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则天称帝不久,徐继业起兵造反,武则天:快掘了他爷爷李勣的坟

分享至

民间有说法:

呼风唤雨诸葛亮,神机妙算徐茂公!

徐茂公原名徐世勣,后来李世民觉得他功劳太大了,就赐他姓李,就这样徐茂公就得了个新名字叫李世勣。

众所周知,李世民的名字里有个世字,所以李世勣不能这么叫了,就把世字给撤了,直接改名为李勣。

这么一来,他一辈子就有徐世勣、李世勣、李勣、徐茂公等四个称呼。不管咋说,李勣都是唐朝开国一等一的名将。

他的战绩实在是太辉煌了,先后击败过薛延陀、东突厥、高句丽等,位列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一,被李世民封为英国公,与开国元勋李靖齐名。



愚蠢的孙子

1971年,专家对李勣墓进行了保护性发掘,发现了一顶神秘的帽子。专家感叹,怪不得《说唐演义》把李勣说的像个“半仙”一样,确实聪明。

这顶帽子,就是现存于昭陵博物馆的三梁进德冠。

遥想千年前,李勣头戴三梁进德冠,立于朝堂之上,是何等样的英伟人物。可惜,孙子李敬业不争气,被武则天把官职贬来贬去,一生气反了。

说他不争气,一点都没冤枉他。打的是让武则天归政于李唐王室的旗号,却不攻打洛阳,反而从扬州往金陵跑。

这下子大义名分也没了,天下人看得明明白白的,这哪是匡扶李唐啊,纯粹是扯旗割据想当草头王哪。

武则天是多精明的一个人,派去讨伐李敬业的主将,竟然是唐高宗李治的堂叔,梁郡公李孝逸。

李孝逸根本就没打过仗,武则天用他,就是用他的李唐宗室的身份。你李敬业不是要匡扶李唐吗?带兵打你的就是李唐宗室,你起兵的理由还站得住脚吗?

李孝逸不会打仗会不会误事?不要紧,再派个会打仗的魏元忠过去辅佐他不就行了?

魏元忠可是个奇人。

当年,武则天和李治从长安到洛阳,让魏元忠护驾。魏元忠找了个绿林人士,给沿途江湖人士打了招呼。

武则天和李治就这样平平安安到了洛阳。



有李唐宗室李孝逸顶着名分,有奇人魏元忠出谋划策。再加上,大唐府兵都集中在长安和洛阳,地方上的军队都不成器。

武则天七天之内就凑齐了三十万大军,摧枯拉朽一般,一个月就平定了李敬业的叛乱。

李敬业、李敬业的弟弟李敬猷以及骆宾王,都被李敬业的手下王那相砍下头颅,然后向官军投降。

而老徐家,除了李敬业的叔叔李思文,都被处死。原因就是李思文坚决不跟着瞎起哄,不仅提前派人从小路告知武则天,李敬业扯旗的消息。而且他任刺史的润州被攻破了也没投降,气的李敬业讽刺他应该改姓武。

没想到,事后武则天还真的赐李思文为武姓。

这下可好,老徐家先是被李唐王室赐姓李,这又被武则天赐姓武。

武则天这是跟李勣较劲呢。李勣的孙子李敬业没斗得过武则天,但是早就死了十五年的李勣却“算计”了武则天一把。

武则天为了泄愤,下令李勣也别姓李了,还是改回来姓徐。

然后就派人“发冢斫棺”!

啥意思呢?就是挖了李勣的坟,还要砍李勣的棺材,大概还有开棺戮尸,挫骨扬灰的戏码。



武则天是真下的去手啊。

李勣是陪葬昭陵,也就是陪葬在唐太宗李世民的陵寝之侧。从现在的昭陵博物馆,李勣神道碑的位置,都能看到昭陵的山陵所在。

而且李勣的神道碑规格非常高,是陪葬昭陵的王公大臣里为数不多的龟驮碑。

也就是龙生九子里的那个长的像龟的赑屃驮着,神道碑上还是武则天的丈夫,唐高宗李治亲自写的三千多字的碑文。

李勣的墓,也很有讲究,

打眼一看,就是三个山尖,这是为了表彰李勣打败突厥和薛延陀部的功劳,而仿照阴山,铁山,乌德犍山建筑而成。战功赫赫啊。

据传说,当时武则天要求要平了这三座“山”,但是兵士们动手的时候,突然天降大雾,士兵们感念李勣曾立下的赫赫战功,都不敢,也不愿动手。

最后,只是掘开了坟墓,而没有动那三座“山”。

唐代,厚葬之风盛行。

唐太宗就曾经明确反对这种奢靡之风:

勋戚之家多流遁于习俗,闾阎之内或侈靡而伤风,以厚葬为奉终,以高坟为行孝,遂使衣衾棺椁,极雕刻之华,灵輀明器,穷金玉之饰。

李勣可是堂堂的英国公,武则天本以为能够看到陪葬的金珠玉宝,好借势说老李家一个“奢靡”的名声。

付费解锁全篇
购买本篇
《购买须知》  支付遇到问题 提交反馈
相关推荐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