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全国“最美教师”黄俊琼:大山深处的“擎灯人”,33年把一个个辍学孩子送回课堂

0
分享至



九月的风拂过山岗,又一年教师节到来。

在大山深处,黄俊琼的办公室里依然亮着那盏熟悉的灯——33年来,这盏灯照亮了无数孩子的未来,也点亮了整个山村的明天。

在贵州省黔东南州镇远县江古镇山背村,2025年全国“最美教师”黄俊琼是第一个考出大山的师范生,却选择回村任教,她不忘父亲的谆谆教诲:“读书是走出大山最好的出路。”



33年里,黄俊琼不辞辛劳地家访,让一个个辍学的孩子重返校园;无数留守儿童在她的呵护下重展笑颜,亲切地唤她“黄妈妈”。

2017年,黄俊琼把学生们写的感谢信带到人民大会堂,向习近平总书记汇报了乡村教育的点滴进步。她动情地说:“选择做一名乡村教师,是我一生中最幸福的事。”

从最初的追光者到如今的擎灯人,这种幸福感不仅温暖了自己,还照亮了大山深处无数孩子的人生。

01

从大山女儿到乡村教师

清晨的薄雾还未散去,琅琅书声已从江古镇中心小学的教室里传出。学生们手里捧的不是教科书,而是课外书——这是副校长黄俊琼倡导的特色晨读。

“农村孩子需要开阔眼界,仅靠课本知识远远不够,我一直坚持培养学生们读课外书。”让每个农村孩子通过读书改变命运,是黄俊琼从父亲身上继承的教育信念。

1973年,黄俊琼出生于一个农民家庭。在这个思想保守的山村,上有哥哥下有弟弟的她,原本没有上学的机会,但幸运的是,她的父亲——一位乡村民办教师打破了陈规:“我的女儿一定要读书!”得益于父亲的远见,黄俊琼是当时全村仅有的两个能上学的女孩之一。



随着家里的三个孩子陆续入学,开销仅靠父亲每月30多元的工资已难以为继。最终,父亲不得不离开心爱的讲台,去做小本生意赚钱。回忆起这一幕,黄俊琼无比心酸:“爸爸最大的遗憾就是没能继续教书育人,每次路过学校,他都会驻足良久。”她暗暗发誓:“我一定要替爸爸圆教师梦。”

为了实现承诺,黄俊琼格外用功。清晨,她边放牛边看书;夜深了,她还在埋头学习。1989年,黄俊琼如愿考上了天柱民族师范学校,郑重地对父亲说:“我想走您未走完的路,让更多的农村孩子上学,改变命运。”父亲欣慰地点了点头。

1992年,黄俊琼在山背小学开启了她的教师生涯。那时的山背村是全县最贫困的村落之一,学校只有2名民办教师和3名代课老师。身为唯一的正式教师,黄俊琼每周要上6天课,一共33节。不到两年,这位爱唱歌的侗族姑娘就因过度用嗓导致声带受损,再也唱不出动听的山歌。



尽管工作繁重,但黄俊琼的教育热情从未减退。每接手一个新班级,她都会第一时间开展家访,给村民们宣传读书的好处。然而,每到开学季,大多数家长只带男孩来报名,这深深刺痛了黄俊琼的心。她毫不犹豫地说:“把女儿也送来吧,学费由我来垫。”当时月薪仅125元的她,多次为贫困学生垫付学费。虽然她的声音沙哑了,山里的读书声却越来越响亮。

1999年8月,黄俊琼来到江古镇中心小学任教,在这里,她是学生们最贴心的守护者。这所寄宿制学校当时没有午餐供应,住校生每周从家里带的菜吃到周三就见了底。黄俊琼心疼不已,自己炒好菜,带到学校分给学生们,还把生病的学生接到家中,为他们改善伙食。

当时,学校每年都会为留守儿童举办集体生日会,但黄俊琼认为这样的关怀还不够,她自掏腰包,坚持每个学期为班上的留守儿童过一次集体生日。“要让孩子们觉得学校就是家,老师就是妈妈。”

