榴莲跌至“跳楼价”仍卖不出,顾客说出真相,老板懵了

分享至

创作声明:本文为虚构创作,请勿与现实关联
声明:本文基于真实社会事件改编,人物姓名均为化名,情节有所艺术加工,旨在反映当下社会现象。

"老板,你这榴莲12块一斤?没搞错吧?"路过的中年女顾客停下脚步,不敢置信地指着价格牌。

水果摊老板陈志强苦笑着点头:"没错,12块,比白菜都便宜了。"

"这可是榴莲啊!以前三四十块一斤都抢破头,现在12块都没人要?"女顾客满脸疑惑。

陈志强叹了口气,看着堆成小山的榴莲,心急如焚。从批发市场进货到现在,已经快一个星期了,眼看着就要全部烂掉。

就在这时,一个戴帽子的年轻男子走过来,只是随意瞟了一眼榴莲,就淡淡地说出了一句话。

那一瞬间,陈志强感觉天都塌了下来。



01

陈志强今年四十五岁,皮肤被常年的日晒雨淋晒得黝黑,手上满是老茧,这是他在这个城市最大的农贸市场经营水果摊整整十五个年头留下的印记。

从最初推着小推车在街头巷尾叫卖,到后来租下市场里的一个小角落,再到现在拥有三个摊位的固定位置,陈志强见证了这个市场的变迁,也在这里扎下了根。

他的摊位位于市场的黄金地段,紧挨着主通道,每天人流量很大。

摊位上摆放着各种时令水果,从普通的苹果梨子到进口的车厘子牛油果,应有尽有。

陈志强有一双善于发现商机的眼睛,什么水果好卖,什么时候该进货,什么价位最合适,他总是能把握得恰到好处。

邻居们都说他有做生意的天赋,能从细微的市场变化中嗅到商机。

比如去年夏天,当别人还在观望的时候,他就大胆进了一批新疆哈密瓜,结果大卖特卖,一个夏天就赚了五万多。

今年春天,他又敏锐地察觉到消费者对有机水果的需求增长,提前联系了几个有机果园,抢占了先机。

正是凭借着这种敏锐的市场嗅觉和十五年如一日的诚信经营,陈志强在这个竞争激烈的行业里不仅站稳了脚跟,还积累了一定的资本。

他的儿子今年高三,即将面临高考,学费和生活费是一笔不小的开支。

妻子在家照顾老人,没有固定收入,全家的经济来源主要依靠他的水果生意。

虽然生活不算富裕,但一家人过得还算安稳。

五月初的时候,陈志强从批发商老李那里听到了一个消息。

老李在这个行业干了二十多年,消息渠道很广,他告诉陈志强,今年泰国的榴莲品质特别好。

由于前期雨水充沛,后期阳光充足,榴莲的糖分含量比往年要高,口感也更加香甜。

更重要的是,由于部分产区受到自然灾害影响,今年榴莲的总产量比往年要少大约百分之二十。

按照市场规律,物以稀为贵,榴莲的价格必然会水涨船高。

老李建议陈志强趁早进货,抢占市场先机。

陈志强仔细考虑了几天,觉得这确实是个好机会。

榴莲虽然价格昂贵,但利润空间大,而且消费群体相对固定,只要品质过关,销路一般不成问题。

经过反复权衡,陈志强做了一个重要决定:拿出家里的全部积蓄,投入到榴莲生意上。

这三万块钱是他店里的全部流动资金,原本计划用来给儿子交大学学费,现在他决定用这笔钱赌一把。

如果成功了,不仅能解决儿子的学费问题,还能为家庭增加一笔可观的收入。

如果失败了,后果不堪设想。

妻子起初有些担心,觉得这样做风险太大,但看到陈志强信心满满的样子,最终还是选择了支持。

"你做了这么多年生意,我相信你的判断。"妻子说。

02

五月十五日,陈志强一大早就赶到了城郊的批发市场。

这里是全市最大的水果批发中心,每天凌晨三四点钟就开始忙碌起来,各种运输车辆络绎不绝地运送着来自全国各地的新鲜水果。

陈志强直接找到了老李的摊位,老李正在指挥工人卸货。

"李哥,榴莲到了没?"陈志强一见面就问。

"到了到了,刚从广州运过来的,你来看看。"老李热情地招呼道。

陈志强跟着老李来到仓库,眼前的景象让他眼前一亮。

一箱箱榴莲整齐地码放着,每个榴莲都用泡沫网套仔细包装,外观饱满,颜色金黄。

老李随手拿起一个榴莲:"你看这成色,这重量,绝对是上等货。"

