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曾有为
来源 | 品牌观察官(ID:pinpaigcguan)
引言:“零食第一股”即将迎来新的“大金主”,因为“花生上树”事件,大家都唱衰良品铺子的时候,没想到良品铺子竟然高攀上了真正的“豪门”,那就是武汉长江国际贸易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长江国贸”)。
“零食第一股”攀上新“金主”
8月28日,良品铺子公示,长江国贸即将收购良品铺子部分股权,而且进度已经是受理的阶段了,协议也签署了,可以说是板上钉钉的事实了。
此次长江国贸将从良品铺子的“股东们”,如宁波汉意创业投资合伙企业(以下简称“宁波汉意”)、宁波良品投资管理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良品投资”)、达永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达永”)这几个手上收购部分股份。
等到股份交易成功后,长江国贸持股比例为29.99%,看起来虽然不多,但长江国贸已是大股东,同时也取代了前实控人“宁波汉意”,长江国贸即将成为良品铺子新的实控人了。
根据良品铺子公开的2025年上半年财报数据分析得出,截至6月底,良品铺子营收为28.29亿元,同比下滑27.21%。
净利润则亏损了9400万元,同比暴跌491.49%,扣非净利润亏损1.19亿元,同比暴跌1694.33%。
2020年,这个高端的零食品牌上市,成为“零食第一股”,一时风光无限。
股票在上市开始15个交易日连续上涨甚至涨停,市值峰值的时候高达300亿元,更有零食股中的“茅台股”之称!
可以说,当年的良品铺子、三只松鼠、来伊份“称霸”零食市场的时候,还没有现在的盐津铺子、赵一鸣、零食有鸣、零食很忙、糖巢等什么事。
没想到还没满5年,良品铺子就经历了这么多,好在此次是国资出手,补齐了良品铺子资金、物流、供应链的短板。
眼下良品铺子还能有这个机会,还能在一众平价零食品牌中突出重围,也是很幸运了。
湖北70后打工人
年薪30万辞职创业
2020年2月24日,良品铺子募资4.88亿元,以“网络上市”新仪式在上交所上市成功,连敲钟都在线上,但也是上交所允许的。
开店14年,良品铺子就是上市了,从销售额1000多元到销售额超百亿,法拉利老了还是法拉利,即便现在的良品铺子已经被后浪拍打在沙滩上,但如果让杨红春重新选择,他还是落子无悔。
1997年,毕业之后的杨红春南下打工,来到了广东顺德的科龙电器公司,杨红春刚来的时候,科龙电器只是港股上市公司,三年之后科龙电器也成为了“H股+A股”公司。
杨红春在科龙电器累计“打工”了8年,一路从质检员到销售总经理,直至科龙电器于2005年被海信收购,杨红春毅然放弃了年薪30万的工作,选择辞职创业。
当然,他并不是一个人创业,他和杨银芬等8人合伙出资60万元创业,当时受到了乐百氏的启发,选择了零食作为创业方向。
杨红春也算是拼命三郎,为了能把全国各地的地方零食集合起来,也是跑遍了全国各个省份,下探了180多家工厂。
成也高端,败也高端
合伙人陆续离场
2006年8月,第一家良品铺子店武汉中山广场对面开张营业,第一天营业额为1300多元,但试吃的零食支出了1400多元的成本,也就是第一天营业是亏本的。
但杨红春并没有气馁,由于可以吃到来自不同地方的零食,在当时也算是很新鲜的零食店了,所以回头客特别多。
于是,第一家良品铺子店的营业额,一天从1000多元飙升到了4000多元,甚至过万元。
杨红春确实有做生意的脑子,想要生意兴隆还得打爆款,在2007年就推出了“低温脱水工艺”的冬枣,而且听劝,还运用了小包装,靠这一爆款就创收了3000万元的销售额。
可以说,现在很多零食品牌商,都是走当年杨红春团队已经走过的路。
良品铺子的生意也越来越好,店也开了一间又一间。
令人遗憾的是,有些合伙人只能共患难不能同享福。
在生意红红火火的时候,杨红春和部分合伙人却开始出现了意见不合,最终与部分合伙人分道扬镳。
即便如此,杨红春还是对自己很自信,以当时的商业眼光看待零食行业的长远发展,“高端”这个词就被杨红春看上了。
事实证明,那时候走高端赛道是对的,山姆会员店也是在那时候崛起,只是现在又不一样了。
