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晚年倚靠轮椅,他仍请人抬自己到实验室

0
分享至


讲述人 沈皆平,1934年7月生,儿科主任医师,历任中山一院儿科主任,儿科教研室主任,硕士研究生导师。


钟世藩(左)在查房。


人物简介

钟世藩(1901年—1987年),著名儿科学专家、病毒学家、医学教育家、国家一级教授。1930年毕业于北京协和医学院,取得美国纽约州立大学医学博士学位。1944年至1945年考取公费留学,在美国辛辛那提大学医学院进修病毒学。回国后曾任南京和贵阳中央医院儿科主任,湘雅医学院儿科教授,广州中央医院院长兼儿科主任,岭南大学医学院儿科教授。1949年被世界卫生组织聘为医学顾问,1953年院系调整后任广州中山医学院儿科教授兼主任。

在教师节到来之际,作为我国著名儿科泰斗钟世藩教授(共和国勋章获得者钟南山院士的父亲)的首位研究生,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沈皆平深情回忆了与恩师之间的点滴往事。如今91岁的沈皆平,言谈清晰,逻辑分明——身上清晰可见师风烙印:重实践、求实证、怀慈悲。钟世藩精湛的医术、严谨的治学态度和仁爱之心,照亮了一代又一代医学后辈的道路。

结缘儿科

  开启三十余载师徒情  

1951年,沈皆平考入中山大学医学院。在当时,钟世藩已是华南地区儿科顶尖专家,他授课时“简明扼要、娓娓道来”的风格,令沈皆平如沐春风。“听钟教授讲课,是一种享受。”70多年过去了,沈老依然记忆犹新。

命运的转折发生在1956年。沈皆平毕业后被分配到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工作。当时,医院找到沈皆平,动员他到神经科工作。可就在他准备奔赴新岗位时,却突然接到医院通知:“钟世藩教授希望你能留在儿科。”原来,沈皆平在儿童医院实习时,被推荐在结业交流会上发言,当时钟世藩刚好坐在教师席,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这不仅是一次伯乐相马的识才之举,更开启了一段延续30余年的师徒情缘。从此,沈皆平在钟世藩的悉心指导下,开启了在儿科领域的探索。

成为住院医生后,沈皆平从最基础的静脉注射练起。在那个医生稀缺、病人众多的年代,他在实践中千锤百炼,哪怕是细如发丝的小孩头皮静脉,也能一针见血,甚至连外科医生有时也会请他去帮忙。后来,也正是由于这“针无虚发”的绝活,让钟世藩看中了他做科研的潜力。

沈皆平还分享了一件趣事:“有一个星期天,钟老师说他有点不舒服,让我去给他做一个血常规检查。我赶到后见他状态尚可,顿时明白他其实也是想考考我操作是否熟练。”最后,沈皆平顺利完成检查,告知老师检查结果,钟世藩查看报告后满意地点了点头。  

听完病历汇报立刻判断出病种

  且能指出病种在典籍上的章节页码  

医学强调基于实验和观察的实证研究,钟世藩极其重视临床实证。当时,医院儿科病房的旁边就是化验室。刚到医院工作的住院医生不仅要学看病,还要亲自为患者做血、尿、大便常规。例如,对怀疑患了阿米巴痢疾的患者,医生要在患者大便中找阿米巴原虫;对怀疑结核性脑膜炎的病人,医生要自己动手在脑脊液的蛛网膜涂片中找抗酸杆菌。“钟老师认为,只有这样才能准确地把握病情,做出精准诊断。”

“再高明的医生,在病理医生面前也要低头。”这是钟世藩常对年轻医生说的一句话。他极力推崇临床与病理结合的医学教育,要求医生要尽可能追踪死亡病例至病理解剖室。在他的推动下,中山医儿科自1950年起系统性开展对病死新生儿的尸检,为临床诊断提供了极为宝贵的反馈。

“钟教授对病历撰写的要求很严格,他告诉我们:看一个医生所写的病历,就能大致看出他的医学水平;看一家医院的质量,也要先看它的病历。这也影响了后来我对年轻医生的要求。在病历上,一定要看到医生的思考,到底是根据什么症状、体格检查或报告作出的诊断。即便是有了先进检查技术的今天,这种观点依然没有过时。”沈皆平说。