陈志强接过榴莲仔细端详,果然品质上乘。

榴莲外壳呈深金黄色,表面的尖刺粗壮有力,用手轻敲能听到沉闷的响声,这说明果肉饱满。

最关键的是,这批榴莲的香味很浓郁,隔着外壳都能闻到诱人的果香。

"价格怎么样?"陈志强问道。

"批发价二十八块一斤,比去年同期贵了五块钱,但你看这品质,绝对值这个价。"

陈志强心里快速计算了一下,按照往年的经验,这样的榴莲零售价至少能卖到五十块一斤,利润空间确实很可观。

"我要一千斤。"陈志强当即做出决定。

老李有些惊讶:"一千斤?你确定?这可是二万八千块钱啊。"

"确定,我对榴莲市场很有信心。"

当天下午,一车新鲜的泰国金枕榴莲就运到了陈志强的摊位上。

陈志强特意挑选了最显眼的位置摆放榴莲,还制作了一个醒目的广告牌:"泰国金枕榴莲,新鲜到货,品质保证!"



他满心期待着第二天的开门红。

根据以往的经验,榴莲这种水果一上市就会有顾客主动询问,特别是那些榴莲爱好者,更是会闻讯而来。

陈志强甚至已经开始盘算着,如果这批榴莲卖得好,下次还要再进更多货。

第二天一早,陈志强比平时提前一个小时到达摊位,仔细整理着榴莲的摆放。

他特意把最好看的几个榴莲放在最前面,价格牌也擦得干干净净,上面清楚地写着:"泰国金枕榴莲,50元/斤"。

这个价格在市场上算是中等偏上,既不会让顾客觉得太贵,也能保证合理的利润空间。

然而,让陈志强意想不到的是,整个上午过去了,竟然没有一个人在他的榴莲摊前停留超过三秒钟。

平时络绎不绝的顾客流量依然很大,但每个人路过榴莲摊位时都行色匆匆,似乎对这些诱人的水果毫无兴趣。

中午时分,陈志强开始有些着急了。

他主动招呼路过的熟客:"张大姐,新到的榴莲,要不要来两个?品质特别好。"

张大姐是他的老顾客,平时经常来买水果,对榴莲也有一定的了解。

她停下脚步看了看榴莲,然后摇摇头:"太贵了,太贵了,现在哪有钱买这么贵的水果。"

"那您觉得多少钱合适?"陈志强问道。

"这个价钱就算了,我还是买点苹果回去吧。"张大姐说完就走向了旁边的苹果摊。

陈志强心想,可能真的是价格问题,现在经济形势不太好,大家手头都比较紧。

下午,他决定降价促销,把价格调整到四十五块一斤。

但令他失望的是,即使降价了,榴莲的销量依然没有起色。

一整天下来,他连一个榴莲都没有卖出去。

看着那些摆放整齐的榴莲,陈志强心里开始有些不安。

第三天,陈志强又把价格降到了四十块,心想这个价格应该很有吸引力了。

结果还是门可罗雀,偶尔有顾客停下来看一眼,听到价格后就摇头离开。

有个中年男子甚至直接说:"现在谁还买榴莲啊,太贵了。"