02

新时代“四有”教师的答卷

事业稳步前行的同时,黄俊琼也组建了家庭。丈夫也是一位教师,把心思都扑在学生身上。有了志同道合的伴侣,黄俊琼在工作上愈发充满干劲。

黄俊琼始终坚信“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够用心的老师”,本着这样的信念,她用心对待每一节课、每一个学生。

2010年,原本任教二年级的黄俊琼,因师资紧张被调往六年级3班任教。六年级的孩子开始进入青春期,对突然换老师比较抵触,黄俊琼不忧反喜,“孩子们想要一位好老师,我要证明自己可以胜任”。

接下来的两周里,黄俊琼利用课余时间挨个家访,摸清了每个孩子的性格特点和学习状况。清晨陪读、午休辅导、夜间查寝,每一项她都做到了极致。回到家后,她还要继续备课至深夜。



一个月后,在“老师我想对你说”的作文中,学生们纷纷写道:“黄老师,刚开始对您态度不好,我们要向您道歉,您是一位好老师!”“遇到您是我们的幸运,我们要以最好的成绩来报答您。”读着这些发自肺腑的告白,黄俊琼的眼眶湿润了。

2012年,黄俊琼在日常教学中发现:学生们深陷知识面狭窄的困境,特别是写作时常常感到无话可写。为了改变这一现状,她带领老师们研究了一个省级课题——“如何培养小学生良好的课外阅读习惯”,致力于让每个孩子“手中有书,心中有光”。

黄俊琼创新性地采取多项措施:打造班级图书角,组织师生共读活动,倡导亲子共读等,并积极争取社会力量为孩子们募集优质图书。

2014年9月,黄俊琼在北京师范大学“国培计划”研修期间,观摩了楼梓庄小学的一堂习作课,孩子们因广泛阅读而迸发的写作灵感,让她深受启发。

更让她备受鼓舞的是,习近平总书记亲临研修班,语重心长地嘱托教师们:“要做一个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四有’教师,把学到的知识带回去,不能让一个孩子流失、也不能让任何一个孩子落伍掉队。”

回到学校后,黄俊琼立即着手培养小学生的课外阅读习惯。当时,班上有一个叫杨慧兰的女学生,父母不在身边,一直跟着爷爷生活,寡言内向。黄俊琼很关注她,经常带课外书给她,并耐心指导阅读方法。书籍像一束光,照亮了女孩的内心世界。

杨慧兰在一次作文中写道:我不再孤独了,因为黄老师就像妈妈一样爱我,她教会我阅读,让我在书籍中找到了快乐。阅读改变了杨慧兰的人生轨迹,她以优异的成绩考上了县重点高中。

2015年8月,黄俊琼和研修班的其他教师给习近平总书记写信,汇报了一年来的成长变化,教师节前夕,习近平总书记在回信中勉励他们继续做“三者”教师——教育改革的奋进者、教育扶贫的先行者、学生成长的引导者

带着习近平总书记的殷切期望,黄俊琼进一步深化校园阅读,通过讲故事比赛、好书推荐和阅读之星评比等活动,使书香浸润校园的每个角落。课外阅读为这所乡村小学烙下了独特的文化印记,每天清晨,校园里都会响起琅琅的读书声。30分钟的晨读时光,像一首悠扬的晨歌,唤醒了山间的朝气,也唱响了孩子们对知识的向往。

在这些被书香滋养的孩子中,谢雪雷的蜕变尤为动人。曾经一碰到看图写话就害怕的她,因为爱上了阅读,学业突飞猛进,2022年以667分的高考成绩被中国科技大学录取。这样的教育成果激励着越来越多的教师加入课外阅读计划,共同书写乡村教育的新篇章。

03

薪火相传诠释师者大爱

扎根乡村教育一线33年,黄俊琼不断探索如何做一个好教师。她撰写的《努力地做一个“四有““三者”好教师》曾入选全国百篇优秀征文的力作,字里行间都体现着对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的深刻领悟。也正因如此,她将终身学习视为全体教师的本分。