钟世藩不仅临床经验丰富,更以博闻强识、根基深厚著称。沈皆平还记得,在一次疑难病例会诊中,听完病历汇报和各级医生发言,钟世藩指出:“这应考虑神经母细胞瘤。”随后,他请医生们拿出《Nelson儿科学》,准确指出章节页码,让大家把这个病的诊断要点读出来。在念完之后,大家觉得病人的表现真的很符合书上的诊断。“若不是把学问嚼碎了吃进肚子里,怎能有这样的底气?”沈皆平说。  

成立了当年中国医学院校

  唯一属于临床儿科的病毒实验室  

在钟世藩从医的年代,医生最常面对的是营养不良、传染病与感染性疾病,如结核、疟疾、百日咳等。许多具有传染性却非细菌感染的疾病,多被怀疑是病毒所致。但当时既难分离病原,更缺乏特效治疗和预防手段。这一现实激发了他探索病毒性疾病的雄心。于是,在柯麟院长的支持下,中山一院成立了儿科病毒实验室。这也是当年中国医学院校唯一属于临床儿科的病毒实验室。

1959年,沈皆平考上研究生,成为钟世藩指导的首位研究生。导师交给他的第一个任务,是养小白鼠。“要把小白鼠养好,才能保证实验数据准确,实验才做得成。”他们的实验对象,是仅有指尖大小的胎鼠。

随后的操作更是难如绣花:需将0.03毫升的乙型脑炎病毒液精准接种进胎鼠脑内,且不能导致母鼠流产。这让即便是有新生儿注射经验的沈皆平也感到难度极高,而在钟世藩手把手的教导下,他再次展现出卓越手技与专注心性。

在此后开展的系列科学实验基础上,钟世藩和沈皆平验证了小白鼠胎鼠可以作为一种病毒分离新的手段。随后,钟世藩继续利用胎鼠分离临床疑似病毒性疾病的其他病原。于是,常见的疱疹性结膜角膜炎,以及广东多发的鼻咽癌进入了他的视野并成为他的实验领域。

而这一切的背后,是钟世藩深远的忧思:“他早已预见,病毒感染未来会对人类构成巨大威胁。”沈皆平感慨地说。  

七十多岁高龄体弱多病时

  仍坚持编写《儿科疾病鉴别诊断》  

晚年时期,钟世藩健康状况日下,行动需倚靠轮椅,但他仍坚持请人抬自己至三楼实验室。后来实在不便,干脆将实验仪器搬进家中。

七十多岁高龄、体弱多病之际,钟世藩仍坚持编写《儿科疾病鉴别诊断》一书。编著后期,他视力严重衰退,却仍带放大镜赴图书馆查阅文献,核实和充实内容。当无法看清外文字母时,便请馆内年轻人协助辨认。该书出版后广受好评,多次重印。

“钟教授常教导我们,真正献身科学的人,从不会计较时间、条件与报酬。”沈皆平说。

这种精神也深深影响了沈皆平,他退休后坚持看诊到80岁,因患者众多,他每次出诊都要看到最后一人为止——上午的门诊看到下午两点,下午的门诊则持续到夜幕降临。他还常给患者留下电话,叮嘱“有问题可以打给我”。

一段师徒情,传承的不只是医术。在钟世藩与沈皆平之间,我们看到的不仅是个人命运的相遇,更是一种医学精神与师者风范的生生不息。他们用一生的实践,诠释了何谓良医、何为良师,也为后辈点亮了永不熄灭的明灯。  

采写:南都记者 王诗琪

通讯员 彭福祥 梁嘉韵 章智琦

通讯员供图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相关推荐
热点推荐
巴拿马官员:中企承建的运河第四大桥让巴拿马人倍感自豪

巴拿马官员:中企承建的运河第四大桥让巴拿马人倍感自豪

新华社
2025-11-02 14:38:18
年薪4600万,场均仅18+8!NBA伪巨头伤停,3.5亿超级顶薪没戏了

年薪4600万,场均仅18+8!NBA伪巨头伤停,3.5亿超级顶薪没戏了

世界体育圈
2025-11-02 16:58:56
冲全运会第三金!全红婵时隔183天参赛:联手师姐对决陈芋汐

冲全运会第三金!全红婵时隔183天参赛:联手师姐对决陈芋汐

李喜林篮球绝杀
2025-11-02 09:31:03
特务头子谷正文晚年忏悔:吴石那份供词,我看了一辈子没看懂!

特务头子谷正文晚年忏悔:吴石那份供词,我看了一辈子没看懂!