陈志强解释说已经降价了,但对方根本不听,转身就走了。

第四天,陈志强咬咬牙,直接把价格降到了三十五块。

这个价格已经接近他的成本价了,利润空间所剩无几。

但即便如此,榴莲的销量依然惨淡。

整天下来,只有一个老顾客看他可怜,象征性地买了一个榴莲。

陈志强坐在摊位后面,看着那些堆积如山的榴莲,心情越来越沉重。

这些榴莲的保质期很短,如果再卖不出去,很快就会开始腐烂。

到那时候,他的三万块钱投入就真的要全部打水漂了。

03

第五天早上,陈志强带着忧虑的心情来到市场,他决定先了解一下同行的情况。

也许只是自己的摊位位置不够好,或者是其他什么原因导致销量不佳。

他首先来到了隔壁老王的摊位,老王也是卖水果的老手,两人平时关系不错,经常会交流市场信息。

老王的摊位,陈志强立刻注意到一个令人震惊的现象:老王的榴莲价格竟然标着二十八块一斤。

"老王,你这价格是不是标错了?"陈志强忍不住问道。

老王苦着脸摇头:"没标错,昨天我降到三十块,一天就卖了三个,今天只能再降一点试试。"

"可是你这个价格已经接近进货价了吧?"

"何止是接近,根本就是成本价。"老王叹了口气,"我现在就是想快点出手,能回收多少算多少。"

陈志强心里一沉,如果连老王这样的经验丰富的摊主都卖得这么便宜,说明整个榴莲市场确实出了大问题。

他继续在市场里转了一圈,发现情况比想象的还要糟糕。

几乎所有卖榴莲的摊主都在大幅降价,有的甚至降到了二十五块一斤,这已经是明显亏本的价格。

更让人担心的是,即便价格这么低,榴莲的销量依然惨淡。

在市场的另一个角落,陈志强遇到了做了八年榴莲生意的老刘。

老刘正坐在摊位后面愁眉苦脸,看到陈志强过来,主动打招呼:"老陈,你的榴莲卖得怎么样?"

"别提了,简直是惨不忍睹。"陈志强摇头,"你呢?"

"我也一样,这几天加起来总共就卖了十来个。"老刘指着自己的榴莲说,"你看我这价格,二十六块一斤,已经是倒贴钱了。"

"你有没有听说什么消息?为什么今年榴莲这么难卖?"

老刘摇摇头:"我也在打听,但没人说得清楚。有人说是经济不景气,有人说是天气太热,但我觉得都不对劲。"

"为什么?"

"你想想,往年榴莲最好卖的时候就是夏天,而且榴莲爱好者的消费能力一般都不差,不至于因为经济形势就完全不买了。"

老刘的分析很有道理,陈志强觉得这里面肯定有什么自己不知道的原因。

回到摊位后,陈志强决定主动出击,打电话给批发商老李了解情况。

电话接通后,陈志强直接问道:"李哥,怎么回事啊?榴莲怎么都卖不动了?"

老李在电话那头也显得很无奈:"我也纳闷呢,这几天好多零售商都在问这个问题,销量确实不太好。"

"那批发市场那边有什么消息吗?是不是供应量太大了?"

"供应量倒是正常,比去年同期还要少一些。货源也都很正常,品质也没问题。"

"那你觉得是什么原因?"

"说实话,我也搞不清楚。可能就是市场不景气吧,现在大家手头都紧,舍不得买贵的水果。"

"可是我们都已经大幅降价了,还是卖不动啊。"

"那我就更不知道了,你们再坚持坚持,说不定过几天就好了。"

挂了电话,陈志强感到更加困惑。

如果连批发商都说不出个所以然来,那问题到底出在哪里?

当天下午,陈志强狠心把价格降到了二十五块一斤,这已经是他的成本价了。

按理说,这样的价格应该很有吸引力,但结果依然令人失望。

整个下午,他只卖出了四个榴莲,而且还是几个熟客看他可怜才买的。

看着那些越来越蔫的榴莲,陈志强心里开始真正恐慌起来。

如果这种情况持续下去,他的三万块钱投入很可能会全部亏光。

这对他的家庭来说,将是一个巨大的打击。

儿子的学费怎么办?家里的生活开支怎么办?

陈志强第一次开始怀疑自己的判断,也开始后悔当初的冲动决定。

但现在后悔已经来不及了,他只能想办法尽快找到问题的根源,然后想办法挽回损失。

当天晚上,陈志强躺在床上翻来覆去睡不着,脑子里反复思考着各种可能性。

是产品质量问题?不对,这批榴莲的品质确实很好。

是价格问题?也不对,现在的价格已经很便宜了。

是市场饱和了?更不可能,整个市场的榴莲供应量并没有增加。

那到底是什么原因导致榴莲突然变得无人问津?

