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作声明:本文为虚构创作,请勿与现实关联
“警官,您什么意思?那我这六年的婚姻、刚出生的女儿,到底算什么?”
上海五旬投资人林婉清年近五十,凭借精准投资积累丰厚身家,六年前与自称跨国基金顾问的陈铭轩相恋结婚。
为圆育儿梦,她历经六年试管之苦才诞下女儿,还将多处资产加上丈夫名字。
可女儿一次发烧就医,竟牵出丈夫身份证信息异常。
当民警欲道出真相时,林婉清才惊觉自己或许从未认识过身边人。
这个陪伴她六年的 “丈夫”,究竟是谁?
01
上海的春天转瞬即逝。
林婉清独自坐在黄浦区一家新开的咖啡厅靠窗的位置。
她四十九岁,身上那套剪裁得体的米色风衣让人一眼看出多年打拼留下的精致感。
桌上摊开的是一本财经杂志,纸张在手指间翻动。
“婉清,不好意思啊,路上堵得厉害。”
一个女人快步走了进来,边走边摘下墨镜。
林婉清抬头,合上杂志,声音不疾不徐:“没关系,我也刚到。”
来人叫莉莉,是她的老朋友,曾在外企做高管,性格外向,社交圈广得惊人。
莉莉把包往旁边一放,笑着说:“今天我带了几个朋友过来,都是不同行业的精英,你肯定会感兴趣。”
林婉清点了点头,没有多问。
近几年,她把主要精力都投在艺术品投资上,原本热闹的朋友圈渐渐缩得只剩几个老友。
不一会儿,莉莉领着几个人走过来,介绍到一个身材高挑、穿着深灰色西装的男人时特意停顿了一下:“这位是陈铭轩,跨国基金公司的投资顾问。”
男人微微弯腰,伸出手:“林女士,您好。”
“幸会。”
林婉清伸手与他轻握。
“听说您在艺术品投资方面很有经验,我一直想多了解这块。”
陈铭轩坐在她旁边,语气里带着几分探询。
“也谈不上经验,就是做得久了。”
林婉清淡淡回应,目光落在他脸上,注意到他眉眼间那种职场人特有的自信。
陈铭轩笑了笑:“做得久本身就是实力。”
几句寒暄后,两人话题自然转向投资领域。
陈铭轩分析起金融市场来,言辞有条理,逻辑清晰,还时不时提到近现代艺术品行情的变化。
林婉清一边听,一边不动声色地观察他,说话方式沉稳,不像初出茅庐的年轻人。
“你怎么看现在的艺术品市场?”她终于开口问。
“在一线城市,优质作品的升值潜力依然很大,尤其是近现代名家的真迹。”
陈铭轩顿了顿,补充道,“当然,前提是能拿到可靠的渠道。”
林婉清轻轻点头:“这点我同意。”
话题渐渐深入,气氛也比最初轻松了许多。
临走前,陈铭轩提议:“林女士,改天能不能单独喝杯咖啡?我想和您仔细聊聊投资这块。”
林婉清想了想,爽快答应:“可以。”
从那之后,两人开始频繁见面。
每次见面,陈铭轩都会带来一些最新的市场消息,有时是股市趋势,有时是艺术品拍卖的内部信息。
一天傍晚,他们照例在咖啡厅见面。
外面下着小雨,街道被路灯映得湿漉漉的。
“婉清,今天有个机会。”陈铭轩语气里透着兴奋。
“什么机会?”林婉清放下咖啡杯,神情专注。
“黄浦区有一套清代名家书画急售,价格比市场价低了十八个百分点。”
他说得很快,“卖家急需资金,所以压价卖。”
林婉清沉吟了几秒,直接问:“真迹确定吗?”