在黄俊琼看来,一位好教师的坚守,只能改变一校孩子的命运;唯有一群好教师的成长,才能托起一片乡村的未来。2016年11月,在贵州省教育厅的支持下,黄俊琼成立了全省首个乡村名师工作室,开展教师培训和送教下乡。

2017年10月18日,是黄俊琼终生难忘的日子。作为党的十九大代表,她带着42名学生写给“习爷爷”的心里话,踏进了人民大会堂。有幸被习近平总书记点名发言的她,详细汇报了乡村教育的巨变,并呼吁要加大对乡村教师的培养力度,让更多青年教师乐意来、留得下、教得好。

说到动情处,她读出了学生向梅花的心声:“习爷爷,感谢您对贫困地区教育的重视,让我们受到良好的教育,吃上丰富的营养餐,住进温馨的宿舍……”

习近平总书记当即指示:“老少边穷地区的教育培训工作要加大力度,让更多乡村和基层教师受到专业培训。”会议结束当晚,黄俊琼通过视频与学生们分享喜讯。孩子们欢呼雀跃:“黄老师太棒了,我们要好好学习,将来去见习爷爷!”

为了给乡村教师树立终身学习的榜样,2019年,黄俊琼通过自考取得了本科学历。这个举动得到同事们的肯定,“黄老师这么大年纪还这么拼,我们年轻人更要加把劲儿。”老师们互相激励着。在黄俊琼的名师工作室里,学习研讨蔚然成风。到目前为止,工作室已培养105名乡村教师,开展教研活动40余次,惠及学生超过5000人。

在江古镇中心小学,有200多名留守儿童面临着成长的烦恼。这些孩子敏感、孤独,有的甚至因思念父母而厌学。黄俊琼深知,好的教育是心与心的对话,好的教师不仅要解决“上学难”问题,还要关注孩子的心理健康。

每当有留守的孩子仰着小脸问黄俊琼:“为什么我爸爸妈妈不能陪在我身边?”黄俊琼总会温柔地解释:“爸爸妈妈比任何人都爱你,他们离开是为了给你创造更好的未来。而你要做的,就是好好学习,用知识改变自己的命运。”



作为教师,黄俊琼把满腔的爱倾注在了学生们身上;作为母亲,她却不得不亏欠自己的孩子。记得儿子刚上一年级时,学校旁有一条小沟,每逢大雨,水流湍急,十分危险。

一个雷雨交加的下午,黄俊琼忙着护送学生们过沟,却把儿子忘在了教室。当她最终在办公室的角落找到哭泣的儿子时,愧疚不已。让黄俊琼欣慰的是,儿子从小便理解妈妈的付出,还和她一样帮助有困难的同学,学习成绩也始终名列前茅,从未让母亲操心。如今,儿子在黔东南州教育局工作,和母亲共同守护着大山里的读书声。

黄俊琼曾获得“2021年度全国三八红旗手”“省级骨干教师”等。2025年7月28日,她入选2025年全国“最美教师”。站在领奖台上,黄俊琼在内心告慰已去世多年的父亲:“爸爸,女儿没有辜负您的期望。”



转眼间,黄俊琼已年过半百,她把最美好的青春献给了乡村教育。当一批批学生走出大山,奔向更广阔的世界时,她仍站在原地,像一座永不熄灭的灯塔。

犹记得在“优师计划”拜师仪式上,黄俊琼带着新教师们承诺:“我是一名光荣的人民教师,我庄严宣誓,忠诚党的教育事业,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履行教师神圣职责……”

这些话,她说了半辈子,也做了半辈子。在教书育人的道路上,她走的每一步,都诠释着“师者”二字的分量。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婚姻与家庭 incentive-icons
婚姻与家庭
《婚姻与家庭》杂志官方号 婚姻与家庭杂志社主体运营
5344文章数 583464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专题推荐

洞天福地 花海毕节 山水馈赠里的“诗与远方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