陈志强想不明白,只能期待明天能有所转机。

04

第六天开始,陈志强决定采取更主动的策略,他要仔细观察顾客们的反应,试图从中找到一些线索。

早上八点,市场刚开始热闹起来,各种叫卖声此起彼伏。

陈志强站在摊位前,留意着每一个路过的顾客。

他发现了一个非常奇怪的现象:那些平时经常买榴莲的老顾客,现在路过他的摊位时都显得异常匆忙。

有的人甚至还没走到摊位前,就已经开始绕道走了。

这种刻意回避的行为让陈志强感到很困惑。

九点钟左右,陈志强看到了一个熟悉的身影——李阿姨。

李阿姨是他的老顾客,平时每周都会来买两三次水果,而且特别喜欢榴莲。

每次有新鲜榴莲到货,李阿姨总是第一批顾客。

但今天,李阿姨路过榴莲摊位时,明显加快了脚步,眼睛都不往这边看。



陈志强赶紧主动上前招呼:"李阿姨,来看看榴莲吧,今天特价,只要二十五块一斤。"

李阿姨停下脚步,但表情有些不自然:"最近不想吃榴莲,改天再说吧。"

"您以前不是最爱吃榴莲的吗?现在这个价格比以前便宜多了,品质还特别好。"

"真的不用了,家里还有别的水果。"李阿姨说完就匆匆走了,留下陈志强一个人在那里愣神。

李阿姨家里怎么可能有榴莲?她刚才明显是在找借口。

但为什么要找借口呢?是不是榴莲出了什么问题?

陈志强越想越不对劲,决定继续观察其他顾客的反应。

十点钟的时候,他又看到了另一个老顾客王大爷。

王大爷是个地地道道的榴莲迷,对榴莲的了解甚至比一些摊主还要专业。

他能从榴莲的外观、声音、气味判断出果肉的成熟度和品质。

平时每次新货到了,王大爷都会第一时间过来挑选。

但今天,王大爷路过摊位时,同样表现得很冷淡。

陈志强主动招呼:"王大爷,金枕榴莲,您来尝尝?"

王大爷连连摇头:"不要不要,最近不吃这个。"

"为什么啊?您以前不是最喜欢榴莲的吗?我这批货品质特别好,您看看这成色。"

"就是不想吃了,别问了。"王大爷说完就快步离开了。

王大爷的反应更加反常,他甚至连看都不愿意看一眼榴莲。

这绝不是正常的消费行为,里面肯定有什么陈志强不知道的原因。

接下来的几个小时里,陈志强又主动推销了十几个顾客,得到的回答几乎都是一样的:"最近不想吃"、"家里还有"、"改天再说"。

这些回答听起来都很正常,但仔细分析就会发现很多疑点。

比如,这么多人同时"不想吃"榴莲,这种概率几乎为零。

再比如,有几个顾客说"家里还有",但陈志强知道他们平时都是现买现吃,不会囤积榴莲这种不易保存的水果。

最让陈志强感到奇怪的是,有个年轻妈妈带着孩子路过,孩子指着榴莲说想吃,但妈妈立刻拉着孩子快步离开了。

这种反应已经不是简单的"不想买",而是一种明显的回避。

下午三点左右,陈志强遇到了一个更加极端的例子。

一个中年男子路过摊位,陈志强照例上前推销:"先生,要不要买点榴莲?现在特价,只要二十二块一斤。"

中年男子看了一眼榴莲,脸色瞬间变了:"你还敢卖榴莲?现在谁还敢吃这个?"

