的一生与中国共产党的历史紧密相连。



薄一波同志1925年就加入了中国共产党,经历了大革命、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和新中国建设各个时期。他曾经四次被捕,两次入狱,在草岚子监狱中保持了共产党员的崇高气节。

毛泽东同志对薄一波在草岚子监狱中的斗争曾给予高度评价:“你们把监狱变成了学校,通过学习革命理论,武装了自己的头脑,为党保存了一大批革命同志,这就是胜利”。

正因为薄一波这样的历史人物具有如此重要的历史地位,他们的言行才会受到广泛关注。



造谣者可能正是看中了这一点,试图通过编造“内部消息”来吸引眼球,甚至可能是为了某种不可告人的目的而故意扭曲历史。

这种行为不仅是对逝者的不尊重,更是对历史的亵渎。

而事实真相是,薄一波本人对于评价历史人物有着正确且深刻的认识。1986年他在南方调研时,秘书问他如何评价毛主席,他回答说:“小平同志说的对,若是没有毛主席,我们党还将在黑暗中摸索很久,无论是少奇还是彭总,我们都是毛主席的学生”。



他还提出了评价毛泽东的方法论:“在任何时候都要将毛主席放在民族大业、党的事业大背景下去考量;任何时候都要从党的成长经历、制度以及党内生活的大前提下去剖析”。

也因此,这两个所谓“十九次讲话”以及他为刘青山、张子善求情,也不攻自破。

其中第二个谣言尤为让人愤恨,因为它把薄一波塑造成了一个“心软”“讲人情”的老领导形象,似乎与毛泽东“坚决反腐”的强硬姿态形成对比。



可事实上,根据可靠史料,当时向毛泽东反映意见的并非薄一波本人,而是另有其人,薄一波只是转达了请求。而毛泽东那句“是要他们俩,还是要中国?”更是彻底表明:反腐没有例外,人情不能代替原则。

历史不是非黑即白,对人物的评价更加不能不辨真伪地胡乱评价!



让人无可奈何的是,2007年,虽然互联网还没有今天这么发达,但网络谣言已经显示出其破坏力。

看看我们周围,类似的现象至今仍在不断上演。

比如说去年那起“岳云鹏私生女”事件,有人声称岳云鹏有一个私生女,甚至多次公开骚扰。最后经过司法鉴定,证明“不存在父女关系”,法院判决造谣者公开赔礼道歉。



还有更早时候的“江歌案”,网民谭斌(化名)因在微博发布与江歌案有关的侮辱性文章及漫画,被判处有期徒刑一年零六个月。

这些案例告诉我们,网络不是法外之地。

每个人都要对自己的言论负责,社会上绝不允许无中生有、肆意造谣、恶意诋毁的情况发生。



尤其是对于历史人物特别是革命前辈的评价,我们更应该持一种谨慎和尊重的态度。

他们为中国革命和建设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他们的一生是公开的,也是有据可查的。我们应该通过正规渠道了解他们的生平事迹,而不是轻信那些来路不明的“秘闻”和“遗言”。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通文知史 incentive-icons
通文知史
牢记历史,缅怀英烈。
4353文章数 6163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专题推荐

洞天福地 花海毕节 山水馈赠里的“诗与远方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