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子杀死邻居后全家开会,53岁老父说我去抵命,警察来了全家懵了

分享至

创作声明:本文为虚构创作,请勿与现实关联
声明:本文根据资料改编创作,情节均为虚构故事。
所有人物、地点和事件均为艺术加工,与现实无关,图片仅用叙事呈现。
本文旨在宣扬人间正义、杜绝犯罪发生!

01

2002年1月26日,甘肃省天水市秦城区杨家寺乡芦子滩村。

黄土高原上的这个小山村,在冬日的夜晚显得格外寂静。

53岁的王成怎么也没想到,一场因砍柴引起的邻里纠纷,会让他的家庭陷入万劫不复的深渊。



那天一大早,王成就扛着砍刀到村边山坡上砍野刺,准备当柴火烧饭用。

谁知道刚砍了几刀,就被村民李仲民生给拦住了。

「这野刺是我家田边的,你不能砍!」李仲民生气势汹汹地说。

「山上的野刺又不是你家种的,凭什么不让砍?」王成也不示弱。

两个中年汉子就这样在山坡上吵了起来。

声音越来越大,很快就引来了双方的家人。

王成的老婆赵惠兰和李仲民生的老婆陈云叶也加入了争吵,两个女人甚至动起手来,互相抓伤了对方。

这本来只是农村常见的民事纠纷,按说吵几句、打几下也就算了。

可谁也没想到,事情会越闹越大。

上午10点多,不甘心吃亏的赵惠兰在二儿子王安平的陪同下,又到李仲民家里去闹了一回。

陈云叶见王家人又来了,也不甘示弱,一个人气冲冲地跑到王安平家里,坐在院子里就开始骂骂咧咧。

26岁的王安平从小在这个偏远山村长大,一天学也没上过,是个标准的文盲。

看到陈云叶坐在自家院子里撒泼,他开始还想好言相劝,让她回家去。

可陈云叶不但不走,还趁王安平开柴房门取东西时挤进了柴房。

嘴里还喊着「我要死在你们王家」。

王安平又推她出去,她就是不走。

到了下午3点多,王安平干活回来,发现陈云叶还躺在他家柴房的草堆上,嘴里还在骂着「我要死给你看」。

年轻气盛的王安平彻底火了。

他顺手拿起一根木棍,朝陈云叶的头上猛打了一下。

陈云叶还在叫骂,王安平一气之下上前将她推倒在地。

又拿起一根木条朝她的头顶连打了几下。

打完之后,王安平气呼呼地走出了院子。

等他下午4点多干完活回来一看,陈云叶躺在柴房里一动不动——她死了。

面对眼前的这一幕,从来没见过这种场面的王安平脑子一片空白。

他上有年迈的父母,下有两个年幼的孩子,家里的顶梁柱就是他。

如果他被抓走了,这个家就彻底垮了。

文盲加法盲的王安平根本不知道什么叫投案自首,什么叫争取宽大处理。

他只知道一个最朴素的道理:杀了人是要偿命的。

当天深夜,王安平趁着老婆熟睡,独自将陈云叶的尸体抱起来,走出院门。

可是尸体太重,他只走了不到一百米就抱不动了,只好将尸体扔在村边的一个牲口棚后面,然后回家继续睡觉。



02

天刚蒙蒙亮,王安平就悄悄来到父母住的老院子。

53岁的王成和老伴赵惠兰还在炕上,大儿子王建平也刚刚起床。

王成看到二儿子神色慌张的样子,王成心里咯噔一下,预感到出了大事。

「爸、妈,我闯祸了。」王安平的声音有些颤抖,「我把陈云叶打死了。」

这句话就像一道晴天霹雳,瞬间让整个房间陷入了死一般的寂静。

赵惠兰差点从炕上滚下来,王建平也愣在了那里。

王成虽然内心震惊,但作为一家之主,他很快冷静下来。「具体怎么回事,你仔细说说。」

王安平将昨天下午的经过一五一十地说了一遍。

听完之后,王成的脸色变得铁青,他知道这次真的闯了大祸。

在这个偏远的山村里,王成接受的教育告诉他,杀人偿命是天经地义的事情。

「现在怎么办?」赵惠兰急得眼泪都出来了。

一时间,这个农民家庭陷入了前所未有的绝境。

他们不懂法,不知道什么叫过失杀人,更不知道还有自首减罪这种说法。

在他们朴素的观念里,杀了人就要用命来偿还,这是铁律。

「我去投案自首吧。」王安平说道,「我杀了人,我去抵命。」

「不行!」赵惠兰突然站起来,

「事情是我和你爸惹的,要死我去死!如果我不和她打架,如果我不去她家闹,也不会有后面的事情。」

王成看着哭成泪人的老婆和一脸绝望的儿子,心如刀绞。

他在这个家里生活了大半辈子,深知自己作为家长的责任。

如果让儿子去死,家里的两个孙子怎么办?如果让老婆去死,这个家也就散了。

经过一番痛苦的思考,王成做出了他认为最合理的选择。

「都别争了,我去抵命。」王成的声音异常坚定,

「事情是我惹的,柴是我砍的,如果我不去砍那些野刺,就不会有后面的事情。」

「陈云叶死了,我去抵命,一命抵一命,也能说得过去。」

说完这话,王成就要下炕穿鞋。

赵惠兰想要阻止,但王成摆摆手:

「你就交给两个儿子养活,老三还没成家,这担子你们兄弟俩担上。」

老实巴交的大儿子王建平从头到尾一句话也没说,他不知道该说什么,也不知道该怎么办。

在这个等级森严的农村家庭里,父亲的话就是圣旨。

王安平看着决意赴死的父亲,很是伤心。

他知道父亲是为了救自己;而且他也觉得父亲的选择是对的,毕竟在他们的观念里,必须要有人去抵命。

「爸,你去就快一点。」王安平最终说出了这句让人心寒的话。

就这样,王成在家里找了一根绳子,然后头也不回地走出了房门。

此时天刚刚亮,整个村庄还沉浸在晨曦中。

没有一个人看到这个53岁的老人,拎着绳子走向了村边的小树林。

也没有一个人知道,他心里在想什么。

也许他在想自己的两个孙子,也许他在想为这个家奉献了一辈子的老婆,也许他在想那个让他心疼又让他无奈的二儿子。

一个小时后,当王家人"发现"王成失踪并开始寻找时。

他们在村边山坡的小树林中找到了已经上吊身亡的王成。

在王成看来,他用自己的生命换来了儿子的生命,这笔买卖很值得。

在那个愚昧的年代、封闭的环境里,他坚信自己的死能够"摆平"这件事。

可是,他错了。



03

2002年1月31日,农历正月初九。

秦城公安分局刑侦大队副大队长白勇接到了杨家寺乡群众的电话举报:

芦子滩村村民王成与邻居陈云叶因砍柴发生争吵后上吊自杀,陈云叶也死在了村边。

接到报案后,白勇立即带领刑侦六中队和技术人员赶赴现场。

初到村子,警方得到的信息和村干部说的一致:

王成、陈云叶两家因为砍柴的事发生纠纷,王成把陈云叶打死了,然后自己也上吊自杀了。

「一命抵一命,摆平了。」村干部对警察说。

「王成的尸体我们已经埋了,这事我们没报案,你们怎么来了?」

听到这话,白勇皱了皱眉头。

按照村民们的说法,这应该是一起杀人后畏罪自杀的案件。

犯罪嫌疑人已经死了,经过进一步调查取证就可以结案了。

但是,几个疑点引起了白勇的注意。

付费解锁全篇
购买本篇
《购买须知》  支付遇到问题 提交反馈
相关推荐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