“我已经让行家看过了,没问题。”
陈铭轩回答得很肯定,“如果您有兴趣,我可以安排明天面谈。”
林婉清点头:“好。”
在他的建议下,她陆续完成了几笔投资,每一次都获得了不错的回报。
某次结算完收益,林婉清难得露出轻松的笑容:“多亏了你,这次又赚得很稳。”
“朋友之间,互相帮忙而已。”
陈铭轩淡淡回应,神情看不出太多波动。
02
从那天开始,林婉清和陈铭轩的见面频率明显多了。
最初,他们的交流围绕着投资项目。
陈铭轩给她分析市场走势,推荐潜在机会,讲得具体而专业。
但很快,话题不再只局限于投资。
“婉清,您最近别太忙,注意身体。”
某个傍晚,他在电话那头提醒,背景里有地铁进站的提示音,声音被压得很低。
“你自己工作压力不小吧?基金公司那么忙。”
林婉清把手机夹在肩膀和耳朵之间,手里还在翻看一份投资报表。
“我习惯了。”他轻轻笑了一下,“这个行业节奏快,但我喜欢这种状态。”
他的语气不急不缓,带着一股让人安心的力量。
两个月的接触下来,林婉清发现自己开始期待他的电话。
每天的投资建议、生活提醒、偶尔的玩笑,渐渐成了她日常生活的一部分。
直到一个周末的晚上。
他们在外滩一家餐厅吃饭,窗外江面夜色沉静,霓虹灯光从水面反射进来。
陈铭轩忽然收起了笑容,语气郑重:“婉清,我想和您谈件事。”
林婉清放下酒杯,望着他:“什么事?”
“我们认识不久,但我很喜欢您。”他说得很直接,眼神没有躲闪。
林婉清愣了一下,手指不自觉地扣在酒杯上。
心跳快了半拍:“可我们年纪差得太多了。”
“年龄不是问题,重要的是我们能不能互相理解。”陈铭轩看着她,神情认真。
“我毕竟四十九岁了。”她的语气里带着迟疑。
“在我眼里,您很有魅力。您的智慧、您的成功,这些都是我欣赏的地方。”
他一句接一句,说得很笃定。
林婉清沉默了片刻,端起酒杯喝了一口,才轻声道:“那就试试吧。”
陈铭轩笑了,伸手抱住她:“谢谢你,婉清。”
确立关系后,陈铭轩的体贴更胜从前。
早晨一条问候短信,晚上一个电话,从未间断。
婉清有时在公司处理文件,手机亮起他的消息,会下意识地弯一下嘴角。
一个月后,陈铭轩忽然提出:“我想辞掉基金公司的工作。”
林婉清愣住了,手里的钢笔停在半空:“为什么?你在那边发展得挺好。”
“我想专心帮你做投资,把规模做大。”他语气平静,像是提前想过无数次。
“可没有固定收入,你打算怎么安排?”她盯着他,语气里有担忧。
“我有积蓄。而且我相信我们能做得更好。”他声音不高,却很坚定。
林婉清看着他几秒,还是点头:“既然你决定了,我支持你。”
辞职后,陈铭轩的生活节奏像是彻底转向了投资领域。
他白天跑市场,找专家鉴定藏品,晚上回到林婉清家里,一边吃她做的简餐,一边摊开文件讨论下一步的计划。
“婉清,我觉得可以考虑古董家具。”
一天晚上,他翻开电脑里的数据表格,“清代几款家具现在价格被低估了。”
“这个市场风险太高,我以前没碰过。”林婉清皱眉。
“风险伴随收益,只要选对藏品,回报会非常可观。”
陈铭轩把几张拍卖行的成交记录推到她面前,数据和走势一目了然。
林婉清沉默地看了很久,最后说:“你安排,我先看看。”
初期的确赚到了钱。
几件家具在转手时获得了不小的利润,林婉清开始对陈铭轩的眼光有了更深的信任。
某个晚上,两人在家里整理完合同,林婉清看着桌上厚厚的文件,感慨地说:“明轩,你让我看到了更大的投资格局。”
“我们是一体的,你的成功就是我的成功。”陈铭轩握住她的手,神情笃定。
三个月后,陈铭轩收起手里的资料,语气比以往更郑重:“婉清,我想和你结婚。”
林婉清愣了一瞬,手里的茶杯微微一震。
03
“婉清,我们在一起很开心,为什么不结婚呢?”陈铭轩语气认真。
“才认识几个月,会不会太快了?”林婉清略显犹豫。
“我已经三十五岁了,不想再拖下去。”
他握住她的手,“嫁给我,我会让你幸福。”
林婉清看着他坚定的眼神,心里一动,轻声说:“好,我答应你。”
这一年,林婉清五十了,两人没顾及身边所有人的眼光,迅速完成了结婚登记。
婚后,林婉清把陈铭轩的名字加到多处资产上。
“我们是夫妻,财产自然共同拥有。”她毫不保留。
“谢谢你,我会珍惜的。”陈铭轩握着她的手,语气里有感动。
新婚生活充实而规律。
工作之余,他们旅行、投资,感情升温。
半年后,陈铭轩提起:“婉清,我们要不要考虑要个孩子?”