说完这句话,中年男子就匆匆离开了,留下陈志强一个人在那里目瞪口呆。

"现在谁还敢吃这个?"这句话让陈志强心里咯噔一下。

这不是"不想吃",而是"不敢吃"。

不敢吃说明什么?说明榴莲可能存在某种安全隐患。

但这不可能啊,这批榴莲的品质明明很好,而且批发商那边也没有提到任何质量问题。

陈志强开始感到深深的不安,他意识到这件事情远比他想象的要复杂。

当天晚上回到家,陈志强把这些异常现象告诉了妻子。

妻子听完后也觉得很奇怪:"会不会是榴莲出了什么问题?你去问问其他摊主。"

"我问过了,大家都说不知道。而且如果是质量问题,批发商应该会通知我们。"

"那你明天再仔细观察观察,看看能不能发现什么线索。"妻子建议道。

第七天,陈志强把价格直接降到了十八块一斤,这已经是明显的亏本价格。

按理说,这样的价格应该会吸引很多顾客,但结果依然令人失望。

整个上午,他只卖出了三个榴莲,而且买家都是看他可怜才象征性购买的。

陈志强开始意识到,这不是价格问题,而是消费者对榴莲本身产生了某种抵触情绪。

但这种抵触情绪是从哪里来的?是什么原因导致消费者突然对榴莲产生恐惧?

陈志强想不明白,只能继续观察和等待。

他不知道的是,答案就在他的指尖,只需要动动手指就能找到真相。

但在那个关键的年轻人出现之前,陈志强始终没有找到正确的方向。

05

第八天上午,陈志强坐在摊位后面,看着那些已经开始有些发蔫的榴莲,心情跌到了谷底。

八天时间,一千斤榴莲只卖出去了不到五十斤,剩下的九百多斤如果再卖不出去,很快就会开始腐烂。

三万块钱的投入眼看着就要全部打水漂,这对陈志强来说无疑是一个巨大的打击。

他甚至开始考虑要不要直接把这些榴莲低价处理给餐厅或者加工厂,能回收多少算多少。

但内心深处,他还是不甘心就这样认输。

毕竟这批榴莲的品质确实很好,如果能找到问题的根源并解决,说不定还有翻盘的机会。

正当陈志强陷入沉思的时候,那个改变一切的人出现了。

这是一个看起来二十五六岁的年轻男子,戴着一顶黑色的鸭舌帽,穿着简单的白色T恤和蓝色牛仔裤。

他的手里拿着一部最新款的智能手机,走路的姿态很随意,看起来就像是个普通的上班族。

年轻人从菜市场的入口走进来,沿着主通道慢慢往前走,时不时会停下来看看各种商品。

当他走到陈志强的摊位前时,脚步明显慢了下来。

他首先看了看摊位上堆积如山的榴莲,然后又仔细看了看价格牌。

价格牌上清楚地写着:"泰国金枕榴莲,特价12元/斤"。

看到这个价格,年轻人的眉毛微微一挑,似乎有些意外。



他又仔细观察了一下榴莲的品质,用专业的眼光检查着榴莲的外观、颜色和气味。

陈志强注意到有人在仔细观察榴莲,心里燃起了一丝希望。

这么多天来,终于有人愿意认真看看他的榴莲了。

他立刻站起来,热情地招呼道:"小伙子,要不要买点榴莲?现在才十二块一斤,特别便宜。"

年轻人抬头看了看陈志强,然后又看了看那些榴莲。

他的表情有些复杂,似乎在考虑什么,又似乎在犹豫什么。

过了大约十几秒钟,年轻人终于开口说话了。

他的声音不大,语气很平淡,就像在和朋友聊天一样轻松。

但是,当这句话从他嘴里说出来的时候,对陈志强来说却如同晴天霹雳。

陈志强感觉自己的大脑瞬间空白了,整个世界都安静了下来。

他瞪大眼睛看着那个年轻人,嘴巴张得老大,手中正在整理的塑料袋掉在了地上。

年轻男子说完话,头也不回地离开了。陈志强呆呆地站在那里,脸色瞬间变得惨白如纸。

他张了张嘴,却像是被什么卡住了喉咙,一个字也说不出来。

旁边的女顾客察觉到异常,关切地问:"老板,你怎么了?刚才那人说什么了?"

陈志强的双腿开始发软,豆大的汗珠从额头滴落,整个人仿佛被雷击中一般。

他终于明白了,为什么榴莲跌成白菜价还是滞销。

当真相浮出水面的那一刻,陈志强彻底傻眼了...

付费解锁全篇
购买本篇
《购买须知》  支付遇到问题 提交反馈
相关推荐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