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不要再说中国“人多地少”了,当年这么提的社会背景、发展阶段已经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

0
分享至

如果有人问,哪一个观念像基因一样深植于几代中国人的意识深处?“人多地少”这四个字,必定榜上有名。


从小学课本到新闻联播,从计划生育宣传到每天的餐桌教育,我们都被一遍遍告知:中国,用占世界不到9%的耕地,养活了占世界近20%的人口。这是一个伟大的奇迹,而奇迹的背后,是“人多地少”这一看似不可逾越的资源紧箍咒。

然而,时代浪潮奔涌向前。当我们习惯于某个“真理”时,最需要做的,或许是停下来,冷静地审视它诞生的土壤是否已经改变。今天,我们郑重地提出一个观点:“人多地少”这一提法,其赖以生存的社会背景、发展阶段和人口前提,均已发生翻天覆地的根本性转变。继续沿用这一过时的叙事,不仅不科学,更会严重误导国家政策方向,与社会现实需求产生尖锐矛盾。

一、 溯源:

“人多地少”是一个特定历史时期的政治术语

我们必须首先回到历史现场,理解这个观念的“初心”。

1. 计划经济的解释器在改革开放前,物资极度匮乏,粮食、布匹、住房无一不凭票供应。如何向人民解释这种普遍短缺?将原因归结于客观的“人多地少”,是一个高效且安全的策略。它巧妙地将经济体制和管理效率的问题,转移到了一个永恒的、无法反驳的自然约束上,从而缓解了民众对体系的质疑。

2. 计划生育的理论基石在推行“一胎化”政策时,需要一套强大且易懂的逻辑来说服民众。“人多地少”提供了完美的支撑:人口是负担,土地是瓶颈,如果不控制人口,有限的资源将无法承载,大家的生活水平都无法提高。它成功地将一个侵犯家庭生育自主权的艰难国策,包装成了一种关乎民族生存的理性抉择。

换句话说,人多地少在当年,绝不仅仅是一个地理或人口学的事实描述,更是一个被高度工具化的政治和社会学术语,服务于特定时期的特定国家战略。它的广泛传播和深入人心,是政策强力灌输的结果。

二、崩塌:

支撑这一提法的诸多前提已不复存在

任何理论都有其适用边界。当年支撑“人多地少”论的几大支柱,如今已摇摇欲坠,甚至轰然倒塌。

1. 人口预测的彻底失败与历史性转折: “18亿亩耕地红线”政策的核心前提,是预测中国人口将增长到16亿甚至18亿。然而,冰冷的现实是:中国人口在达到14亿峰值后,便毫不犹豫地掉头向下,出生率断崖式下跌,人口总量进入不可逆的长期下滑通道。幼儿园关门,小学招不满,国家不惜发放补贴鼓励生育——这与当年担心“人太多”的焦虑形成了荒诞而又深刻的对比。

我国高等教育2038年左右将迎来历史性“生源拐点”,届时将可能引发生源数量危机和质量危机,并造成高等教育生态系 失衡, 大学面临关闭 在2024—2037年间,高等教育生源的供给规模从1585.02万人减少至1460.26万人,年均下降约9.6万人;高等教育生源的需求规模从1070.36万人攀升至1356.07万人,年均增长约21.98万人,形成从514.66万人缩小至16.98万人的需求缺口。


数据来源:2024—2050 年高等教育生源的供需缺口态势

一个旨在为“容纳更多人口”而保护耕地的政策,其人口学基础已经彻底瓦解。继续用“人多”作为逻辑起点,无异于刻舟求剑。

2. 城市化进程的根本性转向:过去四十年的“中国奇迹”,在很大程度上是一部土地资本化的史诗。大片农田转变为工厂、住宅和商场,支撑了高速的工业化和城市化。但那个时代已经过去了。如今,中国的城镇化率已趋近高位,动力减弱。更为显著的变化是,无数三四线城市和县域经济正面临“收缩” 的严峻挑战。人口外流,商品房空置,新区沦为“鬼城”。社会的主要矛盾,已经从“如何满足城市扩张的土地需求”,转变为“如何盘活存量土地、应对城市萎缩”。再用“保护耕地”来控制一个已经不再扩张、甚至正在收缩的城市化进程,已经毫无必要。

3. 国际比较下的认知偏差:我们真的“地少”吗?简单地用“国土总面积除以总人口”得出“地少”的结论,是一种懒惰且误导性的计算。

· 比的是“质”而非“量”:与国土面积更大的俄罗斯、加拿大相比,中国拥有的东亚季风区(如华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四川盆地)是世界上最顶级的农业区之一。这里雨热同季,无霜期长,光热水条件搭配极佳,远非俄加两国广袤的冻土荒原所能比拟。

