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上能下:为啥华为能够做到,而你公司的人“一降职就辞职”呢?

分享至

一个人能屈能伸才有大出息,拿得起放不下就差了一点,只是比“拿不起”的人好一点。

在职场上,大多数人都是只能往上走,不能往下去,否则就等同于被公司放弃、“赶人走”,很少有人能够接受。

没面子,不体面,从总经理到部门经理,谁的心态能够平衡,真的不在乎呢?

但如果一个公司做不到能上能下,那对于年轻人来说就难有发展空间,而且上面的人容易怠惰,公司于是就变得僵化起来,慢慢失去了竞争力。

这对老板而言是个天大的难题,要解决这个问题,我们看任正非在华为是怎么做的。



从市场部大辞职说起。

对于华为和很多老员工来说,在公司创业快十年的时候的这场管理变革非常重要,“他们的集体辞职、接受组织的评审,表现了他们的大无畏的毫无自私自利之心的精神,它将光照华为的历史,是全公司员工学习的楷模。”

为什么要进行这么大规模的辞职再竞聘呢?核心就是为了提升公司的竞争力,让观念落后、能力不足的干部退下来,让更有冲劲更能干的干部上去,这本质是“位子”的替换,是干部队伍的新陈代谢。

这种调整很多公司都有,长江后浪推前浪,适当的吐故纳新是必要的,但像华为这样整个市场部的大多数干部几乎都换了一遍,真的是绝无仅有,这至少体现了三点:

1、华为的企业文化好;2、任正非的领导力强,有强大的威信;3、华为的员工觉悟高。

比如毛生江曾是市场部的代总裁,位高权重,但一下子被“贬谪”到了山东代表处,等于连降数级,大起大落,谁心里没有落差?烧不死的鸟是凤凰,可真烧的时候烧不死的还是少数。

能上能下:为啥华为能够做到,而你公司的人“一降职就辞职”呢?

在企业高速扩张期,最大的风险不是外部竞争,而是内部僵化。为了支撑公司的继续扩张,华为以“集体辞职+重新竞聘”的极端方式,主动打破论资排辈、制造组织张力,其背后是一套“以接班人机制驱动组织进化、以自我革命换取持续生存”的管理铁律。可以说这套机制,至今仍是华为穿越周期、保持战斗力的核心密码。

管理干部是企业的基石,华为强调的干部责任是企业发展的关键,包括培养接班人保障人才梯队、以进取敬业提升企业效率、借团结沟通促进协同发展、靠融入企业文化凝聚力量、凭坚守原则杜绝不良风气,这些构成了企业长久发展的重要支撑。

道理都知道,关键是能不能做到。华为的干部可以“能上能下”,你的公司为什么不行呢?

付费解锁全篇
购买本篇
《购买须知》  支付遇到问题 提交反馈
相关推荐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