“我五十了,怀孕风险很高。”她显得担忧。
“现代医学很先进,我们可以尝试。孩子会让家更完整。”他劝说道。
“我怕身体吃不消。”她语气迟疑。
“我想要一个我们的孩子,这样家庭才算完整。”陈铭轩握紧她的手。
在他的坚持下,林婉清同意了。
他们先自然怀孕了一年,始终无果。
“去医院检查一下吧,看看问题出在哪。”陈铭轩建议。
结果显示林婉清因年龄原因,自然怀孕几率极低。
“医生建议我们做试管。”林婉清有些失落。
“那就试管,不管多难我们都试。”陈铭轩态度坚决。
试管过程漫长又痛苦,林婉清经历了多次失败。
“也许该放弃了。”她在某次失败后声音低沉。
“再试一次,我们不能轻易认输。”陈铭轩握住她的手,“会成功的。”
六年后,林婉清终于怀孕,并顺利生下一个女儿。
“婉清,你太棒了。”陈铭轩抱着孩子,脸上是掩不住的喜悦。
“我们终于有了自己的孩子。”林婉清疲惫却满足。
女儿降生后,家里充满了笑声。
陈铭轩悉心照顾,经常陪孩子玩耍。
“看到她这么健康,我觉得一切努力都值得。”他抱着女儿说。
“她是我们的希望。”林婉清点头。
女儿两岁时发烧入院,医生要求提供父母身份证件查看病史。
“陈先生,您的身份证号码有些异常。”医生皱眉提醒。
“什么异常?”陈铭轩语气紧张。
“系统显示信息不完整,建议去派出所核实。”医生平静地说。
陈铭轩脸色微变,点头说:“我会尽快去确认。”
04
回到家后,林婉清心里一直不踏实。
“明轩,明天我陪你去派出所核实一下吧。”她试探着说。
“不用,我自己去就行。”陈铭轩语气里带着回避。
“我也想知道原因,咱们一起去比较好。”林婉清坚持。
第二天,两人来到派出所。
“你好,我想查询一下我丈夫的身份信息。”林婉清递上陈铭轩的身份证。
工作人员在电脑里输入号码,屏幕亮起的那一刻,她的表情明显收紧。
她扭头看了看林婉清和陈铭轩,随后低声对着衣领里的耳麦说了什么。
林婉清明显感受到陈铭轩攥着自己的手变紧了。
“婉清,要不我们改天....”
随后,一个身穿制服的男子走了过来。
警官看了看陈铭轩,又看向林婉清,声音放得很低。
“林女士,您丈夫的身份信息确实有问题。”警察说道。
“什么问题?”林婉清心中升起不祥的预感。
紧接着警察说出的话,犹如一道晴天霹雳,让林婉清瞬间呆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