· 比的是“效率”而非“面积”:正是由于耕地珍贵,中国发展出了世界最精耕细作的农业模式。中国的粮食亩产是加拿大、俄罗斯的两到三倍。我们是用更少的土地,通过更高的效率,养活了更多的人口。从产出角度看,中国的“地”非但不“少”,反而“效率奇高”。

“人多地少”的叙事,选择性忽视了我们土地的高质量和高产出,片面强调了面积的绝对数字,从而塑造了一种扭曲的资源观。

4. 食物结构与粮食安全内涵的演变:随着国民生活水平提高,我们的食物结构已从“吃得饱”向“吃得好”转变。肉蛋奶、水果、蔬菜的消费占比急剧上升。而生产这些食物,需要消耗远多于直接口粮的耕地(用于种植饲料粮)。因此,新时代的“粮食安全”压力,并非来自“人地矛盾”,而是来自“消费升级与资源分配”的矛盾。压力源自我们膳食结构的改变,而非单纯的人口数量。保障安全的重点,也应从“守死18亿亩的数字”转向如何优化农业结构、提高饲料自给率、通过科技提升单产等领域。

三、危害:

为何我们必须抛弃这个过时的提法?

继续固守“人多地少”的陈旧叙事,将带来三大显著危害:

1. 不科学:它无法解释为何人口在减少而发展焦虑仍在,无法正视中国农业条件的天然优势,更无法应对城市收缩等新课题。用它来指导未来,是基于错误地图寻找方向。

2. 误导政策方向:最直接的误导,就是让耕地红线政策失去弹性。在东部沿海大都市圈,寸土寸金,严格保护周边耕地固然重要,但也推高了房价和商业成本,付出了巨大的机会成本。在西部收缩城市,大量建设用地闲置荒废,却因政策僵化难以复垦为耕地或生态用地,造成土地资源的巨大浪费。政策需要的是“精细化管理和动态调整”,而不是“一刀切”的僵化守护。

3. 与社会需求不适应:社会的主要需求已经从“生存”转向了“发展”和“生活品质”。民众需要更宜居的城市环境、更便宜的住房、更多的公园绿地和公共服务设施。成都被砍树恢复耕地就是血淋淋的案例。继续强调“人多地少”,会成为拒绝满足这些合理需求的“万能挡箭牌”,阻碍城市更新和生活品质的提升。

四、阻力:

为何改变如此之难?

抛弃一个根深蒂固的观念,注定不会一帆风顺,因为它触动了既得利益者的蛋糕。

· 政策路径依赖:一整套围绕耕地保护建立的庞大官僚体系和审批权力,已经运行多年。改变意味着重构体系,触动部门的权力和利益。

· 意识形态惯性:打破一个被写进教科书几十年的“真理”,需要巨大的政治和学术勇气,会面临来自保守力量的巨大压力。

· 安全担忧的绑架:任何放松耕地保护的提议,都容易被简单粗暴地扣上“动摇粮食安全根基”的大帽子,从而扼杀理性的讨论空间。

结语:

从“资源恐惧”走向“资源自信”

是时候告别“人多地少”带来的资源恐惧症了。

我们不应再被一个来自过去时代的紧箍咒所束缚。中国的新国情是:人口总量见顶下滑、城市化进入存量时代、拥有世界顶级的农业条件和效率。

我们的政策思维需要一场深刻的革命:从僵化地“守红线数量”,转向灵活地“守安全底线”;从孤立地“保护耕地”,转向系统地“优化国土空间格局”;从“资源恐惧”转向 “资源自信” 和 “效率优先”。

这要求我们建立更精细的土地管理机制,例如推行跨区域的用地指标交易,允许收缩城市将闲置建设用地指标卖给仍有发展需求的地区,并用收益进行产业转型和民生改善。

抛弃“人多地少”的过时叙事,不是要否定过去的粮食安全战略,而是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根据已经巨变的现实,绘制一张属于未来的、更精确的导航图。

这不仅仅是一个口号的变更,更是一次发展范式的现代化升级。

作者 | 吴必虎 DeepSeek

编辑 | 周晴

图源 | 网络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相关推荐
热点推荐
华为新技术将对标英伟达,大幅提升AI算力利用率

华为新技术将对标英伟达,大幅提升AI算力利用率

观察者网
2025-11-16 14:31:24
南部战区新闻发言人发表谈话

南部战区新闻发言人发表谈话

界面新闻
2025-11-16 11:29:53
Bug还没修完,又要往Windows里狂塞AI?全网怒骂微软:“住手吧,没人想要这玩意儿!”

Bug还没修完,又要往Windows里狂塞AI?全网怒骂微软:“住手吧,没人想要这玩意儿!”

