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6年10月6日,随着“四人帮”被隔离审查,中国历史翻开了新的一页。
作为“四人帮”核心成员的江青,其从政生命戛然而止。
而她与毛主席唯一的女儿李讷,也在巨大的变革中迎来了一条极具创伤的人生轨迹。
从曾经的“红色公主”,到被卷入权力中心漩涡,再到平凡生活的沉淀,李讷一路走来历尽千辛,背后深藏着人生的无奈和创伤。
从红色公主到平凡百姓
李讷,1940年出生于延安,是毛主席与江青的独生女儿。
作为毛主席唯一一个在其身边度过完整童年、少年和青年时期的孩子,她从小便备受瞩目。
她的名字“李讷”,取自毛主席在延安时期使用的化名“李德胜”,寓意“敏于行而讷于言”,寄托了父亲对她的期望。
童年的李纳,是父亲书信里频频出现的“小尾巴”。
转战陕北的行军路上,她坐在马背上的箩筐里识字;西柏坡的煤油灯下,她趴在毛主席膝头描红。
毛主席时常对身边的工作人员说:“讷娃是伴着黑豆和枪声长大的。”
当别的孩子还在撒娇时,她已学会把分到的黑豆一颗颗数进搪瓷碗,蹲到墙角吃得满脸黑灰。
1959年,她以“肖三”的化名考入北京大学历史系。
大学时期,她四年里一直住着八人宿舍、吃食堂大锅菜,若非偶尔有人提起,她几乎忘了她是“毛主席的女儿”。
毕业时,她把分配志愿栏里的“北京”划掉,填了“边疆”,但却被组织婉拒了。
后来,她进入《解放军报》做编辑,再调进国家办公厅秘书局,依旧保持“多做事、少说话”的惯性。
以至机关里有人调侃说:“李讷的脚印比话多。”她也一度被视为“红色公主”。
然而命运并未因她的低调而放缓碾压。
特殊年代里,她被卷入漩涡,母亲的光环与阴影同时加身。
结婚没几年,她在母亲的干预下,第一段婚姻草草收场,留下一个儿子叫“徐小宁”,后改名“王效芝”。
1976年9月9日毛主席去世,不到一个月,江青被抓。一时间李纳面临着巨大的压力。
没有了父母的庇护和照顾,加之又刚刚离婚,李纳一下子失去了主心骨,无奈之下她只好辞掉工作,带着年幼的儿子搬到了北京西郊的一个普通小院生活。
由于当时社会环境的关系,生活窘迫的李纳不仅扛着生活的压力,还经常会遭到身边人的冷眼相待。
再加上她是离异情况,一个人既要工作赚钱养家,同时还要照顾儿子。其中艰苦不易,可想有多辛酸、难言。