门店还是次要,良品铺子当年的全渠道IT、智能物流系统在业界也算翘楚,也就是你在线上买还是实体店买,订单都能一起搞定,放现在没什么,但放10年前,确实是很炸裂了。
所以能得到“金主”的青睐,当年的“零食一哥”也是有两把刷子的。
老股东们陆续减持、清仓退场
当年支持的“金主”有今日资本和高瓴资本等,也是支持良品铺子走高端赛道,爱的时候是真爱,不爱的时候也是真的不爱。
2023年开始,投资良品铺子的“今日资本”,间接通过达永公司,不断减持“套现”。
2025年6月,达勇开启了第15次的“套现”,持股比例也由30.3%下降至18.16%。
不止今日资本,另外一位知名股东高瓴资本也按下了“套现”键,持股比例从11.67%一路减持,到了2024年手上基本没有股份了。
宁波汉意则早在2023年5月到7月之间,减持了良品铺子1.92%。
2024年6月宁波汉意又减持58.43万股,这些股票价值为736万元。
股东们动作如此频繁,也许是为现在的“金主”让路,也许是真的从良品铺子身上看不到赚大钱的希望了。
只可惜,零食这东西没有技术含量,消费者只关心一个安全、便宜,如果又贵又不安全,还有更加平价的零食取代,那不管之前再如何霸气,不转型也只能被市场淘汰。
一切也是有迹可循,2023年良品铺子交出了一份让股东们失望财报。
根据良品铺子公开的财报数据分析得出,2023年全年营收为80.46亿元,净利润为1.8亿元。
但这一年起码算是盈利了,接下来的一年却不乐观了。
2024年的营收为 71.59亿元,净利润同比暴跌125.57亿元!
今年上半年闭店430家
还卷入了“价格战”
良品铺子走“高端”的套路,中产已经不买单了。
本来斥巨资装修的店铺,以及花重本的包装,通通变成了大成本支出,加上供应链没有掌握在自己的手上,零食成本也高。
多重打击下,这个曾经的零食巨头也从神坛跌落。
看着同行便宜、种类多,良品铺子也陷入了沉思,一直啃老本行不通了。
只是资本是现实的,你若强悍,资本市场自动来投资的金融巨头多的很,你要是弱,那即便投下了钱,也只能等着被撤资。
奇怪的是,2023年良品铺子已经采取了“降价”打法,但还是填补不了这个窟窿,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
降价没有迎来销量暴涨,反倒让毛利降了不少。
财报指出,2024年良品铺子的毛利率为26.14%,同比下跌5.81%,而2025年上半年良品铺子的毛利为24.42%,同比下滑7.46%。
但这些都还好!真正雪上加霜的是良品铺子也和零售商超一样,不是在闭店就是停业的路上。
光是2025年上半年,良品铺子就关了430家店,截至今年6月底,良品铺子在国内的门店数量为2445家。
当然,关店的同时也有开新店,2025年上半年良品铺子新店的数量为171家。
而一线城市还是有很多良品铺子的门店,如广州、深圳等城市,店面倒不少。
供应链在零食行业的地位举足轻重
同样一包坚果,因为不同供应商,价格可以相差两倍,也就是良品铺子卖一包坚果20元,别的量贩零食店只卖10元,试问消费者会买哪一家的呢?
成本这块迟迟没有降下来,也跟良品铺子的供应链息息相关。
部分量贩零食店可以把零食的价格打下来,供应链这块也有“鄙视链”。
供应商分头部和白牌,比例是“二八分”,即20%和80%,头部供应商成本也水涨船高,良品铺子就是找的头部供应商品牌。
而白牌供应商就便宜了,这也就是为什么现在很多量贩零食店可以把价格打下来,明明同一款零食,在超市卖的那么贵,但是在量贩零食店就是便宜几块钱,而且口感还一样,质量也不差。
卷不过把价格压到极致的量贩零食店,良品铺子并非孤例,像三只松鼠、好想来等曾经的“高端零食”,都遭遇到了挫折。
三只松鼠曾经喊出“万店口号”,但截至2024年年底,三只松鼠在国内的门店只剩下333家。
当然,对于喜欢吃零食的消费者来说,注重的是零食好不好吃,至于牌子反倒是其次,而且零食没有稀缺性之分,如:碧根果、夏威夷果、瓜子、蚕豆等零食店常见的产品,口味都差不多,吃多了就想吃其他的零食了。
消费者对配料表也是越来越看重,零食健康化已经是一种新趋势,低热量、低糖、低盐、少食品添加剂更受零食爱好者青睐。
对此,你怎么看,请留下你的看法,留言评论。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