CSDN
2025-11-14 16:25:56
陪玩陪睡不够!集体开嫖、舔手指、目无王法,阴暗面彻底藏不住了

陪玩陪睡不够!集体开嫖、舔手指、目无王法,阴暗面彻底藏不住了

好贤观史记
2025-11-09 21:58:39
谁给张碧晨出的馊主意?这么有想象力衣服,太天马行空了!

谁给张碧晨出的馊主意?这么有想象力衣服,太天马行空了!

林子说事
2025-11-14 14:10:13
晚了!山西狗主反杀案,双方都后悔了,郭某妻子终于低下了头

晚了!山西狗主反杀案,双方都后悔了,郭某妻子终于低下了头

一只番茄鱼
2025-11-16 12:35:59
民生银行的一份债务数据,暴露了80后的集体困境

民生银行的一份债务数据,暴露了80后的集体困境

黑噪音
2025-11-16 07:30:27
北大医药董事长徐晰人被批捕,1元购壳资本游戏告终

北大医药董事长徐晰人被批捕,1元购壳资本游戏告终

华夏时报
2025-11-14 17:10:10
速览!11月14国务院常务会敲定5件民生大事,每一件都与你相关

速览!11月14国务院常务会敲定5件民生大事,每一件都与你相关

生活魔术专家
2025-11-16 15:07:10
12000+!阿尔卡拉斯成历史第五人!

12000+!阿尔卡拉斯成历史第五人!

网球之家
2025-11-16 12:20:16
科斯蒂奇批评前任主帅:若早做改变,塞尔维亚能晋级世界杯

科斯蒂奇批评前任主帅:若早做改变,塞尔维亚能晋级世界杯

懂球帝
2025-11-16 22:38:11
新中国成立后,我国至今未破的大案、要案有哪些?

新中国成立后,我国至今未破的大案、要案有哪些?

文史道
2025-11-16 12:31:42
史上最狠新政!数十万留学生出路将被堵死,最快年底生效

史上最狠新政!数十万留学生出路将被堵死,最快年底生效

掘金日本房产
2025-11-15 17:53:25
武统、和统都没希望了?台湾军事专家:中国已经走上了第三条路

武统、和统都没希望了?台湾军事专家:中国已经走上了第三条路

顾史
2025-11-09 18:02:22
为什么赌博最后只会输,因为你永远无法战胜“凯利公式”?

为什么赌博最后只会输,因为你永远无法战胜“凯利公式”?

小莜读史
2025-07-27 23:02:11
霍思燕这件衣服太宽松了吧,练个瑜伽都快走光了,是故意的吧

霍思燕这件衣服太宽松了吧,练个瑜伽都快走光了,是故意的吧

情感大头说说
2025-10-26 03:25:09
“华人圈最红女优”被全网“开盒”荡妇羞辱,她却用恶评赚6000万

“华人圈最红女优”被全网“开盒”荡妇羞辱,她却用恶评赚6000万

诗意世界
2025-11-07 10:23:31
57年毛主席视察青岛,得知王尽美母亲健在,下令:有困难可送中央

57年毛主席视察青岛,得知王尽美母亲健在,下令:有困难可送中央

大运河时空
2025-11-17 06:00:03
网友称乘客在火车内吸烟乘务员未阻止,12306:普速列车车厢连接处设有烟灰缸,允许吸烟

网友称乘客在火车内吸烟乘务员未阻止,12306:普速列车车厢连接处设有烟灰缸,允许吸烟

极目新闻
2025-11-16 15:24:27
从火爆全国到集体关门,兰州拉面为啥逐渐消失了?被坑过后就懂了

从火爆全国到集体关门,兰州拉面为啥逐渐消失了?被坑过后就懂了

米果说识
2025-11-15 14:31:57
2025-11-17 06:28:49
虎说八道1
虎说八道1
北大教授吴必虎关于旅游、城市、地理的自媒体
62文章数 13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头条要闻

中国公民需谨慎前往日本 四大原因披露

头条要闻

中国公民需谨慎前往日本 四大原因披露

体育要闻

最佳新秀候选!2028美国男篮有他一个位置

娱乐要闻

CEO爆料肖战《藏海传》狂赚几十亿!

财经要闻

房源暗中调价 央企举报广州国资房企

科技要闻

雷军,怒了!刚刚连发多条微博

汽车要闻

"冰彩沙"全配齐 红旗HS6 PHEV预售17.88万起

态度原创

家居
艺术
数码
公开课
军事航空

家居要闻

现代简逸 寻找生活的光

艺术要闻

Charles Chaplin:19世纪法国新洛可可风格画家

数码要闻

华为鸿蒙HarmonyOS 6.0.0.112版本首曝,支持电脑投平板

公开课

李玫瑾:为什么性格比能力更重要?

军事要闻

海军四川舰顺利完成首次航行试验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