老呶侃史
2025-11-02 07:02:14
如果这个消息是真的话,那对乌克兰而言真的是一个不幸的事件

如果这个消息是真的话,那对乌克兰而言真的是一个不幸的事件

每日一见
2025-11-02 18:09:46
姥姥卧床八年,我妈只伺候三天,她去世后舅舅说:咱们把家分了吧

姥姥卧床八年,我妈只伺候三天,她去世后舅舅说:咱们把家分了吧

媛来这样
2025-11-01 00:06:09
曹操墓前堆成山的布洛芬,是这届年轻人最野的"历史梗"

曹操墓前堆成山的布洛芬,是这届年轻人最野的"历史梗"

小豫讲故事
2025-10-27 11:50:08
72岁熊宇,认罪悔罪

72岁熊宇,认罪悔罪

新京报政事儿
2025-11-02 12:11:15
与周迅离婚4年,那个独自跑去美国的前夫高圣远,如今怎么样了?

与周迅离婚4年,那个独自跑去美国的前夫高圣远,如今怎么样了?

暖心萌阿菇凉
2025-10-31 23:42:45
全球围猎“唐僧肉”:陈志的千亿资产,正被各国瓜分

全球围猎“唐僧肉”:陈志的千亿资产,正被各国瓜分

默可
2025-11-02 13:38:25
保姆的儿子考上复旦后就冷着脸,我给她结钱:您可以回去享福了

保姆的儿子考上复旦后就冷着脸,我给她结钱:您可以回去享福了

农村情感故事
2025-10-25 08:23:51
中美达成共识后,特朗普又变卦下架大批中国货,不准中方违约

中美达成共识后,特朗普又变卦下架大批中国货,不准中方违约

阿校谈史
2025-11-02 18:38:19
海外网友热议TES止步4强:Kanavi头等战犯!TES只有JKL和369是人

海外网友热议TES止步4强:Kanavi头等战犯!TES只有JKL和369是人

贝塔看比赛
2025-11-02 18:22:14
2025年,延迟发工资最严重的一年。

2025年,延迟发工资最严重的一年。

爱吃糖的猫cat
2025-11-02 19:21:22
好消息!菲律宾宣布:11月1日起,恢复中国公民电子签证服务!

好消息!菲律宾宣布:11月1日起,恢复中国公民电子签证服务!

王爷说图表
2025-11-01 22:38:46
曝南大博士东思嘉自杀身亡,年仅33岁,长得漂亮,多次获奖学金

曝南大博士东思嘉自杀身亡,年仅33岁,长得漂亮,多次获奖学金

热点菌本君
2025-08-27 00:02:04
遭切尔西5连杀后热刺内讧!2将拒绝与主帅握手 甩手抱怨+径直离场

遭切尔西5连杀后热刺内讧!2将拒绝与主帅握手 甩手抱怨+径直离场

我爱英超
2025-11-02 04:42:24
奇谋妙计五福星已过42年,冯淬帆离世,已有12位演员不在了

奇谋妙计五福星已过42年,冯淬帆离世,已有12位演员不在了

动物奇奇怪怪
2025-11-02 12:23:22
《沉默的荣耀》最聪明的人不是吴石、谷正文,而是被小看的周至柔

《沉默的荣耀》最聪明的人不是吴石、谷正文,而是被小看的周至柔

宇林网络
2025-10-08 16:00:03
1965年,李鹏总理和儿子李小鹏、李小勇合影,那年37岁,气质不凡

1965年,李鹏总理和儿子李小鹏、李小勇合影,那年37岁,气质不凡

普览
2025-10-31 16:46:57
2025-11-02 20:39:00
南方都市报 incentive-icons
南方都市报
换一种方式,南都在现场。
580842文章数 3585647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健康要闻

核磁VS肌骨超声,谁更胜一筹?

头条要闻

原价百万1针的CAR-T有望纳入创新药目录

头条要闻

原价百万1针的CAR-T有望纳入创新药目录

体育要闻

这个日本人,凭啥值3.25亿美元?

娱乐要闻

陈道明被王家卫说他是阴阳同体的极品

财经要闻

段永平捐了1500万元茅台股票!本人回应

科技要闻

10月零跑突破7万辆,小鹏、蔚来超4万辆

汽车要闻

神龙汽车推出“发动机终身质保”政策

态度原创

亲子
教育
健康
时尚
公开课

亲子要闻

推荐山药蒸肉丸,适合孩子吃的长高菜!

教育要闻

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更新官方学位认证的境外院校!哪些大学落榜?

核磁VS肌骨超声,谁更胜一筹?

最近很火的发型,原来这么简单!

公开课

李玫瑾:为什么性格比能力更重要?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